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状况下(灾难、创伤、作战等)特殊人群心理健康及护理干预标准与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1
/ 2

应激状况下(灾难、创伤、作战等)特殊人群心理健康及护理干预标准与 应用研究

吕晶文 刘迎新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 964医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61

【摘要】军人,一种特殊的群体,担任国家特殊任务,面对比普通人更未知的应激源,更多突发状况,如灾难、创伤、作战等,因此所承受的压力也更复杂,面临的应激障碍等不良应激反应屡见不鲜。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中症状较严重、预后不良、可能存在脑损害的一类应激障碍,指个体在面临异常强烈的精神应激,所出现的应激相关障碍[1]。现代的军人趋于年轻化,也存在非自愿服兵役,因此在从军期间,虽然有些军人心里状况筛查表现良好,各种检查符合标准,但经历创伤、灾难后同样容易受到伤害,同时更容易发生精神类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一旦发生应激障碍,应及时给予治疗,除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外,还应给予心理健康指导及心理干预,及时消除患者心中的顾虑、焦虑,减轻痛苦,减少心理负担。因此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状况下军人心理健康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对提高创伤后应激障碍状况下军人心理适应能力,提高军人作战力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灾难;创伤;应激障碍;心理护理;心理干预


随着护理教育的发展与医学临床护理工作训练水平的提高,使一向被认为一门技艺的护理工作逐步形成一门科学,工作的内容也由单纯的生活照料发展为既有专科护理又重视精神咨询,使之成为医疗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心理护理同样贯穿护理的整个过程,逐渐走向大众,心理护理理论不断完善,护理诊断方法和干预技巧也不断增多,使得临床上一些疾病不再是单纯的静脉输液,而是给予心理上的关心和帮助,从而增加患者生存希望,减轻患者焦虑,提高生活质量。军人在发生不良应激反应之后,出现病理性精神障碍,临床上表现为对外界事物警惕性提高,情绪稳定性降低,暗示感受性增高,对自身行为控制能力降低等倾向,焦虑不安或感情麻木[2]。近年来,国内外对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日益增多,但目前这方面防护措施研究仍不能满足军队需要[3],本文对应激状况下(灾难、创伤、作战等)特殊人群心理健康及护理干预标准与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探讨相应心理健康及护理干预重要性,从而提高创伤后应激障碍状况下军人的心理适应能力。


1.相关因素

研究发现,面对各种心理应激因素诱发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与军人的性格特征息息相关,应激障碍发生的强度,除了与应激源有关,还与机体心理素质有关[4]。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每个人都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及意外,适当的放松和释放会得到缓解,但在面临超出自己承受能力范围内的压力又得不到认可和支持时,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而军人,保卫国家安全,保卫及守护国家边境,政府政权稳定、社会安定,参加救灾等工作,面对这个特殊身份,严格的纪律,艰苦的环境,科技的突飞猛进,全新的战斗模式,承受的压力更大,无处释放,对于年轻一代的军人来说,没有完整的三观、成熟的个性,无法直视自己面临的困苦,严重者容易演变为心理问题,久而久之,容易得抑郁症、焦虑症等。军人承受痛苦的能力,与受教育和程度成长环境也有关系,从小教育要敢作敢当、有责任感的人,较容易从困境中走出来。


2.护理要求

心理干预者善于应用沟通技巧与交流手段,与患者建立和睦互信的关系,让能患者主动说出自己心理的焦虑,正视自己的状态,并能积极配合治疗。仔细了解掌握患者的病史、家族史、心理变化情况,社会关系与家庭情况等.[5]。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因为在受伤初期,患者容易情绪低落、敏感、抑郁、反复回忆创伤体验[6],也会产生情感淡漠、烦躁不安、躁动、情绪失控、悲观厌世等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和关心,以防患者做出过激的行为,如自残等行为,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缓解患者内心的悲观及紧张,消除陌生感,增加亲和度,要细心、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表达,多给予肯定和支持,营造和谐、舒适的环境,逐步引导患者正面面对现实和获得美好生活的信心。


3.干预及治疗

3.1认知行为疗法

恐惧焦虑是创伤后主要的心理变化,随着病情和治疗的进展,患者情绪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波动,护理人员要通过改变患者思维及行为的方式方法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从而改善患者的病情。有针对性性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真实想法,实际心理需求,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帮助患者梳理自己的情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价值观,鼓励患者积极面对人生,

并引导患者正确认识自身情况,通过理性的认知、自我指导,改变患者消极的否定的行为方式,提升患者适应能力。


3.2药物治疗

患者受到刺激后,一般会出现心理及精神方面的疾病,故选择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适当的给予镇静药物也可减轻患者痛苦,如利眠宁和安定,这两种药不易引起呼吸和循环抑制,安全范围大,产生耐受性和成瘾性比较小。


3.3大脑刺激疗法的动眼再加工法

军人因创伤、作战受刺激后,现场的情形、感觉和声音会被记忆的很清晰,护理人员可以在特定状态下,通过手指移动方向的不同、速度与力度,嘱咐患者眼球随手指方向移动,以转移患者大脑系统中的记忆,并对创伤体验在中枢系统中进行再加工。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焦虑不安的情况,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3.4开展健康教育

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可以寻求患者家属、战友、领导的安慰与支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生活,直面自己的经历,增加患者的归属感和存在感,通过网络通讯多与患者家属联系,增进感情,实施情感交流与倾诉宣泄治疗,降低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7]。定期开展心理教育,鼓励患者释放自己心理的压抑情绪,缓解患者的紧张警惕状态,组织患者团体活动,尽情放松自己。


4.预防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作战环境,作为新一代的军人,要学会保护自己,适当改变想法,学会释放压力缓解紧张情绪,灵活应对困难,要学会诉说,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有困难要学会变通解决。

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后,要及早进行心理干预及心理护理,及早把患者从病痛中解脱出来,多与外界沟通联系,得到社会和家人、朋友的支持与安慰,同时可以合并药物治疗,及早使患者恢复身心健康,重拾信心。

综上所述,研究特殊人群创伤后应激障碍状况下的心理健康及干预标准与应用意义深远,实践证明有些军人虽然在心理症状筛查时表现良好,但在面对残酷、突然、 复杂的现代战争环境和非战争军事行动时,心理问题很快凸现,这对军人的心理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状况下军人心理健康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对提高创伤后应激障碍状况下军人心理适应能力,提高军人作战力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乐山,孙建中.现代军事医学战略研究[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137-138.

[2]孟广丽,赵群沙.正念减压疗法结合家庭支持敢于对颅脑创伤患者术后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和创伤后成长水平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8):1186-1190.

[3]梁勇,王丽杰.程棋,等.团体心理咨询对军事应激条件下军人应对方式和状态特质焦虑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29(10):1251-1253.

[4]王发强,刘庆安,马全福,等.军事应激损伤机制的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6,1(1):17-22.

[5]金宁宁,左月燃,罗敏,等.突发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35-37.

[6]国昇.了解创伤后应激障碍[J].人人健康,2014,32(1):50.

[7]董燕,冯小霞,王慧,等.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5):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