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自护能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0
/ 4

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自护能力的影响

侯 乐

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 血液净化室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7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5)与对照组(n=35)。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接受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及自护能力。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9个因子得分及总均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SCL-90量表9个因子得分及总均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3个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SPBS量表3个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4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ESCA量表4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可帮助血液透析患者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其负面情绪及自我感受负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关键词:血液透析;自我调节理论;护理干预;心理状态;自我感受负担;自护能力


血液透析是治疗正常疾病的主要手段,能够通过半透膜原理将体内有害代谢物质排除体外,达到净化血液的效果,维持机体水电介节制及酸碱平衡,有利于维持肾功能,延缓病情发展,延迟患者的生存时间[1]。但长期的血液透析治疗会让患者感到疲劳,瘙痒、恶心、不宁腿综合征等并发症造成患者身心困扰,导致患者出现心理障碍,不断降低患者的持续治疗信心及生活质量[2]。因此,针对血液透析患者积极采取合理的护理模式干预,对改善其生活质量是十分必要的[3]。鉴于此,本研究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自护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9月~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7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5)与对照组(n=35)。纳入标准:⑴具有血液透析治疗指征[4];⑵年龄≥18岁;⑶透析时间≥3个月,频率为3次/周;⑷具有正常的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可配合完成护理计划;⑸临床资料完整有效;⑹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⑴伴认知障碍、沟通障碍者;⑵伴精神系统疾病者;⑶伴恶性肿瘤者;⑷伴严重感染性疾病者;⑸临床资料不全者;⑹中途退出研究者。研究组:20例,女15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48.72±8.17)岁。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9.09±7.89)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均衡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原则。

    1.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宣教、病情观察、心理干预、不良反应处理等。

研究组患者接受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如下所示。⑴强调血液透析重要性:护理人员向患者普及血液透析的定义,解释疾病的发展趋势,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状态的了解程度,告知患者血液透析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与患者共同制定预期护理目标。⑵提高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与患者共同回顾上次宣教的内容,询问患者日常疾病管理活动以及患者对疾病的治疗信念,询问患者对血液透析并发症及周期性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增强患者的疾病感知水平,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⑶提高治疗信心:评估患者对自身患病状态的了解程度以及关注程度,了解患者患病体验、心态变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通过与病友分享治疗经验以改签自身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成功治疗信心。⑷适应性应对:评估患病状态,对患者自身情绪的负面影响,了解患者在现阶段仍然存在的疑惑,邀请情绪控制良好的患者与其交流自己的经验,同时护理人员要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不良情绪疏导,并指导患者通过情绪调节方式以应对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适应性应对水平。⑸巩固效果: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积极的转变自我,经常自我反省促进自我成长,并通过播放PPT、视频等方式回顾前几次的护理活动,帮助患者总结护理效果,发放纪念品。

    1. 观察指标

⑴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三个月时的心理状态。SCL-90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4,重测信度为0.878,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共有9个因子,各因子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分别赋值1~5分,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差

[5]。⑵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测评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的自我感受负担。SPBS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76,重测信度为0.822,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共有经济负担(3个条目)、身体负担(3个条目)、情感负担(4个负担)与10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分别赋值1~5分,评分10~50分,分值越高则提示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越严重[6]。⑶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测评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的自我护理能力。ESCA量表的Cronbach’s系数为0.786,重测信度为0.883,内容效度指数为0.970,具有量化的信效度,由健康知识、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4个维度与42个条目组成,各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分别计0~4分,总分范围0~172分,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越高[7]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6.0版软件处理数据,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以62299f2f2071c_html_64cc95af359c9d19.gif 表示,两组LSD-t检验,组内比较行单样本t检验,用MQR表达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跌和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CL-90量表9个因子得分及总均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SCL-90量表9个因子得分及总均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比较(62299f2f2071c_html_64cc95af359c9d19.gif ,分)

组别

时间

躯体化

强迫

人际关系

焦虑

敌对

研究组(n=35)

对照组(n=35)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1.04±0.27

0.43±0.15αβ

1.06±0.29

0.69±0.21α

0.94±0.28

0.41±0.13αβ

0.96±0.26

0.62±0.20α

0.99±0.24

0.43±0.17αβ

0.97±0.26

0.65±0.19α

0.95±0.20

0.45±0.14αβ

0.96±0.22

0.66±0.16α

0.95±0.20

0.42±0.12αβ

0.94±0.19

0.63±0.16α

组别

时间

恐怖

抑郁

偏执

精神病性

总评分

研究组(n=35)

