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骨折好吗 中医如何治疗骨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0
/ 2

中医治疗骨折好吗 中医如何治疗骨折

廖鹏

成都金牛蓬勃诊所 610031

肋骨是人体中一根月牙形的小骨头,共12对,平分在胸部两侧,是胸部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用来保护心脏、肺,也加强呼吸功能。今天四川老年骨外科2位专家来和大家谈谈肋骨骨折的治疗和康复。很多老年人可能会感到胸腔周围疼痛,夜间可能比白天更痛。主要考虑由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由于肋骨含骨量小,也容易发生骨质疏松。肋骨骨折在老年人中是最常见的,无论是闭合性还是开放性跌倒,约占胸廓骨折的90%。由于老年人,肋骨有弹性,骨质疏松症,如果不小心导致肋骨骨折,最后的转变,可以皮尔斯肋间血管、胸膜和肺,血胸、气胸、胸部等间接暴力挤压前后的肋骨骨折在中间,向外转移,刺穿胸壁组织,胸壁血肿。

1.锁骨骨折

复位容易固定难。实践证明,其重叠移位也不影响功能。临床上不要盲目追求解剖对位,只要不成角就行,因为成角向上会刺伤皮肤,向下会刺伤胸膜。若一味的追求解剖复位,不注重固定,多次进行切开复位,则会加重损伤。分型:儿童骨折常见的是青枝型;成人骨折有横型、斜型、粉碎型。

1.1整复手法

1.让伤员坐位,用0.1%利多卡因5毫升,局部血肿内麻醉。2.让伤员双手叉腰,拇指在前、四指抱腰,挺胸,两肩用力外旋、后伸。术者脚踩木凳,以膝部顶在伤员肩胛之间,双手抓住伤员两肩,缓慢向后拉,使肩极度后伸、外旋,直到骨折部位畸形消失为止。3.助手将高低纸压垫的高部,放在锁骨上窝,低部跨越锁骨,紧压近侧的骨折段,使它向下,再盖上葫芦形纸压垫,用胶布固定。4.助手将双圈分别套在伤员的腋、肩部,伤侧的套圈,必须压住葫芦垫,同时腋部双圈要加厚或加棉垫,从背后拉紧双圈,用布带捆紧,在相当于双肩水平处,再加一条布带捆绑,胸前也用布带捆住双圈。胸前的布带同背后上方的布带,是为了防止双圈从肩部滑脱而用的,同时还可调整双圈的松紧度。

1.2固定方法

1.有轻度移位的儿童锁骨骨折,可用“8”字形绷带或双圈固定1~2周。2.有重叠移位的青壮年锁骨骨折,用手法整复,双圈固定。

2.肱骨干骨折

肱骨,《少林武功医宗秘笈》称“臂骨”。诊断:肱骨干骨折的伤员中,约有80%是30岁以下的青年。肱骨干骨折处理不当,特别是切开复位,容易导致骨不愈合。分型:1.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肱骨干骨折;2.有移位的肱骨干骨折;特别是下1/3骨折,容易引起桡神经损伤,应注意检查是否有腕下垂。

2.1整复手法

整复手法的关键是“轻拔伸,重旋转”。固定方法(器材:夹板四块)1.夹板放置方式,肱骨干上1/3骨折,超肩关节固定。2.肱骨干中段骨折,外固定不能超过肩、肘关节。3.肱骨干下1/3骨折,超肘关节固定。

2.2练功方法

整复后可开始进行握拳和肩、肘、腕关节活动。

3.前臂骨干双骨折

前臂骨,《少林武功医宗秘笈》称“手背骨”,由于暴力造成尺骨、桡骨同时骨折,称为前臂骨干双骨折,也称桡、尺骨干双骨折。这类骨折最常见,占全身骨折的6.18%,多发生于青少年,前臂主要功能是旋转,是人体手的重要功能,因此骨折后,最大限度恢复旋转功能。

3.1整复手法

1.拔伸牵引;2.夹挤分骨;3.折顶;4.提按端挤;5.摇摆触碰;6.按摩推拿。

3.2固定方法(器材:夹板四块)

