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神经内科脑梗塞护理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0
/ 2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神经内科脑梗塞护理中的价值

韩玉

丰县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 221700

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神经内科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脑梗塞患者分为2组,即对照组35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早期康复护理),以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活动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为对比项目。结果 观察组NIHSS评分与Barthe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7.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结论 对脑梗塞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效果满意。

关键词:神经内科;脑梗塞;早期康复护理模式


脑梗塞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一旦发病,患者局部脑组织会处于缺氧、缺血状态,出现精神认知功能障碍与活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有研究指出,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预后质量[1]。因此,本次研究对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脑梗塞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0例脑梗塞患者,于我院2019年2月-2021年10月收治,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40~73(55.85±3.56)岁;观察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41~74(57.21±3.78)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有同质性(P>0.05),可对比。

纳入标准:(1)满足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指南2018版中制定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或者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2];(2)肌力≤4级;(3)脑梗塞发生24h内住院者;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等脏器功能障碍者;(2)意识不清晰不能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具体如下:(1)情志护理:受到病情影响患者易产生焦虑、郁闷、烦躁等不良情绪,治疗依从性较低,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运用温柔的语言安抚患者;并对患者讲解疾病治疗相关知识,积极解答患者疑惑,增强治疗信心;(2)体位护理:对患者体位进行干预有助于防止病情恶化,避免出现肌肉组织痉挛;(3)语言功能康复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吞咽、鼓腮等练习,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患者练习发音,从单字、单词到长短句慢慢过渡;多听广播、多看电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多鼓励患者;(4)运动康复护理:待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从简单的床上起坐练习逐渐过渡到下床活动(站立、行走、蹲起、如厕、穿衣等),直到身体恢复正常。

1.3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日常生活能力:其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定,分值与结果呈负相关;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量表进行评定,分值与结果呈正相关。

(2)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总分100,非常满意:>85分;一般满意:70~85分;不满意:<70分。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描述,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用(62296ada2f424_html_48c826e8c0886032.gif ±s)描述。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NIHSS评分与Barthel评分

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 NIHSS评分与Barthel评分62296ada2f424_html_48c826e8c0886032.gif ±s,分)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

Barthel评分

观察组

35

7.25±1.07

69.34±4.72

对照组

35

10.14±1.16

49.64±5.52

t


10.834

16.047

P


0.000

0.000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2 护理满意度[n,(%]

组别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n=35)

24(68.57)

10(28.57)

1(2.86)

34(97.14)

对照组(n=35)

17(48.57)

8(22.86)

10(28.57)

25(71.43)

X2




8.737

P




0.003

3 讨论

脑梗塞病情较凶险,具有病程长、治愈难度大的特点。如不及时治疗,会使患者肢体、认知功能受损,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但脑梗塞患者长期治疗心理容易受到影响,导致治疗依从性不高。有研究指出,约有50%的脑梗塞患者治疗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3]。因此,为增强疗效,促进患者康复,及时对脑梗塞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是至关重要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主体,综合考虑患者各项特征,对患者实施全面护理。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NIHSS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较对照组高,且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为,通过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模式,从语言、肢体、行动以及生活能力等多个角度对脑梗塞患者进行训练,能防止病情朝恶化方向进展,并提高患者肢体活动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康复;另外,通过指导患者循序渐进的锻炼,有助于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此外,经过护理后,患者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良好,患者以及家属较为满意,整体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脑梗塞患者中,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与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朱莉,曹晓林,侯铭,等.以卒中专科护士为主导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20,27(6):755-758.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3]何书萍,石静华,罗昌韦,等.早期康复路径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功能恢复影响的系统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4):76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