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阶梯性治疗急诊急危重症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1
/ 2

呼吸阶梯性治疗急诊急危重症的效果研究

马思蕊

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 710004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呼吸阶梯性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对急诊急危重症疾病的积极作用。方法:从我院病例系统中抽取69例急危重症患者,对其开展对比实验,按照系统分组法分为A组(对照组)35例、B组(观察组)34例;分别实行传统呼吸支持、呼吸阶梯性治疗;实验结束后比对两组具体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结果:B组患者的呼吸复苏时间(2.52±0.48h)、呼吸平稳时间(3.16±0.62h)明显短于A组的(4.35±0.64h)、(5.48±0.77h),生存质量评分(92.17±3.85分)明显高于A组的(79.25±3.66分),P<0.05。结论:合理应用呼吸阶梯性治疗方案临床效果良好,对急诊急危重症患者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急诊科;急危重症;呼吸阶梯性治疗;效果研究

据临床研究报道,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情况危急,治疗期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因而患者在入院后需要第一时间接受吸氧治疗,为帮助患者尽快复苏,该科室医护人员还要辅以恰当的呼吸道管理手段[1]。由此可见节约时间对于该类急诊患者治疗的重要性,医护人员需要争分夺秒抓住最佳抢救时机,竭尽全力让患者脱离生命危险。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氧气支持方案,最终效果也可能出现差异,为探究最佳治疗方案,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就以我院部分患者为例,通过实验综合分析呼吸阶梯性治疗的实施要点和作用,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急诊科病例系统中随机抽取69例急危重症患者开展对比实验,按照系统分组法将其分为A组(对照组)35例、B组(观察组)34例。两组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如表1所示。


表1 A、B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分组

性别(例)

年龄(岁)

范围

平均值

A组(n=35)

19

16

24~72

52.3±3.1

B组(n=34)

21

13

26~73

53.6±3.2

P

>0.05

>0.05

1.2方法

(1)对A组采用传统呼吸支持方法,首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基础检查,根据其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呼吸支持方案;治疗期间细心照顾患者,及时清除其口腔、呼吸道内的分泌物,避免患者窒息;最后指导其采取适宜的复苏体位。

(2)对B组实行呼吸阶梯性治疗方案,详细评估患者各项功能情况,制定个性化呼吸方案,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

实行徒手呼吸支持(即人们常说的心肺复苏),在此阶段协助患者采取恰当的姿势体位是第一要义,首先指导患者平躺仰卧,同时保证头部、躯体处于同一轴面;随后指导其开放气道,平稳呼吸;留心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病情特点,及时清理呕吐物[2]。检查患者身体,确保无损伤后缓缓抬高其下颌,预防发生呼吸道梗阻。

②第二阶段

实时检查患者的心博和呼吸,如若发现其出现停止迹象应及时实行无创氧疗支持治疗,实行鼻塞吸氧、面罩吸氧均可,在该过程中留心观察,确保氧气充足[3]。当面罩给氧不成功,或者患者不能自主顺畅呼吸时,采用气管插管;对呼吸道损伤患者采取有创通气。

③第三阶段

给予急性喉阻塞患者有创气道给氧支持,根据其环甲膜具体情况进行穿刺(或对气管进行穿刺);操作完成后,建立可靠的气道,让其畅通呼吸[4]

④第四阶段

顺利完成气道建立后,需要全面分析患者病情,并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评估,依据实际情况采用呼吸机。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2 A、B两组患者呼吸复苏和呼吸平稳所需要的时间对比(`x±s,h)

分组

人数(例)

呼吸复苏时间

呼吸平稳时间

A组(对照组)

35

4.35±0.64

5.48±0.77

B组(观察组)

34

2.52±0.48

3.16±0.62

P

-

<0.05

<0.05

B组患者的呼吸复苏时间(2.52±0.48h)、呼吸平稳时间(3.16±0.62h)明显短于A组的(4.35±0.64h)、(5.48±0.77h),P<0.05如表2所示。


表3 A、B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x±s,分)

分组

人数(例)

生存质量评分

A组(对照组)

35

79.25±3.66

B组(观察组)

34

92.17±3.85

P

-

<0.05

B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92.17±3.85分)明显高于A组的(79.25±3.66分),P<0.05如表3所示。


3.结论

由于急危重症病情凶险,稍有不慎便会导致患者死亡,需要及时加以有效抢救,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一般情况下,患者入院后需要及时接受呼吸支持治疗,因而该科室医护人员工作任务相当繁重,需要尽可能帮助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机[5]。传统的呼吸支持方法主要依靠医护人员的相关经验,虽然能起到一定效果,即减轻患者身体疼痛感、降低死亡率,当该模式缺乏针对性,对患者呼吸道的关注度也远远不够,加之操作过程不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导致整体疗效不佳。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与改进,呼吸阶梯性治疗逐渐被人们熟知,该治疗方案需要提前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再由同一名人员完成系列操作,在保证操作规范的同时,也大大缩短了抢救时间。该方案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即第一阶段的心肺复苏,第二阶段的吸氧操作以及第三、四阶段的气管切开、插管和呼吸机治疗,通过科学手段提高了抢救效果。

在本次对比实验中,B组患者的呼吸复苏和平稳时间较A组更短,且生存质量评分更高(P<0.05),表明B组方案效果良好,比传统模式更具实用性。综上,合理应用呼吸阶梯性治疗方案临床效果良好,对急诊急危重症患者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郭平,李军,汪勇.急危重症患者急诊抢救使用呼吸阶梯性治疗方法的疗效研究[J].世界复合医学,2021,7(01):83-85.

[2]马朝阳.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急症抢救时采取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6):33-34.

[3]仇拥军,徐建平,徐文胜,刘磊.急诊抢救使用呼吸阶梯性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33):68-69.

[4]原俊玲,毕洁静.呼吸阶梯性治疗急诊急危重症患者临床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3):76+78.

[5]卢建云.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6):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