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1
/ 2

人文关怀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中的应用

蒋玲玲

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556000

摘要: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骨髓造血功能极具衰竭,使得全血细胞极度减少,该疾病患者大多会出现严重感染或出血的情况,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是治疗该疾病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虽然能够取得一定治疗效果,但由于药物存在一定毒副作用,使得患者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若不及时干预容易为患者带来较大痛苦。所以针对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该疾病患者,应当在治疗的同时采取有效护理干预,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安全性。基于此,以1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分析人文关怀在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本研究以1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该患者34岁,男,未婚,患者因3个月前出现头晕乏力、间断口齿与鼻子渗血,1周前加重,入院接受检查诊断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自述在3个月之前开始出现乏力,活动后心慌、头晕,没有胸闷,偶尔有牙龈出血的情况,自觉身热。针对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其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现回顾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采取人文关怀护理的过程以及结果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1.1病史摘要

病史采集时间:2020.8月。

现病史:3个月之前开始出现乏力,活动后心慌、头晕,没有胸闷,偶尔有牙龈出血的情况,自觉身热,经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既往史:否认有糖尿病、心脏病、肝炎、结核等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患者出生于原籍,近期否认接触瘟疫史;每天一包烟,不饮酒;否认食物和药物过敏史,从患病后到医院进行检查,经病理结果检查显示再生障碍性贫血。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婚育史:患者未婚未育。

1.1.2护理评估:

主观资料: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虽然疾病得到一定缓解与控制,但依旧需要接受治疗,且疾病对患者身心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使得患者极易出现焦虑等负面情绪。

客观资料:患者经体格检查:T:36.5℃、P:100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患者贫血貌,双下肢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不黄,舌乳头正常,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下肢不肿。

1.1.3护理问题

缺乏认知:患者文化水平较低,既往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知识认知较差,故担心疾病不会改善而出现负面情绪。

1.1.4护理目标

1、加强对患者展开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认知程度,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展开工作。

2、强化对患者心理护理,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使患者能够树立乐观心态。

1.1.5护理措施

(1)人文关怀:医护人员在跟患者沟通时,语言亲切、温和,密切关注患者内心情绪,如果患者出现低落情绪的情况下,应及时进行正确的疏导,多向其讲述病情转好的患者,增加患者治疗疾病的决心[1]。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在治疗期间容易出现毒副反应,而导致身心不同程度的伤害,医护人员应多宽慰患者。告知患者一些肌肉放松和情绪调节等护理方式。使患者有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

(2)日常护理:患者在入院后需要向患者讲解住院环境,并保持病房通风与整洁,为患者营造良好治疗环境;患者在休息时,需要保持病房安静,降低噪音干扰与灯光刺激,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创建温馨且感官的环境,更好地体现人文关怀。

(3)健康教育:评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根据患者文化水平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讲解相关知识,了解患者具体文化知识水平,根据其水平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讲解,比如针对接受能力快、文化层次高的患者,应当增加健康教育的范围和内容,而对于文化层次较低和年龄比较大的患者,应当保证健康教育的通俗易懂和突出重点[2]

1.1.6护理评价

患者负面情绪得到明显缓解,在护理1周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37.82±3.09)分、(36.92±3.27)分。

2.结果

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护理后,患者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而且患者负面情绪得到缓解。以上结果充分说明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有着显著应用价值。

3.分析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一种非恶性的血液疾病,具有病情进展迅速的特点。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对该疾病患者治疗的主要方式,但该治疗方式容易发生出血、严重感染等风险事件,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3-4]。所以针对接受该治疗方式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当采取科学护理措施,降低风险情况的发生。

本次研究中,以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人文关怀护理,充分缓解了患者负面情绪。

4.总结

分析并总结本院以往收治的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患者心理情绪改善情况和患者认知水平有着密切关系。人文关怀护理在护理过程中主要以人为本,并充分尊重个人价值以及个性化的需求。通过人文关怀护理,能够使护理人员将被动服务变成主动服务,自觉为患者提供各种护理服务内容,可以更好地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通过人文关怀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认知水平,调节患者情绪,缓解患者存在的负面心理,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展开治疗和护理工作

[5]。并通过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且温馨的住院环境,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各项需求,从而提升患者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对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该疾病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有着显著应用价值,可更好地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其舒适性。


参考文献:

[1]苗文洁.人文关怀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8):2531-2533.

[2]侯妙婷.个性化护理干预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医药前沿,2020,10(35):181-183.

[3]张晓红,解文君,孟丽娜,等.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33):4635-4639.

[4]龚声珠,冯秋妹,黄育玲,等.适时护理推送模式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9):48-50.

[5]陈亚玲,鲁芸.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与护理对策探讨[J].当代临床医刊,2020,33(4):33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