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0
/ 2

连续性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童超

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 浙江 金华 ) 321000 摘要 :目的: 探究连续性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以

8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为对象,分为参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连续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健康行为评分高于参照组参照组的(P<0.05,T=7.8945)。结论:老年慢性病患者应用连续性护理模式,有助于患者保持健康行为,提高治疗有效率,具有显著护理效果。

前言

慢性病种类较多,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近年来,人们居住环境、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内科慢性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多,其有效治疗成为临床研究重点[1]。在社会发展推动下,人们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发生变化,慢性病发病率随之升高,其有效管理受到临床的重视。老年慢性病患者多采用药物治疗,然而,该类患者因长期用药、年龄大、记忆力下降等因素,自我管理能力差,存在不遵医嘱用药现象,对疾病治疗十分不利。研究指出,老年慢性病患者应用连续性护理模式,可改善预后效果。本文将以80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8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分为参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参照组,23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为50-90岁,平均是(69.54±2.39)岁;糖尿病患者20例,高血压患者13例,阻塞性慢性肺病患者7例。研究组,21例男性,19例女性;年龄为51-89岁,平均是(69.18±2.67)岁;糖尿病患者18例,高血压患者12例,阻塞性慢性肺病患者1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血压等资料对比分析,差异P>0.05。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思维正常;资料齐全;意识清晰;严格依照有关标准,经实验室诊断,确诊疾病;熟知本次研究,自愿参加。排除标准:有关急性并发症;精神异常;依从性差。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对症治疗,包括降压、降糖、吸氧、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向患者讲述疾病知识,包括运动护理、饮食禁忌等。

研究组应用连续性护理模式:(1)明确护理方案:向患者及家属讲述延续性护理方法,包括入户随访、电话随访、微信随访等。其中电话随访方式如下:向患者及家属讲述电话随访护理内容,详细记录患者或家属联系方式,在出院1个月内,每周电话随访1次;在出院2-6个月,每2周随访1次。微信随访方式如下:添加患者微信,成立微信群,分享疾病知识,并建立微信公众号,定期更新疾病知识有关文章,实施护理管理。入户随访方式如下:由社区护理人员在首月,每周入户随访1次,在出院2-6个月,每月1次。(2)明确护理内容:指导患者的饮食,采用饮食与运动记录卡,详细记录患者的每天活动情况,以及热量摄入、碳水化合物摄入情况,评估饮食合理率,及时调整,严格控制脂肪量、糖份的摄入,多食用蛋白质和维生素,如鸡蛋、鱼类、豆类和绿叶蔬菜、低糖份水果。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运动训练计划,避免损伤患者,促进恢复。主要采用有氧运动,主要包括健身操、太极、竞走、慢跑等,以及骑自行车、爬山等户外运动。指导患者用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并调整药物使用剂量,鼓励患者坚持用药。

1.3观察指标

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症状消失,生理指标恢复正常;有效:症状改善;不满足以上情况,即为无效。随后,对患者健康行为综合评估,量表满分是100分,随着分数升高,健康行为越良好。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0.0分析,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 比较治疗有效率

对于治疗有效率,研究组更高,P<0.05。如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研究组

40

22(55.00%)

16(40.00%)

2(5.00%)

38(95.00%)

参照组

40

17(42.50%)

15(37.50%)

8(20.00%)

32(80.00%)

X2

/

/

/

/

4.11443

P值

/

/

/

/

0.0432

2.2 健康行为评分对比

参照组患者在护理前,健康行为评分是(75.56±6.56),护理后是(86.89±5.43)。研究组患者在护理前,健康行为评分是(75.34±6.28),护理后(94.89±5.78)。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健康行为评分高于参照组参照组的(P<0.05,T=7.8945)。


3.讨论

慢性病以老年人为高发群体,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等,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社会严重,慢性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多,其有效护理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2]。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提出,基层卫生机构需为慢性病者提供分类护理、连续性护理模式、生活护理的健康护理服务,并提供给慢性病者面对面随访服务[3]。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健康行为评分高于参照组参照组的(P<0.05,T=7.8945)。慢性病患者实施连续性护理模式,护理方式包括电话随访、微信随访等,护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优点较多,如全面化、科学化,提供给患者优质护理服务[4];监督患者用药,讲述可能存在不良反应,指导患者积极预防;通过给予社会支持、心理指导、健康教育,有效缓解压力,积极面对疾病;同时针对不同阶段实施康复指导,有效改善预后效果,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5]

综上所述,老年慢性病患者应用连续性护理模式,有助于患者保持健康行为,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护理效果,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李琳琳,张红杰,杨淑霞,等. 连续性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护理管理中的效果[J]. 健康之友,2021(13):176.

[2]吴媛馨. 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及对策分析[J]. 饮食保健,2019,6(4):114-115.

[3]于永秀. 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护理中的应用[J]. 健康必读,2021(17):146.

[4]赵锦,张蕴凡,袁豪. 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2019(16):94.

[5]史雯雯. 老年慢性病社区护理中连续护理模式的运用及意义分析[J]. 母婴世界,2020(2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