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比及可行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1
/ 2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比及可行性分析

施胜志

哈尔滨精神专科白渔泡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氨磺必利、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以2019年10月~2021年8月于本院就诊精神分裂症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以中心随机系统原则分组,参照组36例、试验组37例。参照组接受利培酮治疗,试验组接受氨磺必利治疗。比较患者精神分裂症状评分、药物不良反应率。

结果:患者治疗后PANSS量表阴性、阳性症状及一般症状评分及服药期间失眠、头痛、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PANSS总分及泌乳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均有良好治疗效果,可积极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但就整体症状缓解效果及泌乳素水平影响而言,氨磺必利具有优势性。

关键词:氨磺必利;利培酮;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


前言

精神分裂症作为严重影响患者思维、直觉、情感、行为等多方面认知功能的精神疾病类型,可在病情反复、迁延后增加疾病治疗难度及认知损害进展,故积极可行的治疗方案对患者预后改善具有积极意义,还需注意治疗安全性,合理用药[1]。因此,为比较分析氨磺必利、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特设本次研究,详情如下:

1临床资料 以2019年10月~2021年8月于本院就诊精神分裂症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以中心随机系统原则分组,参照组36例、试验组37例。临床资料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比。

1.1参照组 男17例,女19例,年龄最大者62岁、最小者23岁,平均(42.58±4.15)岁,病程(3.25±1.05)年,初治/复治,21/15例。

1.2试验组 男18例,女19例,年龄最大者62岁、最小者24岁,平均(43.05±4.19)岁,病程(3.25±1.08)年,初治/复治,20/16例。

1.3排纳标准 纳入标准:(1)精神分裂症确诊者,病情稳定期患者;(2)患者均可积极配合治疗。排除标准:(1)急性发病期患者;(2)妊娠哺乳期患者;(3)严重意识障碍者;(4)脱离研究者。

2方法 利培酮:口服,起始剂量为1mg/日,治疗1周后增加剂量,需在2周内增加至维持剂量4~6mg/d。氨磺必利:口服,起始剂量为50mg/日,自次周起逐步增加至维持剂量600mg/日,部分患者可增加至最大治疗剂量800mg/日。均需连续治疗8周。

3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精神分裂症状评分、药物不良反应率。

4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用构成比形式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均数加减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经SPSS2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如统计结果为P<0.05或P<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研究结果

5.1精神分裂症状评分对比 分析表1,患者治疗后PANSS量表阴性、阳性症状及一般症状评分均下降,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PANSS总分(51.85±6.15)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精神分裂症状评分对比(622ae7c4938db_html_a11b20ab9e05d1ba.gif ±s)

组别

时间

阴性症状(分)

阳性症状(分)

一般精神病理(分)

总分(分)

参照组(n=36)

治疗前

30.45±5.36

31.65±5.48

24.45±4.59

85.62±8.97

治疗后

20.26±3.15

20.65±3.22

18.05±1.98

57.62±6.22

试验组

(n=37)

治疗前

30.38±5.42

31.62±5.49

24.46±4.61

85.65±8.91

治疗后

18.97±3.08

19.31±3.16

17.25±1.95

51.85±6.15

t(治疗后)


1.7691

1.7945

1.7392

3.9852

P(治疗后)


0.0812

0.0770

0.0863

0.0002

5.2药物不良反应率对比 分析表2,两组服药期间失眠、头痛、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泌乳反应发生率(5.41%),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药物不良反应率对比(n,%)

组别

n

失眠

头痛

泌乳

锥体外系反应

参照组

36

25.00(9/36)

19.44(7/36)

22.22(8/36)

2.78(1/36)

试验组

37

21.62(8/37)

13.51(5/37)

5.41(2/37)

5.41(2/37)

622ae7c4938db_html_97a3a46de3114f50.gif


0.1166

0.4673

4.3649

0.3197

P


0.7328

0.4942

0.0367

0.5718

6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患者治疗后PANSS量表阴性、阳性症状及一般症状评分均下降,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服药期间失眠、头痛、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PANSS总分(51.85±6.15)分及泌乳反应发生率(5.41%),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氨磺必利、利培酮均为非典型抗精神病治疗药物,对精神分裂症均有显著治疗效果,其中利培酮作为单胺能拮抗体,对神经元突触的多巴胺D2、5-HT、5-HT2受体均有显著亲和性,故可改善神经传导功能,控制病情,但长期服药后的不良反应较多;氨磺必利作为双机制治疗药物,可在阻断神经元突触前DA受体同时,阻断突触后DA受体,以综合控制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且长期服药后所致临床不良反应类型较利培酮减少明显,可实现对部分患者的长期维持治疗[2-3]

综上所述,氨磺必利、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均有良好治疗效果,可积极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但就整体症状缓解效果及泌乳素水平影响而言,氨磺必利具有优势性。


参考文献:

[1] 薛庆玺.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对比观察[J]. 临床医学,2021,41(3):92-93.

[2] 宗爽. 利培酮和氨磺必利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比较[J]. 中国处方药,2021,19(5):102-104.

[3] 李观立,安玉勇.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对比研究[J]. 系统医学,2021,6(9):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