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输液护理在静脉输液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1
/ 2

个体化输液护理在静脉输液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黄娆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 430014

【摘要】目的:探究个体化输液护理在临床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6例静脉输液患者,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3例患者接受个体化输液护理,对照组53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差错事件与纠纷时间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差错率与护理纠纷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中穿刺技能、护理态度、护患沟通与人文关怀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静脉输液护理中应用个体化输液护理,能有效预防各类差错事件与纠纷时间的发生,为患者带来满意度更高、评价更好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个体化输液护理;静脉输液;应用效果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而患者在输液期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极易导致静脉输液治疗中产生各类差错或纠纷事件,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带来不利影响[1]。为加强医院对差错与纠纷时间的防控效果,本研究采用个体化输液护理对静脉输液患者实施干预,并观察个体化输液护理在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我院静脉输液患者中选取106例纳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选取时间为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3例患者男女比为27∶26,患者年龄介于12-69岁间,平均(43.49±7.62)岁;对照组53例患者男女比为29∶24,患者年龄介于10-68岁间,平均(43.85±7.4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静脉输液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及家属展开输液相关知识宣教,告知患者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就输液结束后的正确按压方式给予患者指导。

观察组患者在输液期间接受个体化输液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合理选择血管。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更加安全有效的血管对患者实施静脉穿刺,以此提升输液治疗的成功率。针对部分年龄较小患者穿刺配合度较低问题,护理人员要及时采用相应措施,给予患者鼓励与安慰,以提升穿刺的成功率,防止出现跳针问题。

(2)优化护士编排。在患者接受输液治疗前,便为患者安排好责任护士,由责任护士为患者编写输液卡,并对患者的个人信息与药物治疗信息进行核对确认,避免产生给药错误问题。此外,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与专业技能展开考察,根据考察结果对护士的编排方案进行优化,确保每位护士均能匹配在正确的岗位上。

(3)提升护理环境。不同患者在对输液环境的需求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仅需提供座椅等待输液治疗结束,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则需要为其提供床位进行输液治疗。对此,医院要配备好充足的座椅与床位,同时护理人员要做好房间内的卫生清洁工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护理期间差错事件与护理纠纷的发生次数。采用问卷的形式对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展开调查,问卷包含穿刺技能、护理态度、护患沟通与人文关怀4项内容,每项内容总分为100分,患者评分与满意度为正相关关系[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3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差错发生率与护理纠纷发生率对比

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差错发生率与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与护理纠纷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护理差错事件

护理纠纷事件

观察组

53

0(0.00%)

0(0.00%)

对照组

53

5(9.43%)

4(7.55%)

x2


5.248

4.157

P


0.022

0.041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各项护理满意度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对比(622ad91907d5b_html_195cca9870952b42.gif ±s,分)

组别

例数

穿刺技能

护理态度

护患沟通

人文关怀

观察组

53

90.24±6.43

90.65±5.44

91.26±6.33

90.82±6.07

对照组

53

73.41±6.27

74.03±5.51

73.79±6.58

74.01±6.42

t


13.643

15.626

13.930

13.851

P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静脉输液在临床治疗中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其对提升患者临床资料的有效性具有显著效果[3]。受当前社会对临床治疗安全性与时效性要求提高的影响,静脉输液的护理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个体化输液护理是一种充分从患者个体差异性出发考虑的护理干预模式,通过对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治疗依从性表现等差异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对患者开展更加有效、专业的经脉输液护理服务[4]。据有关研究显示,在静脉输液中实施个体化输液护理后,患者的输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且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表现也得到了明显改善,进而促进了患者取得更好的治疗康复效果[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经个体化输液护理干预后,护理差错事件与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穿刺技能、护理态度、护患沟通与人文关怀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将个体化输液护理应用于静脉输液护理当中,能有效预防护理差错事件与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全方位地改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评价,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秦燕,樊秀娟.护理管理干预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安全性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7):176-178.

[2]李海霞.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及家属满意度评价[J].当代医学,2020,26(01):182-183.

[3]朱永清,汪景.护理安全管理降低静脉输液风险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3):153+160.

[4]刘如萍,薛莹莹,彭雅莉,等.个体化舒适护理对改善小儿静脉输液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2):101.

[5]王楠.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应用个性化输液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价[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09):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