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0
/ 2

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向蕾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发热门诊  430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2月104例小儿静脉输液患儿根据数字表法分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风险管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家长满意度、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风险防范质量、风险处理能力,比较反复穿刺、液体渗出率、针头脱落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风险管理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风险管理组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风险防范质量、风险处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风险管理组反复穿刺、液体渗出率、针头脱落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风险防范质量、风险处理能力,减少输液过程不良事件发生,提高家长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儿科;静脉注射;护理

在儿科门诊治疗过程中,由于患儿的口服给药依从性差,通常采用静脉输液治疗方法,但由于儿童的适应性较差,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儿科门诊的静脉输液治疗中风险事件发生率较高;同时基于家长对孩子的爱护,导致儿科门诊成为护理纠纷的多发地,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患儿采用护理风险事件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2019年1月~2020年2月该组针对该院儿科门诊收治的10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护理风险事件管理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实施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104例小儿静脉输液患儿根据数字表法分组(各52例)。风险管理组男33例,女19例;年龄2~9岁,平均(5.24±0.75)岁。对照组男34例,女18例;年龄2~9岁,平均(5.19±0.74)岁。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不显著。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风险管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1)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建立:通过培训后对考核合格的护理人员进行筛选,构成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分析小儿静脉输液中存在的风险事件,对其发生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2)定期进行护士培训工作: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小儿静脉输液护理方法、常见风险种类、护理措施等,提高护士对小儿静脉输液风险的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预防。(3)小儿静脉输液风险防范措施:①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小儿静脉输液相关技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②和患儿沟通过程充分体现耐心、爱心和责任心,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沟通和患儿建立良好关系,给予患儿鼓励、安抚,减轻其对静脉输液的抵触行为,并通过和患儿玩游戏、提供玩具、播放儿歌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减轻其哭闹行为;③选择颜色深、粗直、良好弹性血管进行穿刺,避免反复穿刺;④优化固定护理,可采用纸板固定患儿输液侧手臂,必要时可用绷带固定,及时巡视,避免患儿因乱动和哭闹出现针头拔除现象,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⑤保持输液通畅,若出现管道堵塞,需立刻进行处理,避免液体渗入至皮下组织;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执行手卫生制度,输液过程对输液速度进行合理控制,以减轻患儿血管刺激,预防感染的发生[3~4]。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家长满意度(90~100分非常满意,70~90分比较满意,低于70分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风险防范质量、风险处理能力(每一项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则护理质量越高);反复穿刺、液体渗出率、针头脱落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施行t检验,计数资料则进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家长满意度相比较

风险管理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照组家长非常满意20例,比较满意22例,不满意10例,家长满意度为80.77%;风险管理组家长非常满意39例,比较满意11例,不满意2例,家长满意度为96.15%。

2.2 两组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风险防范质量、风险处理能力相比较

风险管理组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风险防范质量、风险处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风险防范质量、风险处理能力相比较62296c179b0d9_html_97edac2a1e8bab79.jpg ±s,分)

组别

例数

风险管理意识

风险防范质量

风险处理能力

对照组

52

83.3862296c179b0d9_html_b9a1a33c5a9438a0.gif 2.22

81.2562296c179b0d9_html_b9a1a33c5a9438a0.gif 2.37

82.5562296c179b0d9_html_b9a1a33c5a9438a0.gif 2.21

风险组

52

94.6562296c179b0d9_html_b9a1a33c5a9438a0.gif 3.26

95.4262296c179b0d9_html_b9a1a33c5a9438a0.gif 2.33

96.5162296c179b0d9_html_b9a1a33c5a9438a0.gif 2.13


2.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较

风险管理组反复穿刺、液体渗出率、针头脱落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照组有4例反复穿刺、4例液体渗出率、3例针头脱落,发生率21.15%;风险管理组有1例反复穿刺,2例渗出,发生率5.77%。

讨论

在儿科门诊治疗中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侵入性治疗方式,对患儿存在一定创伤性,导致患儿发生哭闹或是不配合的现象,由于患儿的表达能力欠缺,自控力较差,难以很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给静脉输液治疗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同时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较高,容易引发护患纠纷问题。在儿科门诊巡查中发现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如针头脱落、输液速度过快、药物渗出等多种问题,在输液护理中部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缺乏,和患者缺乏良好的沟通,导致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较低,同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因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在患儿输液中操作不规范,在未对患儿穿刺位置进行消毒,或是未了解患儿是否存在过敏史的情况下进针,或用手指探寻血管状况等。同时由于患儿天性活泼,护理人员巡查次数少,患儿家属对于输液知识了解少,容易出现针头穿破血管引发渗液,或是针头移位,导致局部血肿状况出现。因此就要加强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的护理风险事件管理,在儿科门诊临床治疗中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护理操作技能和服务水平,做好穿刺前准备工作,并严格遵循各项操作流程,避免因操作不规范而引起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掌握正确的穿刺与拔针方法,做好穿刺后的固定工作,并教会患儿家属在拔针后的正确按压方法。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积极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并加强对患儿输液期间规范化巡视,及时发现患儿在输液中的潜在危险因素及其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注重细节护理,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3]。

参考文献:

[1]李蓓,全钰平.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2):1724-1726.

[2]潘秋吟.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杂志,2016,1(2):113-114

[3]王芳.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9):92-93.

[4]周楚媛.风险管理在儿童医院留观输液患儿中的应用观察[J].当代护士,2017,22(9上旬刊):96-98.

[5]黄红梅.综合性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2):3420-3421.

[6]韩春梅,张洁花.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7):1847-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