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0
/ 2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吴警奇 王丽晨

滨州市 博兴县人民医院 山东滨州 2565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医疗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4例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观察组进行院前急救医疗干预;对照实验进行基本的急救护理。结果:观察组的出院运送时间、急诊科抢救时间、总住院时间、满意率、院外运送不良反应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干预,可以减少院外运送的不良反应,减少运输时间和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应用;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常见的亚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原因是患者冠状动脉亚急性阻塞,导致血液突然减少或终止,导致部分供血区心肌坏死。该病的患病率非常高。一旦病情危重,病死率极高。过度劳累、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严重便秘、长期过量饮酒、吸烟、严重的感冒刺激都会引起AMI;多项统计显示,1/2的AMI患者有院外疾病。 1小时内就会发生猝死,猝死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心律失常。因此,给予即时、高效的院外护理和医疗护理,以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床位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胸痛发作时间小于12小时;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痛、呼吸不畅和下腹部不适;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较严重的心、肝、肾等严重疾病;没有昏迷或精神疾病。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54~87岁,平均(72.4±4.9)岁;对照实验中男26人,女19人,年龄53-91岁,平均年龄(74.9)。 ±5.4) 岁。两组一般材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对照组

提供基本的院外治疗和医疗服务。主要内容:接到急诊电话后,尽快派救护车到事发地点,并与家属保持联系。心电监护经过严格检测,逐步落实基本的院前急救医疗。

(2)研究组

使用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主要内容:①成立AMI院前急救医疗工作组,以护士为组长,选派有经验的医务人员和急诊医生为成员,检查和参考AMI院外救治相关维护工作。世界各国根据集体合作学习的方法和临床医疗操作指导书等,并据此制定有效、安全、合理、更有针对性的院前急救医疗方法。规划完成后,提交权威专家批准,按照以下内容进行准备工作:全方位学习 培训工作组全体成员,确保全体人员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专业操作技能。 ②实施措施内容: a.接到急诊电话后,1分钟内调配救援车辆,2分钟内相关医护人员携带急救药品和机械设备进行会诊;医护人员在赶赴患者所在地理位置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与家属保持联系,并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提醒亲属保持冷静,切记不要随便运送患者,具体指示亲属放置将患者的头顶放在一侧并躺下。如果患者戴假牙,应立即取下并松开患者的衣领,并在头顶冷敷,以正确取出牙齿内部器官,确保吸入顺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告知患者或亲属救护车预计运送时间。b.到现场后,医护人员会及时对患者进行检查,检查神志不清和瞳孔情况,检查血压值,在最短的时间内评估病情,将患者的头顶抬高20 °;立即进行鼻插管吸氧。通常,氧气浓度应保持在 2-8 L/min。根据情况,氧气浓度会增加。病情越重,氧气浓度越高,防止患者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和心力衰竭;后舌者,用舌钳伸直口,固定;如病情危重,立即实施降低颅内压、胃肠减压等应急措施;严格检测患者的脑电图变化并进行病史评估,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患者转移至医院门诊部进行救护;建立1或2条静脉输液通道,保证滴注能正常进行,不能重复加压滴注,防止空气栓塞;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立即进行气管切开插管,连接麻醉机进行氧疗,并确保氧浓度水平处于正常状态;对有高血压者,给予降血压及镇静措施。

1.3评价指标

比较实施前后急诊科就诊时间、患者生存率、住院期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比较实施前后的临床医学效果。 ①急诊科治疗时间:患者进入急诊室与离开急诊室准备运送到病房前的时间间隔; ②患者存活率:根据治疗基本稳定情况运送至病房的样本数量; ③住院期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包括心肌梗塞、支架内亚急性梗阻、心源性休克等。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科研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求解。测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抢救效果比较 

观察组院前急救时间、急诊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两组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病死率比较 

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4.4%、病死率 2.2% 均低于对照组的26.7%、15.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国际公认的亚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其病情紧急,病死率高。近年来,心肌梗死患者年轻化,病死率为10%~13%,是心源性死亡的主要原因。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时间窗”,对抢救垂死的心脏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及时、高效地实施院前急救,对于稳定患者病情、改善患者治疗、全面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急性心肌梗死的传统治疗步骤虽然在感染治疗过程的初始阶段也可以清晰概括,但只是针对患者临床症状的发展被动解决,缺乏医务人员职责分工、相互护理、疾病转移预测 分析、治疗过程时间分配、医院整体和谐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AMI 院前急救医疗方法基于妇产科护理方法。针对急诊和AMI患者的特点,在国际标准时间内采取正确的急诊救治措施,达到预定急诊救治的总体目标。院前急救医疗办法使急诊科护士能够根据办法的内容进行预测、规范和积极开展工作,从而为AMI患者获得合理的诊治机会。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值得在院前急救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宇,杨向军,林刚,等. 优化的始自院前急救绿色通道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以及急诊冠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 2015, 31(14):2280-2283.

【2】刘晓芳,张冬梅.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河北医学, 2016,22(4):670-673.

【3】栗林然.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 2016, 30(12):1493-1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