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中的心理因素分析及调控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0
/ 2

钢琴演奏中的心理因素分析及调控策略

赵浚博

韩式大学

摘要:紧张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人类的自我保护机制。但过度的紧张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让其错失许多本可以抓住的机会,长久下来自我评价就会降低,造成个人价值的缺失。钢琴演奏是瞬间的艺术,一个重大的钢琴比赛往往几年才会举行一次,所以演奏者以一个良好的心态把握在舞台上演奏的短暂时间是十分重要的。此文就分析了心理因素对钢琴演奏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了一些培养良好的钢琴演奏心理素质的措施,希望对演奏者的钢琴演奏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关键词:钢琴演奏;心理因素;调控策略

前言:电影《海上钢琴师》是这样来描述钢琴演奏的,“键盘有88个健,有始也有终,但它弹出的乐曲却是无限的”,听上去很振奋人心,但对于演奏者来说,要想利用这88个健进行钢琴演奏,他们需要数以年计的刻苦训练。但钢琴演奏效果的好坏却不只是磨练技能能决定的,还和演奏者演奏时的心态有很大关系,所以了解心理因素对钢琴演奏的影响机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良好的钢琴演奏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1.心理因素对钢琴演奏的影响

1.1良好的心理因素有利于正常演奏水平的发挥

钢琴表演作为一种西方舶来的艺术,具有很强的表演性与探索性,它作为作品与听众之间的桥梁,能够把作曲家的在乐谱中的艺术构思与情感世界表达出来,呈现给听众。它要求演奏者要具备读谱、记谱、指法运用、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的能力和一定的演奏技艺。讲究演奏时手腕、胳膊、身体、耳朵、大脑与心气的配合。但在演奏时演奏者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演奏水平,其中心理因素是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演奏者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演奏效果的好坏,心理承受能力不高的演奏者在演奏前会表现的很“怯场”,具体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坐立不安,失眠等;在演奏时,会因过于紧张而呼吸紧促、心跳加快、手心出汗、身体发抖等。即使是演奏技艺高超的演奏者也是有可能出现上述这些症状的。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让演奏者在演奏前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为钢琴演奏做好体力与心理上的准备,在演奏时将自己平时练习的水平充分发挥出来[1]

1.2良好的心理因素有利于激发演奏者的创造性

演奏者通过自己的演奏把好的作品传达给听众,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这也是演奏者在演奏生涯中最期待的事情。在专业的演出场所,用专业的设备,面对专门为聆听演奏而来的观众,郑重其事地将自己付出大量心血练习的作品尽可能完美地呈现出来,观众因自己的演奏而深受感动,从而认可自己的价值。然而,每一位抱着这种期待的演奏者都很难不在演出前产生紧张的情绪,但适度的紧张是有利于让演奏者在演奏时精神高度集中的,演奏者如能在演奏前将琴谱烂熟于心,对作品勤加练习形成肌肉记忆,并保持适度的兴奋与紧张,在演奏开始之后就会进入全神贯注的演奏状态,注意力也会完完全全地放在演奏技巧与作品的表现上,从而达到心流状态,这时演奏者就可能超常地发挥,达到一种平时无法想象的意境,呈现出有创造性的演奏。

1.3良好的心理因素有利于增强演奏者的控制能力

演奏者如果在演奏时太过忘我,就会因为过于投入而失去演奏的分寸感,但如果不能适当的投入,就会受现场氛围与自我杂乱想法的干扰。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有助于演奏者合理分配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的思维走在动作前面,从而创造一气呵成、行云流水的演奏表演。如演奏者在演奏前突然获知某个德高望重的钢琴家将来看演出,但因为自己的心态很好,就不会因突如其来的压力而乱了阵脚,再如不会因现场的气氛过于高涨,就控制不了自己按键的力度与节奏。除此之外,演奏者平衡好原来设计好的乐曲大体结构与实际演出时的即兴演奏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好的钢琴、专业的场地、有一定鉴赏力的观众会带给演奏者与平时不一样的体验,激发自己灵感的火花,觉得“啊,原来这个地方还可以这样弹奏,那个地方还有新的东西可以挖掘”,这时演奏者弹奏的内容就会比原来练习时更加丰富。如果演奏者在演奏时没有建立良好的心态,就无法很好地获得现场的反馈,演奏的感染力也会大打折扣[2]

2.钢琴演奏中心理因素的调控策略

2.1培养高超的演奏技艺

演奏者自身演奏技艺的高低,是培养演奏者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钢琴演奏颇有“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的意味,如果演奏者不具备娴熟的演奏技巧,基础的技术问题没有解决,那么上舞台就相当于没带武器上战场,首先思想上就会背负沉重的包袱,在演奏过程中也会因怕暴露自己的缺陷而恐慌,希望赶快弹奏完,以摆脱这种窘迫的处境。在复杂的心理状态下,演奏者的演奏速度就会越来越快,而这时候往往更会应验“墨菲定律”,在弹奏的技术难点处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所以演奏者要在平时的钢琴演奏基础训练、节奏训练、复调训练中就肯下功夫,在准备演奏作品时,在作品的难点处与自己在平时练习中容易出错的部分勤加练习,直至完全掌握。这样一来,经过充分的准备与针对性训练,演奏者就会对自己所演奏的内容胸有成竹,演奏前的紧张与演奏中的焦虑就会大大减少。反而会无比期待能将自己刻苦练习的成果分享给大家。

