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控制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1
/ 3

生化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控制对策

赵红梅

广西桂林兴安两江医院检验科 541300

【摘要】目的:综合分析生化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控制对策。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健康体检人员;共1200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19年12月,截止时间为2020年11月),回顾性研究,采用统计学分析1200例受检者生化标本检验的异常因素、生化指标(①谷草转氨酶——AST;②谷丙转氨酶——ALT;③谷氨酰转移酶——GGT;④空腹血糖——FBG;⑤甘油三酯——TG;⑥血肌酐——Scr)结果以及采取质量控制前后的有关指标(①标本运输时间;②标本接收时间;③标本工作质量)。结果:1200例受检者生化标本中有30例存在异常,占2.5%(30/1200);相比起正常值生化检验异常的指标与其比较有差异且P<0.05;质量控制前后的有关指标比较差异显著且P<0.05。结论:分析生化标本检验异常的有关因素,再开展生化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控制对策可保证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

【关键词】生化标本;检验前;质量控制对策

随着检验医学的日益进步,生化标本的检验质量日益提升,及时且准确的生化标本检验结果对医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生化标本的检验过程主要有:(1)检验前;(2)检验中;(3)检验后。调查研究显示,生化标本检验出错一般在检验前,因此引起有关人员的高度关注[1]。生化标本的检验准确度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检验方法、送检过程中所出现的意外情况等),有关资料指出,生化标本检验前后存在一定差异[2]。生化标本检验前环节涉及到诸多人群,如受检者、医生、检验员以及护士护工等,因此对标本所产生的影响最大。为了提高生化检验标本的准确度,必须加强检验前的质量控制[3]。基于此,加强生化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本文将综合分析生化标本检验异常的有关因素,再提出生化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控制对策。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健康体检人员;共1200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19年12月,截止时间为2020年11月)。1200例研究对象中有650例男、550例女,年龄(40.36±4.29)岁。

1.2方法

1200例受检者均抽取静脉血,离心后制作生化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S-1200检测AST、FBG、ALT、GGT、TG、Scr等。详细记录检验指标,统计不合格的标本类型以及标本运输时间等影响因素,分析原因,再采取质量控制措施。

1.3观察指标

分析1200例受检者生化标本检验的异常因素、生化指标(AST、FBG、ALT、GGT、TG、Scr)结果以及采取质量控制前后的有关指标(①标本运输时间;②标本接收时间;③标本工作质量,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标本工作质量越高,分数越低说明标本工作质量越低)。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异常因素采用百分比表示,生化指标以及采取质量控制前后的有关指标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生化标本检验异常因素分析

1200例受检者生化标本中有30例存在异常,占2.5%(30/1200,13例样本量少、7例餐后抽血、6例标本溶血、3例标本放置时间过长、1例采血位置不当)。

2.2正常值、生化标本检验异常结果比较

相比起正常值生化检验异常的指标与其比较有差异且P<0.05,见表1。

表1:正常值、生化标本检验异常结果比较

检验项目

AST(U/L)

FBG(mmol/L)

ALT(U/L)

GGT(U/L)

TG(mmol/L)

Scr(umol/L)

正常值(n=30)

40.08±6.74

4.95±1.05

34.19±5.12

35.02±4.56

1.22±0.44

88.50±41.45

检验结果(n=30)

81.13±13.88

7.23±1.17

42.03±6.94

53.01±16.25

2.63±0.38

162.18±38.84

t值

14.5717

7.9437

4.9791

5.8382

13.2837

7.1045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3质量控制前后的有关指标比较

质量控制前后的有关指标比较差异显著且P<0.05,见表2。

表2:质量控制前后的有关指标比较

组别

标本运输时间(min)

标本接收时间(min)

标本工作质量(分)

质量控制前(n=1200)

11.11±0.63

24.02±3.71

83.24±3.16

质量控制后(n=1200)

7.52±0.41

15.95±2.66

95.25±2.64

t值

165.4477

61.2376

101.0374

P值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检验前质量控制能够显著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继而为医生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而影响生化标本检验结果的因素比较多,需要仔细甄别。

3.1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30例标本检验异常的主要原因有:(1)13例样本量少;(2)7例餐后抽血;(3)6例标本溶血;(4)3例标本放置时间过长;(5)1例采血位置不当[4]

3.2检验前质量控制对策分析

3.2.1受检者自身因素控制

在采集标本前,医护人员需仔细观察受检者的状态,叮嘱受检者禁食、水,防止用餐后对标本产生影响;除此之外,受检者的情绪也会对标本产生影响。基于此,护士需仔细了解受检者的进食情况以及心理状态,一旦受检者进食或处于波动幅度较大的状态中,停止采集标本,待其情绪平稳以及次日禁食、水后再采集。

3.2.2肝功能检查

多数研究表明,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过长以及转运期间耗时过久会导致溶血情况发生,继而出现检验结果异常现象[5-6]。标本存放的状态不稳定以及错误选择容器会使得检验结果出现异常[7-8]。因此,采集血液后,需尽快进行检验;如果不能及时送检,可将分离后的血清置入4°C冰箱内保存;对溶血所造成的异常检验结果可通过比色法来提高准确度[9]

3.2.3空腹血糖检查

受检者在检测血糖前剧烈运动、近期服用过降糖药物以及未保持8h以上空腹状态均会导致空腹血糖指标异常,因此需在其检查前详细说明。

3.2.4血脂检查

误用带肝素的试管是导致血脂检查异常的影响因子,因此需引起护士重视,选择试管时切忌误用[10-11]

3.2.5肾功能检查

样本在转运期间耗时过久会导致肾功能检验结果出现异常,因此需尽量控制耗时[12]

3.2.6采集合适的标本量

健康者每毫升血液可分离出0.45ml~0.50ml血清,水肿者血液黏度较高,需适当增加标本采集量[13]

本研究中,检验前质量控制措施实施后标本运输时间以及标本接收时间显著缩短,与此同时标本工作质量显著提高,与实施检验前质量控制措施之前比较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分析生化标本检验异常的有关因素,再开展生化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控制对策可保证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

参考文献

[1] 祁佑亭. 生化标本临床检验异常的原因及检验前质量控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66):155-156.

[2] 孙金钟. 生化标本临床检验异常的原因分析及检验前的质量控制[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8):140-141,5.

[3]邵传静. 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2):27-28,31.

[4] 王延峰. 生化标本临床检验异常的原因及检验前质量控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34):182-183.

[5] 刘倞如. 生化标本临床检验异常的原因及检验前质量控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23):180-181.

[6] 史剑飞,卢北玲,李俏,等. 2岁以下儿童溶血与重抽血后的血液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4):101-103.

[7] 晏燕,潘丽艳,刘剑秋. 实施全面质量控制在生化检验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卫生产业,2020,17(8):118-120.

[8] 王志全. 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在生化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99):139-140.

[9] 蓝海鹰,陈颖,蓝蔚蔚,等. 西格玛管理对生化标本检验质量的影响研究[J]. 医院管理论坛,2019,36(4):45-48.

[10] 于志强,张波. 分析前质量控制中静脉采血标本不合格情况及原因调查分析[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20,42(2):145-147,159.

[11] 缪万芳. 血液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20,10(15):163-165.

[12] 梁伟琼,何莲珠,张丽兴,等. 临床生化检验过程中实施检验前质量控制的作用分析[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6):95-96.

[13] 黄禄. 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阶段护理质量控制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94):18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