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对腰痹病患者疼痛改善及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0
/ 2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对腰痹病患者疼痛改善及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韩小红

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四川省成都市, 610200

【摘要】目的:分析在腰痹病患者护理中,实施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本院2020年1-12收治的78例腰痹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予以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干预,比较两组疼痛程度(VAS评分)及功能恢复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护理后VAS评分可见,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功能恢复效果,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腰痹病患者护理中,实施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干预可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并促进其腰椎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腰痹病;疼痛;功能恢复效果

慢性腰背部疼痛即为腰痹病,病发后以腰、背、骶髂及腰骶部疼痛为主要表现;该病症为临床常见病症,脊柱、肋骨、皮下组织及肌肉病变均可引发病症[1]。该病症发生后若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在疼痛迁延不愈下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腰背部疾患,故为了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减轻其疼痛感,合理实施必要的护理操作十分关键。故此次研究主要分析将骨科特殊护理措施——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运用于腰痹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本院2020年1-12收治的78例腰痹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2组,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1/18;年龄37-69(49.85±6.22)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0/19;年龄38-70(50.05±6.73)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信息数据未见明确差异(P>0.05),可比。此次研究内容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参与者知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入院前开展健康宣教,入院期间遵医嘱实施病情观察,及时询问患者疼痛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医师,积极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同时建议患者睡硬床板,针对严重疼痛难以入睡者予以药物止痛干预,并指导其进行腰背肌锻炼;出院时嘱咐患者定期回院,按时服药。

观察组实施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干预: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取针灸、或火罐、或按摩、或艾灸干预:针灸:辨穴施治,选取大肠俞、肾俞、十七椎、华佗夹脊穴,针对合并下肢痛/放射痛者增加阴陵泉、承山穴。火罐:针刺30min后火罐为宜,仍需辨认穴位,定罐10min。艾灸:找准穴位,依靠艾灸架,燃烧艾条刺激穴位,每次持续10min,灸至皮肤泛红且无痛为宜。按摩:明确腰椎棘突位置,双手重叠,经腰椎棘突从下往上按摩推拿,持续6min,推拿后可辅助热敷,以红花、乳香、鸡血藤、大黄及铁线透骨草等制成热敷包,持续30min,已实现活血通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AS评估)及功能恢复效果。

功能恢复效果:①显效:症状及影像检查均有改善,恢复腰椎功能为显效;②有效:症状有缓解,影像检查有轻微病变;③无效: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1-无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以SPSS 25.0软件统计。计量数据(62296ad948dcf_html_533cad43927aec2a.gif ±s)描述,t检验;计数数据%描述,χ2检验;组间比较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疼痛程度

护理前VA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 1 VAS评分对比(62296ad948dcf_html_533cad43927aec2a.gif ±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39

6.42±1.03

3.75±0.85

观察组

39

6.47±1.04

2.34±0.76

t

0.213

7.723

P

0.832

<0.001

2.2 功能恢复效果

功能恢复效果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 2 功能恢复效果对比(%)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9

12(30.77)

18(46.15)

9(23.08)

30(76.92)

观察组

39

15(38.46)

22(56.41)

2(5.13)

37(94.87)

χ2

-

-

-

5.186

P

-

-

-

0.023

3.讨论

在临床上,腰痹病是常见的骨科疾病,其中以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出症最为常见,同时该类病症也是导致骶髂部及腰背部疼痛的主要疾病因素[2]。基于中医角度而言,导致腰痹病发生的主要基础即为肾虚、肝亏、正气欠足及风寒湿邪。对于人体而言,腰为肾府,一旦肾脏受到风寒湿气伤害,或肝血气不足、腰部因某些因素受挫等,则会导致腰背部气血瘀滞、经络不畅,从而引发病症[3]。因而在该病症的中医护理中,则主要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驱邪散热为原则,从而逐步排除患者体内湿邪,达到改善机体免疫状态的作用,促进机体血气畅通,改善腰痹症状。

结合此次研究来看,在采取中医操作技术干预下,观察组预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功能恢复效果对比对照组也有明显提高(P<0.05)。这一研究证实,在实施中医操作技术护理下,能够有助于腰痹病患者症状改善,缓解疼痛,促进其腰椎功能的恢复。分析可见 ,在常规护理干预下,护理人员往往更关注患者病症改善效果,而针对患者实际身心需求关注有所不足,且在其腰椎功能改善方面作用有限。中医护理技术干预则能够基于腰痹病的病发机制入手,进而以针灸、拔罐、按摩及艾灸等中医技术手段辅助护理,其中,通过火罐治疗能够在罐内空气逐步耗尽阶段形成负压,对患者特定穴位产生吸附作用,促使局部充血红肿,达到加快血液循环、减少组胺物质吸收的效果。艾灸结合推拿则具有活血消淤、疏经通络、缓解疼痛的作用。故在多种中医技术干预下,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局部血供改善,从而达到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减轻疼痛,改善腰椎功能的效果。

综上可见,在腰痹病患者护理中,通过采取中医操作技术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并促进其腰椎功能的恢复,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秀红.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对腰痹病患者疼痛改善及功能恢复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03):104-106.

[2]杨宇,唐君.中医护理干预对腰痹病患者疼痛改善及功能恢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6):241+250.

[3]王光焱.腰痹逐瘀止痛汤联合中医正骨手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20,35(18):2883-2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