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0
/ 2

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评价

刘春宁

海东市平安区平安镇卫生院 (青海 海东) 810600

摘要:目的:针对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1年1月,纳入60名观察对象展开研究,观察对象均为先天性缺牙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并实施不同治疗方案: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观察组,n=25),常规口腔修复治疗(对照组,n=25),对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展开对比、分析。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患者96.67%(29/30)高于对照组患者80.00%(24/30),(p<0.05);治疗不良反应(牙齿松动、修复体与牙周间空隙以及佩戴不舒适)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3.33%(1/30)低于对照组患者20.00%(6/30),(p<0.05)。结论: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可有效修复患者的牙列缺损症状,恢复患者的口腔功能,改善患者的面部美观程度,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正畸;口腔修复;先天性缺牙;临床效果

先天性缺牙,是指牙胚未能完好发育,导致患者出现的无牙、缺牙、少牙症状。先天性缺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语言、口腔功能,还可能影响患者的外貌美观程度,给患者造成心理阴影[1]。针对先天性缺牙的治疗,临床主要以正畸+口腔修复治疗。本次研究就此展开探讨,以正畸+口腔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为重点,纳入先天性缺牙患者60例,进行分组对照分析,过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60名观察对象,观察对象表现为牙缺损伴牙颌畸形,采用计算机数字随机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并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观察组,n=30),常规修复治疗(对照组,n=30),观察组患者中(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n=30),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范围介于18-55岁,平均年龄(35.52±5.57)岁;对照组患者(常规修复治疗,n=30)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范围介于18-56岁,平均年龄(35.55±5.91)岁。统计学分析结果,证实组间患者,在统计学上,存在比较性(p>0.05)。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患牙在进入研究前未接受相关治疗;(3)无明显龋坏,牙髓功能、活力正常;(4)牙周情况良好;(5)小学或以上文化程度,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接受口腔卫生宣教;(3) 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非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2)传染性疾病患者;(3)合并有心脑血管、血液系统等严重疾病;(4)合并有器质性精神障碍。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常规修复治疗:针对患者进行缺失牙齿评估,包括数目、位置等信息,综合患者牙周状况,制定修复方案,经烤瓷冠修复,期间需详细测量患者牙体缺隙代销、范围,精准定位后,预备牙体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印膜、调整烤瓷冠外形,于患者口内试戴,进行牙合调整,如患者无不适,佩戴状态良好,即可黏结,完成修复。

观察组患者,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首先针对患者实行正畸治疗,即按照常规口腔检查流程指导患者完成检查,确定牙颌模型,对患者进行头颅侧位定位片、全口曲面断层片拍摄、检查,完成模型测量,综合分析模型测量结果,拟定正畸方案后,确认无误开始正畸治疗,期间采用标准方丝进行校正,保证患者前牙覆牙合正常,牙列排列整齐,正畸时间6-12月后,对患者进行常规修复治疗。

1.3观察指标

(1)疗效判定[2]:治疗后,患者牙齿咬合关系良好,牙齿相对位置稳定,无明显松动,解剖形态与正常牙齿相符,牙齿接触关系正常,咀嚼功能恢复,以上为显效;牙齿咬合关系良好,牙齿相对位置较稳定,存在轻微松动,牙齿修复形态、大小与正常相似但不完全相符,以上为有效,其他情况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记录患者治疗后存在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牙齿松动、修复体与牙周间空隙以及佩戴不舒适。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由SPSS20.0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规则如下,计数资料:统计方法“%”,检验方式“x2”,计量资料“62299dd25fa23_html_1e8dba5d43747fbc.png ”,检验方式“t”,统计学差异性标准“p<0.05”。

2结果

(1)临床疗效分析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患者96.67%(29/30)高于对照组患者80.00%(24/30),(p<0.05)。见下表1:

表1 临床疗效对比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0

20(66.67%)

9(30.00%)

1(3.33%)

96.67%(29/30)

对照组

30

18(60.00%)

6(20.00%)

6(20.00%)

80.00%(24/30)

x2

/

/

/

/

4.0431

p值

/

/

/

/

0.0443

2.2治疗不良反应

治疗不良反应(牙齿松动、修复体与牙周间空隙以及佩戴不舒适)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3.33%(1/30)低于对照组患者20.00%(6/30),(p<0.05)。

3讨论

先天性缺牙是一种常见口腔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牙列不齐、邻牙倾斜、中线不正等。先天性缺牙的发生,与遗传、外伤、龋病等因素密切相关。先天性缺牙可导致患者咀嚼、发音功能受损,进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给患者造成心理伤害[3]。因此,针对先天性缺牙患者的治疗研究,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正畸学与修复学技术在口腔疾病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普遍,其既能够实现治疗效果,也符合患者的美观需求,是现代口腔医学中尤为重要的技术之一[4]。在本次研究中,针对观察组患者,应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首先,通过正畸治疗,帮助患者进行牙齿矫正,恢复适当位置,使患者牙齿整体度提升,修饰外观,经正畸后,牙齿后期修复治疗基础实现,再通过加强修复治疗,针对患者咬合幅度、面型关系进行分析,将患者原有牙间隙、牙周组织正常生理功能得到保留,维持牙周组织健康,保证在口腔内的修复体,能够长期、稳定地发挥作用[5]

综上,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可有效修复患者的牙列缺损症状,恢复患者的口腔功能,改善患者的面部美观程度,临床可行性价值高。

参考文献

[1]董海文,张铁良,赵芳萍,等. 口腔正畸+口腔修复治疗对先天性缺牙患者语言功能、咀嚼功能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5):93-95.

[2]李磊,陈瀚,贾圆格. 正畸疗法联合口腔修复疗法对先天性缺牙的治疗价值分析[J]. 当代医学,2020,26(22):141-143.

[3]王省委. 临床上应用正畸方法联合口腔修复科治疗先天性缺牙的疗效[J]. 中外医疗,2020,39(21):17-19.

[4]范益丹. 先天性缺牙患者实施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20,7(2):170,172.

[5]梁峰,吴韫慧. 正畸联合口腔修复对先天性缺牙患者语言及咀嚼功能的影响[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7):1097-1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