对照组(n=35)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0.98±0.19

0.46±0.10αβ

0.99±0.17

0.57±0.14α

0.96±0.17

0.43±0.12αβ

0.97±0.15

0.59±0.11α

0.93±0.15

0.42±0.10αβ

0.97±0.14

0.57±0.12α

0.97±0.16

0.42±0.11αβ

0.96±0.17

0.61±0.13α

0.97±0.26

0.44±0.14αβ

0.98±0.27

0.57±0.23α

注:α表示组内比较,P<0.05;β表示组间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感受负担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PBS量表3个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SPBS量表3个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感受负担比较(62299f2f2071c_html_64cc95af359c9d19.gif ,分)

组别

时间

情感负担

身体负担

经济负担

总评分

研究组

n=35)

对照组

n=35)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17.764±2.75

13.71±1.17αβ

17.61±2.62

15.22±1.44α

11.42±1.52

9.54±0.25αβ

11.17±1.49

10.64±0.72α

9.24±0.61

8.38±0.27αβ

9.47±0.59

8.70±0.38α

38.14±5.75

30.03±4.12αβ

38.20±5.67

34.44±4.96α

注:α表示组内比较,P<0.05;β表示组间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ESCA量表4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ESCA量表4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比较(62299f2f2071c_html_64cc95af359c9d19.gif ,分)

组别

时间

健康知识

自我责任感

自我概念

自我护理技能

总分

研究组

n=35)

对照组

n=35)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28.11±4.77

39.45±6.90αβ

28.06±4.58

32.21±5.35α

12.18±2.45

19.22±3.41αβ

12.30±2.37

16.16±2.92α

18.02±2.29

25.25±3.24αβ

18.14±2.27

21.16±3.11α

19.25±2.31

26.51±3.70αβ

18.17±2.63

21.55±3.07α

77.21±6.20

106.47±13.36αβ

77.03±7.17

92.18±9.09α

注:α表示组内比较,P<0.05;β表示组间比较,P<0.05。

3 讨论

有研究指出,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除了规范化质量外,良好的心理情绪及自我护理能力对稳定其病情、维护生命安全十分必要[8]。既往临床上采用的常规护理一般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口头宣讲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宣讲知识多集中于疾病及日常生活方式,忽视了患者对疾病的感知,无法帮助患者建立疾病治疗信念,导致护理效果不佳[9]。自我调节理论认为,患者在面对疾病时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感知及疾病认知,这会对其疾病治疗目标、主管情绪及治疗过程产生影响[10]。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模式从患者心理需求、主管健康等方面开展多维度、多层次的护理服务,以强化患者的疾病控制能力,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以改善患者身心健康[11]

本研究结果中,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SCL-90评分、SPB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ES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果提示,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能够充分提高患者的自我疾病感知水平,减轻其自我感受负担,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自我护理能力[12]

综上所述,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可帮助血液透析患者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其负面情绪及自我感受负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芳,田子巾,龙佩,等. Clark安适护理模式在终末期肾病患者长期血液透析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7):102-105.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1.07.038.

[2] 孙丽霞,魏翠玲,许文丽,等. 叙事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负性情绪影响的研究[J]. 中国血液净化,2021,20(6):423-426. DOI:10.3969/j.issn.1671-4091.2021.06.016.

[3] 乔志,刘蕊.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延续护理对急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生理功能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2021,41(2):153-156. DOI:10.3969/j.issn.2096-3882.2021.02.016.

[4] 王媛媛,唐林,苏银. 基于FMEA模式的护理管理措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并发症、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21,18(4):193-196.

[5] 汪思,黄家懿. 罗森塔尔效应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情绪管理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 海军医学杂志,2021,42(2):235-238. DOI:10.3969/j.issn.1009-0754.2021.02.034.

[6] 徐敏,朱廷芳. 结局画像式教育联合多维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3):1951-1954.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21.13.015.

[7] 王小珍,臧晶晶,王淑荣. 正念干预结合亲情化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希望水平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0(2):50-53.

[8] 赵春慧,李平,冯青,等. 自我调节理论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的效果评价[J].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34-2635.

[9] 李艳艳. 基于自我调节模式的血液透析患者疾病感知干预方案的研究[D]. 河南:郑州大学,2019.

[10] 陈艳平. 自我调节下的疾病感知护理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5):878-880. DOI:10.11655/zgywylc2021.05.071.

[11] 张阳,张灵,徐静. 基于自我调节模式的疾病感知护理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2021,18(14):181-184.

[12] 王涛,郭明月,徐甜甜,等. 自我护理能力在血液透析病人健康赋权认知与康复运动接受程度间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J]. 全科护理,2021,19(5):586-589. DOI:10.12104/j.issn.1674-4748.2021.0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