掌背侧尺、桡骨的间隙,各放一个塔形分骨垫,置于中下1/3骨间韧带的位置,用胶布固定。放置夹板,在助手的持续牵引下,术者先将夹板放在伤员的掌和背侧,用手捏住,再放尺、桡侧板。背侧板上端到鹰嘴尖,下端超腕关节1厘米;掌侧板上到肘横纹,下齐腕关节;尺侧板上齐鹰嘴突,下以第五掌骨颈部;桡侧板上平桡骨头,下到桡骨茎突平面。术者两手固定夹板,助手先捆中间的两道布带,再捆上、下两道。肘关节屈曲90度,三角巾悬挂在胸前,中下1/3骨折前臂放在中立位,中上1/3骨折前臂置于旋后位(掌心向前峰)。

练功方法第一期:握拳运动;第二期:小云手;第三期:大云手;第四期:反转手。需要注意的是,对尺桡骨单骨折,X线片看到重迭,实际是旋转移位,所以在复位时,千万别盲目牵引,牵引是拉不出来的,一手控制骨折端,先旋前,再旋后,就可以复位了。

4.胫、腓骨骨干双骨折

4.1分型

造成胫、腓骨骨折的直接暴力,多半是从小腿的前外侧来的,两根骨的骨折线在同一平面,常常是横断、短斜面或粉碎型。

4.2并发症

小腿肌肉缺血性挛缩是严重的合并症,应仔细检查。如果足背动脉无搏动、趾间关节屈伸和皮肤颜色变紫,温度变冷等征象,应考虑小腿缺血性挛缩的可能性。

4.3方法选择

1.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法:稳定性骨折(横断骨折)。2.跟骨牵引复位外固定法:不稳定性骨折(短斜面、粉碎、一骨多折)。

4.4复位方法

1.成人单纯成角畸形,或儿童青枝型骨折:伤员平卧,麻醉后,一位助手站在伤肢外侧,用肘弯套住伤肢腘窝,另一位助手一手握住伤员的脚背,一手把持脚跟,对抗牵引。术者一手托住成角处向上提,一手轻压使骨折的远断端向上翘,在骨折成角畸形完全矫正后,敷药、固定。

5.大斜面、大螺旋型骨折

按上面讲的方法拔伸牵引后,术者一只手放在骨折的近断端,另一只手放在骨折的远端,两手同时扣挤,使分离移位的骨折远段和近段合拢。

5.1固定方法(器材:夹板五块)

夹板固定方法:上1/3骨折:应超膝关节固定。中1/3骨折:内、外侧板上平胫骨内、外髁的上缘,下平内、外踝。后侧板下端的前弧部抵在跟骨结节的上缘,上到腘窝,两前侧板上到胫骨结节,下平踝关节的上缘。下1/3骨折:超踝关节固定。内、外侧板上到胫骨内、外髁的下缘,下超过脚底。前、后侧板同中1/3骨折一样。

5.2练功方法

练功可分为单纯夹板固定和配合跟骨牵引两种方式。1.单纯夹板固定的练功方法:主要活动是脚用力背伸,股四头肌用力收缩,中期:一般在整复后3~4周左右,应开始对伤肢进行次数较多、范围较大的活动。(1)脚用力背伸。(2)在这个基础上,伤肢由伸直位,逐渐屈曲90度,再伸直,后期:继续巩固初、中期的锻炼,恢复肌肉弹性。夹板固定并跟骨牵引的练功方法:(1)伤肢脚部用力背伸。(2)健肢屈膝,脚蹬床。

6.肱骨髁上骨折

6.1复位方法

复位口决:“先摇、后牵、正、侧偏”。需要注意的是,肱骨髁上骨折严重并发症合并肱动脉损伤,凡临证必须检查桡动脉搏动情况。如桡动脉摸不到,先屈肘160度观察30分钟,如仍摸不到,需手术探查。另外,如局部肿胀严重,尚可摸到桡动脉者,先屈肘悬吊牵引,外敷消肿药,待肿胀消减后,再行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