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术147例的护理关键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1
/ 2

心肺复苏术 147例的护理关键要点

张应帅

大庆油田总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001

摘要:目的 对心肺复苏术临床护理要点进行讨论。方法 回顾本院147例心肺复苏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成对照组(74例)和研究组(73例),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动脉压、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针对心肺复苏术患者,应采取急诊护理,可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减少不良反应,建立理想的护患关系。

关键词:心肺复苏术;急诊护理;临床指标;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


针对心脏停搏患者,临床常用心肺复苏方式进行治疗,从而改善机体缺氧状态。但是大量临床经验表明,心肺复苏治疗效果仍然不仅和治疗本身相关,也和科学的护理干预有较大关联。因此本研究将以147例心肺复苏患者为研究样本,对心肺复苏术临床护理要点进行讨论,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本院147例心肺复苏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成对照组(74例)和研究组(73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43:31,年龄均值(49.36±6.87)岁,心血管疾病48例,中毒患者10例,一氧化碳中毒9例,其他7例;研究组中男女比例47:26,年龄均值(50.16±7.34)岁,心血管疾病44例,中毒患者11例,一氧化碳中毒8例,其他10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倾听患者主诉,指导患者正确用药,观察患者病情发展情况,随时做好急救准备。研究组行急诊护理,具体包含以下方面:第一,体位护理。做完心肺复苏之后,应当令患者保持平躺姿势,同时将软枕放在膝关节、髋关节和头颈位置处,同时告知患者保持充足的休息量。第二,脑部护理。护理人员应当准备冷毛巾,冷敷于患者头颈位置,防止脑组织在做完心肺复苏之后引发灌注损伤。第三,气道护理。心肺复苏会通过气管插管保证气道通畅性,气管插管之前,应当提前湿化气管,合理控制放弃频率,防止出现误吸现象,插管之后应当妥善固定,不能出现滑脱现象。如果患者排痰困难,为避免痰液影响患者气道通畅性,应当帮助患者吸痰,吸痰之前应对氧气浓度进行科学调节。第四,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当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天开窗通风,合理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同时为病房加强消毒。为保证患者休息质量不受影响,应当减少患者亲友的集中探视。第五,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保持正确的饮食和运动习惯。第六,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正视患者负性情绪的积累,将病情的治疗方式和注意事项告知患者,避免负性情绪影响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动脉压和住院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对比(622aa638c0cc9_html_a4bcf8561cd69765.gif ±s)

分组

例数

呼吸频率

(次/min)

心率

(次/min)

动脉压

(kPa)

住院时间

(d)

对照组

74

21.26±3.09

86.44±7.38

7.12±1.34

11.26±2.27

研究组

73

16.55±2.41

96.38±6.47

9.15±1.03

8.57±1.09

t

-

10.296

8.679

10.288

9.138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分组

例数

十分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对照组

74

25(33.78)

33(44.59)

16(21.62)

58(78.38)

研究组

73

51(69.86)

20(27.39)

3(4.11)

70(95.89)

χ2

-

-

-

-

10.013

P

-

-

-

-

0.00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3例记忆力减退,3例烦躁,2例反应迟钝,2例抽搐,发生率为13.51%(10/74),研究组1例烦躁,1例反应迟钝,发生率为2.74%(2/73)。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心肺复苏是临床应用于心搏骤停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尽管疗效显著,但是若无针对性急诊护理干预,则很难达到较好的干预效果,也可能成为疾病转归的诱因。传统护理以常规护理为主,尽管全程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但是不能关注患者心理和其他各方面需求,相比之下,急诊护理可通过体位、脑部、气道、环境、健康宣教、心理等方面的护理,可以建立患者对护理人员专业性的认识。通过冷敷方式,可以促进脑组织代谢,而且通过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接受治疗,从而加速治疗进程。

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动脉压、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证明针对心肺复苏术患者,应采取急诊护理,可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减少不良反应,建立理想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黄淳君,陈国锋,叶森,李子龙,方雅,俞夏娣,史科佳,徐杰丰,曹庆清.第三代心肺复苏机在院外心脏骤停中的效果评价[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4):415-418.

[2]刘绍辉,何明丰,陈景利,李莹莹,徐兰,彭嘉健.PDCA循环在提高医辅人员初级心肺复苏认知度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9,26(3):295-298.

[3]谢燕玲.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效果、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0):116-116.

[4]龙飞华,胡艳娟,马有根,李平凡,彭卓,李意良,陈凤仙.心肺复苏机在心脏骤停患者急诊抢救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急诊杂志,2015(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