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0
/ 2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临床 应用效果分析

袁维子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安徽芜湖 241001


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全程护理干预,比较术后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共98例,研究组给予围手术期全程护理,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护理临床效果显著较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全程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故方案值得推广。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心脏瓣膜置换术;应用效果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使用的心脏瓣膜置换术避免了传统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需要开胸,体外循环,心脏停跳等危险因素,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且手术中麻醉时间很短,患者感受良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死亡率低等优点。随着器械改进、技术进步、经验累积[1],近几年心脏瓣膜置换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期我科通过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全程护理干预,取得较好临床护理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共98例,研究组给予护理,研究组平均年龄为(48.07±1.02)岁;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参照组平均年龄为(48.69±1.24)岁;对比两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护理人员对心脏瓣膜病患者做好常规健康宣教、体征监测、呼吸道护理、指导患者饮食和用药指导等。

研究组护理方案:(1)成立围手术期护理小组,组长由科室主任担任,护士长担任副组长,组员为病房及手术室护理人员,副组长定期对组员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知识培训,总结护理重点,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以及既往临床护理经验,制定患者个性化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2)在患者手术后转入病房之前,护理人员要提前准备好患者所需的医疗设备和药品,确保设备正常。(3)术前、书中、术后做好患者全程的生命体征监测、呼吸道护理。对于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血气检查结果,为患者调整呼吸机参数。对于心脏供血功能较差的患者,术后患者仍需要继续接受强心、利尿治疗。在医生的建议下定期抽血化验地高辛浓度、心肌酶谱、电解质、肌钙蛋白等,以便治疗方案调整。(4)引流管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后要妥善安置患者引流管,确保患者引流管畅通及密封良好,做好引流管的清洁消毒,每间隔一个小时就记录一次患者引流液的量,手术后3小时之内每30min挤压1次胸腔引流管,以防血凝块堵塞引流管。(5)术后康复护理:及早识别患者术后是否正常恢复,术后1~3d后,患者由ICU 转回病房,待患者血压、心率平稳,护理人员要指导并督促患者勤翻身、腹式呼吸、有效咳嗽及下肢功能训练。同时要评估患者活动时的反应。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临床护理效果。详细记录相关数据并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本组实验涉及到的数据信息统一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护理效果计数资料用X2检验,护理效果用%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干预完成后,研究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组别

n

较好

一般

较差

护理效果(%)

研究组

49

27(55.1%)

18(36.73%)

4(8.16%)

45(91.84%)

参照组

49

20(40.82%)

13(26.53%)

16(32.65%)

33(67.35%)

X2

/

3.6379

2.0987

5.6128

5.6128

P

/

0.0000

0.0831

0.0000

0.0000

3讨论

主动脉瓣是心脏将血液泵出到全身的一扇‘大门’,正常情况下,心脏收缩时这扇大门充分打开,心脏舒张时紧紧闭合[2]。由于各种原因,主动脉瓣可逐渐出现狭窄或关闭不全,特别是主动脉瓣狭窄,对于人体功能的影响更为明显[3]。一般来说,心脏的主动脉瓣出现狭窄的情况时由于患者心室的出口和主动脉之间由于过于狭窄,导致患者心脏进入主动脉的血液量不断减少

[4-5],患者主动脉血液量的不断减少会进一步引发患者主动脉瓣的疾病,这种疾病常见于老年患者,患者出现疾病后,患者的左心室更加容易发生衰竭,患者晕厥和猝死的几率也会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主动脉瓣狭窄发病率不断增长,多见于>65岁的老年人群,发病率约为2%。传统的心脏瓣膜置换需要打开胸腔暴露心脏,在体外循环支持心脏停跳的情况下进行手术,创伤较大。心脏瓣膜置换术是通过介入导管技术,将人工的心脏瓣膜送至患者心脏的主动脉位置,在人工心脏瓣膜安置完成后,患者心脏的瓣膜功能可以恢复正常,对心脏瓣膜病患者而言,做“换瓣”手术可有效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不过,手术只是治疗的第一步,患者在术后还需注意以下事项,以便巩固手术效果,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瓣膜手术的愈后情况,不仅与术前心功能的状态,手术类型相关等因素先关,也受病人本身的身体状况影响,因此瓣膜术后心功能的恢复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实施优质的护理干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综上,针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采取术前、书中、术后的全程护理干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改善,适于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彭素云. 延续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 4(1):2.

[2] 詹惠敏, 陈贤元, 杨满青,等. 系统康复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04):3.

[3] 何若男, 缪星, 余锦文. 评估心理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9,8(13):37.

[4] 许琳辉. 基于5E理念的延续性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管理中的应用[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 26(15):4.

[5] 黄晓燕, 胡海红, 吴徐红,等. Orem自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及术后并发症防治中的应用体会[J]. 2021(2013-1):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