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急性四肢动脉血栓患者围手术期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0
/ 2

探讨急性四肢动脉血栓患者围手术期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仇楠 刘华 ( 通讯作者 )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江苏省盐城市 224000

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四肢动脉血栓患者围手术期介入医治成效。方法 挑选院内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急性四肢动脉血栓病患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5例,两组均予以介入医治,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综合护理,对比两组医治成效。结果 研究组医治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对确保介入医治急性四肢动脉栓塞病患有着无法比拟的价值与作用。

关键词:急性四肢动脉血栓 围手术期 介入治疗

前言:急性动脉栓塞是发自心脏或者动脉脱落的血栓或者斑块等随着血流朝远端动脉流通引起的动脉管腔堵塞,引起肢体、脏器、组织等缺血性坏死的急性病变[1]。其发病急迫、发展速度快,不及时开展医治的话,会严重威胁到病患的生命安全[2]。介入医治是合理的医治策略,可是,因为方式的特殊性,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3]。基于此,此次研究挑选院内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急性四肢动脉血栓病患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获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挑选院内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急性四肢动脉血栓病患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5例,参照组男女比例为14:11,年纪45-75岁,平均年纪(46.14±7.12)岁。研究组男女比例为15:10,年纪46-76岁,平均年纪(46.18±7.09)岁。两组病患性别、年纪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开展观察比较。

1.2方法

1.2.1介入医治

两组病患均在手术前摄入肠溶阿司匹林300mg,平卧位,构建静脉通路,采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Seldinger方法穿刺健侧股动脉,完成后在X光监测下将导管转移至病变动脉近端落实DSA造影掌握病变状况,持续缓慢注入尿激酶,维持90-120min,并且以4000U/h的速度静脉滴注普通肝素,实现全身肝素化,如此能够加速溶栓速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血管造影表明手术完成后撤出导管,局部压迫止血,无菌纱布加压包扎。

1.2.2常规护理

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急性四肢动脉血栓构成发病急、发展速度快,时间窗口同介入医治成效存在直接的联系,所以,需要护理工作人员精细、全面的落实介入手术前预备工作。腹沟股部以及会阴皮肤常规备皮,开展碘过敏测验,构建静脉通路,有助于手术过程中给药。

1.2.3综合护理

研究组予以综合护理,手术前予以心理护理,给病患讲解环境,打消病患由于环境陌生而引起的孤单、恐惧感,告诉病患麻醉方式,打消病患对疼痛的害怕,给病患讲解手术原理、方式、手术的安全性以及各类预防策略。手术过程中帮助病患仰卧位于导管床上,同时告诉病患手术时长,且无法转变体位,希望病患积极配合。造影开始前,告知病患对比剂对肢体血管壁的影响,造影过程中可能发生疼痛,严禁移动身体,借此保证影像的清晰程度。时刻观察病患肢体动脉与生命体征的改变。手术完成后,观察是否出现血栓,运用抗凝药品,并且对病患的疼痛感进行时刻观察,手术完成后3d内运用抗生素,严密观测体温改变,发现病症改变后告知医生,予以针对性医治。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病患医治有效率。评估指标分为:痊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有效。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通过均值±标准差(X±S)呈现,两组比对,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X²检验,等级资料通过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病患医治总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医治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患医治总有效率对比

组别

例数

痊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25

15

9

1

96.00%

参照组

25

10

9

6

76.00%

/

/

/

/

4.15

P

/

/

/

/

0.04

3讨论

急性四肢动脉血栓形成的特点为发病速度与发展速度快,假如医治不及时势必会给病患造成不小的伤害,甚至导致病患出现残疾、生活难以自理等等状况。所以,了解好时间窗口与介入医治成效有着直接的联系,这就需要护理职工仔细、耐心、快速的落实介入手术前的预备工作。相较于多年来传承下来的传统医治措施给病患持续静脉滴注溶栓药品,同时予以解除痉挛、止痛、针对性医治,导致病患医治时间更长、康复概率低下、医治效果不足[4]。因为介入医治时间段、效果突出、病患疼痛程度低下,是近些年来四肢动脉血栓病患最优的医治方式。可是,更加关键的是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尤其是病患手术完成后的护理工作,时常巡视病房,积极主动与病患沟通,讲解介入医治相应的注意内容,询问病患是否出现负面感触,同时积极帮助其处理语言上与行为上的难题,有助于大家深入掌握病患的病症改变,并且也能够使得病患感受到医护职工对其的关心与爱护,有助于释放其对病症过于担忧的情绪,降低心理紧张或者疼痛导致的负面感受。而病患不适感与并发症的锐减,也能够使得医护职工的负担有所缓解,更加关键的是使得病患尽早痊愈[5]

此次研究成果表明,究组医治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介入医治围手术过程中予以综合护理,能够充分提高病患的医治成功率。
依据上述,在急性四肢动脉血栓病患的围手术期过程中予以综合护理,能够充分提高病患的医治效果,对病患的康复与预后有着不小的价值与作用,值得临床广泛运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范淑丽.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29(23).

[2] 宋晓依, 罗妍.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围术期护理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20,20(79):222,224.

[3] 薛瑞倩. 急性动脉栓塞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20, 7(1):2.

[4] 刘珍, 弓文清, 赵永锋,等. 青少年外周动脉血栓的发病特点及超声影像特征[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20, 36(4):3.

[5] 王霞, 张玉梅, 周立芹. 探讨导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护理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