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塞肺患者临床护理中进行振动排痰联合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1
/ 2

慢阻塞肺患者临床护理中进行振动排痰联合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余进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肺病 /呼吸与危重症科一科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研讨慢阻塞肺患者临床护理中进行振动排痰联合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7~2021-7慢阻塞肺患者90例,选择平均方式,将其分为以下2个小组,常规组45例:开展常规护理对策;试验组45例:实施振动排痰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比对不同方案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有效率97.78%高于常规组82.22%,互比,有差异性(P<0.05)。结论:振动排痰联合心理护理效果显著,适宜对慢阻塞肺患者应用,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服务,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慢阻塞肺;振动排痰;心理护理干预

慢阻塞肺是呼吸内科常见病,可导致患者机体出现不同程度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气短、喘息等不适症状,而且通过临床相关数据得知:慢阻塞肺发生率呈逐年增长模式,而且具有较高的疾病死亡率与致残率,年龄越高,则慢阻塞肺发病率越高[1]。临床中,针对慢阻塞肺干预措施较多,但不同方案所达到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差异性,而且近年来随着医疗服务持续性发展,护理措施在临床中有着较高的应用率,针对慢阻塞肺患者在治疗期间开展振动排痰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确切,不仅可改善患者内心不良情绪,还利于患者尽早正视疾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2]。因此,本文就针对慢阻塞肺患者开展不同护理模式,分析振动排痰联合心理护理干预价值。

1基础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2020-7~2021-7慢阻塞肺患者90例,选择平均方式,将其分为以下2个小组。常规组45例:女20例,男25例,平均年龄(60.59±1.34)岁,平均病程(3.12±0.34)年;试验组45例:女21例,男24例,平均年龄(60.67±1.37)岁,平均病程(3.15±0.35)年;各组患者在资料方面进行比较,无差异性,(P>0.05)。纳入标准:①通过肺功能、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表现等,确诊为慢阻塞肺疾病;②临床资料完整;可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剔除标准:①传染性疾病;②听力障碍;③语言沟通障碍者;④精神疾病;⑤中途退出护理干预;⑥恶性疾病。

1.2方法

常规组:开展常规护理对策;护理人员遵医嘱予以患者药物干预、运动指导、病房环境管理等,若患者机体有任何异常状况,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试验组:实施振动排痰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宣教指导:护理人员选择恰当时机对患者实施宣教,告知其慢阻塞肺诱发因素、开展震动排痰目的与流程及相关注意事宜等内容,针对患者的疑问进行全面解答,对于其合理需求尽可能满足。同时,将制定的健康手册发放于患者,让其在空余时间自我学习,关于疾病、治疗及护理方案不懂之处进行解答,对于其合理需求尽可能满足。

排痰护理:针对病情较轻的患者可选择人工叩击方式,一手保持空心掌,一手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固定,用大小鱼际部位按照肺底到肺尖、外-内顺序实施叩击,叩击力度以患者适宜为主。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应用旋转振动排痰仪对患者实施振动排痰,在餐前1-2h前开展,选择自动模式,护理人员一手紧握排痰仪把柄部位,一手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固定,从左肺-右肺,上-下、外-内慢慢移动,进行排痰,若存在痰鸣音,则可延长排痰时间,每次15min,每日开展1次。

气道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气道加强保护,促进痰液的排出,还可通过应用加湿瓶调节患者气道保持湿润状态。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观察与评估,对于存在负性情绪的患者实施心理疏导,讲解相关治疗较为理想的案例,若条件允许,还可安排患者交流会,让患者与患者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互相鼓励、支持与安慰。同时,护理人员在患者情绪烦闷时,为其播放舒缓的音乐,从而达到注意力转移目的,调节患者生理与心理紧张状态。同时,在实施排痰护理期间,对患者进行安抚,让其身心放松,不要过于紧张与焦虑,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对病情稳定与好转有着积极性影响。

1.3 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后,对患者机体改善状况进行评估:痊愈:患者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好转90%以上,治疗依从性高,护理配合度强;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好转75%-89%,治疗依从性一般,护理配合度一般;无变化:患者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好转低于74%,治疗依从性差,护理配合度差。护理有效性=痊愈(%)+改善(%)。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用软件SPSS24.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行(622aadbdf29cf_html_a976f5964a747d93.gif ±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行“n(%)”表示,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护理有效率97.78%高于常规组82.22%,互比,有差异性(P<0.05)。具体见表1。

表1组间护理有效率比较(n,%)

小组

例数

痊愈

改善

无变化

护理有效率

常规组

45

10(22.22)

27(60.00)

8(17.78)

36(82.22)

试验组

45

13(28.89)

31(68.89)

1(2.22)

44(97.78)

χ2





7.230

P





0.027

3 讨论

中老年人群为慢阻塞肺主要发病群体,而且慢阻塞肺为慢性疾病,长时间治疗不仅可导致患者身心疲惫,而且疾病还可引发患者咳嗽、咳痰、呼吸不畅等症状,这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3]。所以,予以患者护理措施非常重要[4]

近年来,护理服务持续性发展与进步,对慢阻塞肺患者可选择振动排痰联合心理护理干预,进而可确保患者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有效抑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机体不适[4]。振动排痰时通过振动排痰机对患者达到辅助排痰效果,护理人员设定仪器的力度、频率、时间与方向等,可加速分泌物的排出,进而减低肺部感染机率,还可确保患者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提高患者机体舒适度。此外,振动排痰护理还可调节机体血液循环,改善咳嗽导致肌肉疲劳,护理效果确切。心理护理一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护理环节,不仅可消除患者负性情绪,还可提高其治疗积极性,构建良好护患关系,保持良好的治疗配合度与依从性,进而提高肺功能,还可减低长时间焦虑、烦躁、紧张而引发的应激反应。在开展振动排痰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后宣教指导有助于患者对振动排痰操作流程有一定认知度,进而保持良好的治疗态度,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与保护意识,而气道护理对痰液的排出也有着积极性影响[5]

通过本次研究所得结果为:开展振动排痰联合心理护理的护理有效性高于常规护理措施,这充分证明振动排痰联合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与优势性。

综上所述:予以慢阻塞肺患者实施振动排痰联合心理护理效果确切,不仅可达到理想的护理有效性,还可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增强其治疗依从性与护理配合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童玉梅,鲁海峰,苏智敏. 振动排痰联合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的影响[J]. 心理月刊,2021,16(11):85-86,88.

[2] 吴智勇. 综合护理联合振动排痰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医疗装备,2020,33(6):174-175.

[3] 王燕,张传名.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体外振动排痰护理应用于慢阻肺急性期的效果评价[J].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38(6):412-415.

[4] 李卫红. 心理护理方案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133-134.

[5] 林花,魏美霞,钟丽玲. 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有效性[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7):3132-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