2.2平时注重对注意力的培养

对注意力的培养旨在演奏时不让演奏者自身过多的心理活动扰乱了演奏的节奏,并且在钢琴演奏中,静下心来将注意力均衡分配在现场观众、弹奏的技巧、作品的表达三者的技能也是至关重要的,演奏者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尽量将指部动作部分完全掌握,削减分配给视觉的注意力,这样演奏者的注意力就可以集中到听觉与感受动作上来,也能够分出一部分意识去更好地感受作品的艺术特色,这样演奏才会更有表现力[3]

另外,在完成每天的练习目标之后,可以找个安静的地方进行静坐冥想,进行脱离钢琴与乐谱的想象练习,将乐曲从头到尾在脑海中过一遍,从而提升自己对乐谱的熟练程度,提高自己集中精神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模拟演出场景,进行刻意训练,通过组织家人、同学、老师等来创建一个小范围的钢琴演奏会,并让他们在台下故意来回走动,说话,同时模拟现场手机消息提醒音、来电铃声、听众接电话的声音等,来训练自己抗干扰的能力,这样演奏者在演奏时就不会因外界的干扰而分心。

2.3建立自己与演奏曲目之间的联结

演奏者如果不能与自己所演奏的作品建立联结,在演奏时就会感到迷惑,不知道自己要带着一种怎样的心境去演奏,要传递给观众一种怎样的情感。建立与作品的联结首先就要熟练背谱,熟练掌握了乐谱,演出时就会做到心中有数,不会因担心忘词而紧张。另外,熟练背谱有利于表演者对乐谱本身的考察与分析,发现乐谱中“抑扬顿挫”的音乐语言,也防止对乐谱临时记号、连音线、重音符号等的记忆遗漏。

除此之外,演奏者因练习弹奏技巧遇到瓶颈而感到苦恼沮丧时,不妨去研究一下乐曲作曲家的创作动机,创作的时代背景,然后在此基础上,将乐曲的研究拓展到历史、美学、哲学等范畴上。在这一过程中尽可能对乐曲的艺术风格与精神内涵得出精确的考证,从而逐渐将乐曲的所传达出的情感的、美学的、哲学的意境转化为演奏者自身的情感体验,这样演出的时候,演奏者就不会惧怕舞台,而是迫切地想把曲子演奏出来[4]

2.4稳定演奏时的心理状态

演奏者在演出前稳定自己的心理状态是十分必要的,演奏者要在演出前保持一个健康规律的作息与饮食习惯,在演出前夕远离会让自己产生负面情绪的事情,避免自己情绪起伏幅度过大,从而影响演出时的状态。在上台前要认真体察自己的情绪,如发现自己过于紧张,要及时对自己做心理疏导,可以对着镜子为自己加油打气,也可以静坐冥想,让自己的紧张稳定在一个可接受的状态。在临上台的前几分钟,可以进行缓慢地深呼吸,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心里默念“我一定能成功”,“我要保持冷静”等肯定式的语句[5]

在演出开始时,演奏者要排除心中的一切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奏中去,这样就不会受其它情绪的干扰。对于演奏时出现的错误,演奏者要沉着应对,对其泰然处之,然后将后面的演奏当作新一次的演出来对待,从而避免让一次的失误影响了整个演奏的节奏与情绪。

2.5积累丰富的舞台演奏经验

演奏者可以通过积极参加各种公开场合的钢琴演奏来培养自己在钢琴演奏时的良好心理素质。特别是对于一些舞台经验少的演奏者来说,通过积攒丰富的舞台经验,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的演奏水平,胆量与舞台应变能力,树立正确的舞台表演观,既要轻视舞台又要重视舞台,在演奏懈怠的时候,要认识到舞台演奏对自己的重要性,在过于重视舞台演奏而压力过大的时候,要将每一次的演出视为一个可以锻炼自己的新体验。另外,演奏者要善于在每一次的演出后进行总结反思,如果演出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要学会找出原因,为下一次的演出制定调整方案,如果演出成功,也要看看自己还有哪些可以提升的地方,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钢琴演奏水平,建立舞台演奏时的自信心[6]

结语:培养良好的钢琴演奏心理素质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演奏者在平时的训练中刻苦磨练自己的演奏技艺,并针对舞台演出进行专门的技巧训练,同时也要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深刻领会乐曲所传达出来的艺术风格与精神内涵,还要在一次又一次的舞台表演中积累演奏经验,将对舞台的恐惧感转化为渴望舞台演奏的期待感。从而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能够满腹信心、胸有成竹地进行每一次的舞台演奏。


参考文献:

[1]苏静波.钢琴演奏中的心理因素分析及调控策略刍议[J].明日风尚,2020(24):108-109.

[2]刘青.钢琴演奏中的心理因素分析及调控[J].北方音乐,2018,38(14):71.

[3]吴艳阳.关于钢琴表演中心理调控的若干思考[J].艺术品鉴,2021(24):177-178.

[4]曹源.关于钢琴演奏中心理调控的探索[J].艺术评鉴,2021(11):46-49.

[5]孟雨.钢琴演奏中的心理因素与控制研究[J].艺术大观,2021(10):10-11.

[6]王诗莹.钢琴演奏者的心理状态与培养研究[J].北方音乐,2020(23):25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