在老年高血压病人中实施心理护理模式的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0
/ 2


在老年高血压病人中实施心理护理模式的作用分析

王婷婷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6月11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成各58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及研究组(心理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更低,Morisky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经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负面情绪,提高用药依从性,对病情稳定有利。

关键词:心理护理;老年高血压;负面情绪;服药依从性

高血压并发症多,对健康影响较大。高血压不能治愈,需终身控制,一旦在药物、饮食等方面控制不良则血压指标不理想。为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因病情变化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负面情绪会刺激生理应激反应,增加血压维持难度。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总结其价值,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6月11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成各58例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66岁-88岁,平均74.39±3.71岁。研究组男性31例,女性27例,年龄65岁-87岁,平均74.42±3.65岁。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定期了解病人血压状况,针对血压控制不良的病人分析原因,为其提供解决方案。告知患者药物服用频率、剂量,对病人

强调宣誓按量服药,不可随机增减、停药。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有氧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高胆固醇食物。研究组再次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如下。

1.2.1 护理小组 选择1名心理医生、1名护士长、2名专科护士成立心理护理小组,心理护理小组主导此次护理工作,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负面情绪,对病人展开心理评估,制定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

1.2.2 健康教育 多数老年患者对高血压了解不足,护理人员应当主动为其普及相关知识。告知高血压疾病的原因、危险诱因、常见并发症以及疾病对健康的危害。同时对患者强调根据医嘱用药、加强生活管理等对血压控制的积极作用,对疾病引起重视的同时,提高治疗信心。

1.2.3 针对性心理护理 不同患者对待疾病的态度不同,心理状态也有所差异。护理人员需根据病人的心理状况展开护理。(1)消极型。消极型患者往往血压控制较差,受病情影响更明显。且多数病人难以接受终生服药这一举措,时常担心血压升高病情恶化,甚至对待治疗不自信,对待医护人员不信任。消极型患者更为敏感,护理人员应当走进这一类型病人的内心,在护理期间更要注意语言、语气是否得体,态度是否亲和,试图以朋友方式接触病人,减轻对医护人员的抵抗心理。建立信任关系后积极开导病人,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以客观的态度对待疾病以及治疗。同时护理人员也可建立病友微信群,组织交流会,开展文娱活动,帮助病人走出焦虑。(2)盲目型。盲目型患者对高血压缺乏正确的认知,往往容易轻视疾病,在治疗期间盲目乐观,治疗期间血压稍有改善就减少服药或者停药。护理人员对待这一类型病人应当以教育为主,疏导为辅,加强教育力度,对其积极普及疾病相关知识,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危害,从而对疾病引起重视,提高治疗期间依从性。(3)积极型。积极型患者对待疾病的态度更为客观,并不会因血压升高而产生消极情绪。护理人员可引导病人参与病友活动鼓励其他患者。同时还要对其进行正面心理引导,提升治疗期间积极性,让病人在血压监测、用药、生活管理等方面养成主动性。

1.3 观察标准 (1)情绪评分。治疗前后用SAS、SDS评价情绪,50分为临界值,高于50分存在焦虑抑郁情绪。(2)用药依从性评分。治疗前后用Morisky量表评价依从性,总分8分,评分越低依从性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情绪评分比较 研究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情绪评分比较(x±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SAS SDS SAS SDS

研究组 58 57.29±5.62 54.72±2.53 45.85±1.67 44.59±2.64

对照组 58 57.43±4.51 53.82±2.46 50.94±1.37 51.02±3.57

t - 0.148 1.942 6.282 11.029

P - 0.883 0.055 0.001 0.001

2.2 两组Morisky评分比较 研究组护理前后4.17±1.65、7.34±0.51,对照组护理前后4.20±1.23、6.35±1.52,护理前t=0.111,P=0.912;护理后t=4.703,P=0.001。研究组护理后Morisky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老年人身体代谢下降,对食物的消耗减少,脂质容易堆积于血管导致血管狭窄,而随着年龄增长各器官老化,血管弹性随之下降。因血管狭窄、弹性下降,血压上升后难以缓冲,容易发展为高血压。高血压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对健康不利,因此患者需积极控制坚持服药。但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多数病人血压控制并不理想,还需联合护理干预手段。常规护理的不足之处在于对病人的心理问题重视不足,心理对病情康复有一定影响,多数患者由于盲目乐观、消极倦怠影响治疗效果。对病人采取心理护理手段有利于解决其心理上的问题,分析过往病例探讨情绪原因,结合病例实施针对性护理。加强对消极型患者的影响,帮助病人渡过心理难关,促进其心理状态向积极方向转变。对盲目乐观型病人加强

教育,让其正确认识疾病危害,正确态度对待治疗工作,避免因侥幸心理导致病情控制不良。对积极型患者以正确引导为主,充分发挥其积极心理优势以提高主动性。经实验我们了解到研究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更低,Morisky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心理护理的价值。

总而言之,老年高血压患者经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负面情绪,提高用药依从性,对病情稳定有利。

参考文献

[1]谢永红.心理护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作用[J].糖尿病天地·

教育(上旬),2020,017(003):281.

[2]唐益梅.心理护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作用[J].医学美学美容,2020,029(007):133.

[3]何伟,钟晓红.个性化心理护理对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农垦医学,2019,041(004):368-370.

[4]邱君,龚雪,林少慧,等.老年高血压护理中心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