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进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后并发症原因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1
/ 2

一起走进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后并发症原因与护理

蔡汨

荥经县人民医院 四川雅安 625200

众多癌症患者由于手术创伤过大、化疗、禁食、营养不良等原因需要长时间定期静脉输送比较危险、较高刺激性、浓度较大的液体。因此多采用中心静脉置管以保证长时间输液、避免刺激血管,该项技术疗效显著并在临床迅速推广。但是采用中心静脉置管之后,众多临床不良事件相应报道,对患者身体、康复均有较大影响,并且一定程度上加大患者的痛苦指数,不利于患者术后调养。由于应用在较为高危患者身上,对护理人员素质要求极高,细小的操作误差均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状,或者导致患者死亡。有研究报道发现其并发其他症状的概率在11-13%左右,其中以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最大。在临床重压之下,相应的护理措施便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趋势。本文总结近年来优质的中心静脉置管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临床常见的并发症有局部渗血、皮下血肿、感染、导管堵塞、血栓、导管脱落、空气栓塞等。

1. 局部渗血

临床普遍认为造成局部渗血的原因主要在于穿刺针过大、导管过小、患者凝血障碍、穿刺次数过多导致组织损伤、输液压力过大等。因此在输液前,需要彻查患者的血常规、凝血指标等,以保证患者身体状态可以进行持续输液。选择合适的穿刺针,避免损伤导管。在穿刺过程中,要注意输液压力并在穿刺完成后反复按压,以确保患者不出现渗血症状。对于渗血的患者,规劝患者休息,降低活动频率。当渗血较少时可不必拔除管道,可通过使用辅料达到止血效果,若无法止血应当采取药物治疗。

2. 皮下血肿

综合文献认为穿刺力度过大或者位置错误如穿刺至动脉可能引发皮下血肿。也有研究认为患者血压异常升高以有很大概率造成血肿。当然刺穿次数过多、凝血不正常也可引发血肿。有文献指出,100例中心静脉置管有3位发生穿刺位置错误并误入动脉。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先测量血压并了解患者的凝血指标后再进行穿刺。并相应提升护理人员的熟练程度,掌握精准的穿刺技术,以降低次数并保证穿刺准确度。患者穿刺过后,要监视其输液状态,警惕穿刺部位肿胀症状,及时按压肿胀部位,如果发现有波动感,首先考虑发生血肿。通常血管情况下可不拔除管道,通过加压的方式疏通血肿。若是无法消除血肿并且血肿增大,则需要立即拔除管道,并且在消毒之后继续局部加压12-16min左右。若情况无明显改善则需要联系相关医师并做好手术准备。也有学者认为,置管后局部加压14-16min可起到预防血压的效果。

3. 感染

感染为中心静脉置管的频发症状之一。综合临床经验后不难发现,置入管道后1-2天后,可能引发细菌增长,其放置时间越长,感染概率、程度越大。通过后续研究也证实,放置时间和感染成正相关关系。有学者提出,放置时间超过7天,其大量细菌会转移到血管,引发重度感染、甚至败血症,严重者可能导致死亡。其中以14天的感染概率最高。大部分学者认为其可分为局部/全身感染。感染源主要来自导管置入处皮肤、接头、静脉输液、血液传播性的细菌等。严重程度最高为导管感染,轻则引发持续性高烧,重则引发危及生命的败血症。具临床报道,10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约有3-4位有管道感染导致高烧,2-3位可能由于管道感染导致败血症。而插管感染概率为3.10-3.42%左右。总结以上内容,可发现其主要原因为放置时间长、消毒处理不到位、置入位置未保持良好的清洁状态、患者的抵抗力弱等。

因此应当严格保证置入管道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措施,严格进行相关消毒措施。并且输液的液体配置过程要严格把控无菌操作,并进行无菌封闭输液操作。对于置入皮肤的护理,应当每日消毒杀菌并换药,并使用无菌膜固定,保持该处皮肤干燥,警惕红肿、脱落、压痛等现象。如果出现渗血则出现液体则更换药物等,如果出现脓液,则需立即进行细菌培养以查明细菌种类以便后续使用针对性的抗菌药物。对于输液装置要及时更换,其最佳频率为1天更换一次,在更换过程中药做好消毒措施,在连接导管和输液器后使用无菌纱布等进行固定。至少15天更换一次导管,对于输液为浓度较高的营养物质的导管应加快更换频率。尽量不使用股静脉穿刺置管,其容易接触污染源,感染概率较大。在日常护理过程中,要保持患者基础营养以维持相对良好的免疫水平,并按时测量体温,因为体温上升为常见的炎症反应之一。

4. 导管堵塞及血栓形成

其主要原因为输液不当,速度、停止时间等不当均有可能引发堵塞、血栓。一般认为输液速度应在80-90滴/min。当滴速过慢,并在50滴/min以下时即可能出现堵塞现象。而堵塞分为血栓/非血栓堵塞两种。血栓是血液反流等所致,非血栓则与导管状态、药结晶等异物堵塞相关。

应减少停止输液时间保证持续输液,定期使用肝素冲洗。当无法持续输液时应停止输液后正压封管。避免患者活动时液体位置过低发生血液返流现象。输液较大患者应加大肝素冲洗量或者采用专项输液器。

5.脱落

主因是固定牵拉、过松、非正常拔管等。因此应检查固定状态、进行相关管道宣教活动以确保患者遵守管道护理规则、警惕相关不良事件。

6. 空气栓塞

输液进入空气为主因。应加强巡查工作并确保输液装置连接紧密。当患者发生空气栓塞,嘱患者左侧躺卧,头部向下低,以防止空气进入肺动脉。一般少量空气患者在半小时内可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