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式心理护理用于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1
/ 2

结构式心理护理用于 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效果分析

刘艳峰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     云南普洱   665000


摘要:目的:探究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中采取结构式心理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ICU入院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所有患者,通过病例资料筛选出符合此次探究标准的90例患者,将患者的入院序号完全打乱,采用随机摇号的方式进行分组,将其分为A组(n=45)和B组(n=45),给予A组常规护理,B组则采取结构式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变化和健康情况。结果:经过结构式心理护理干预后,B组患者心理状态优于A组,差异较大,P<0.05。B组健康状态优于A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结构式心理护理,能够大幅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ICU;急性心肌梗死;结构式心理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工作压力也随之加重,进而也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有着较高的死亡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该疾病的恢复周期较长,若患者在治疗期间无法良好的控制自身情绪,出现较大波动的情绪变化,或是整日郁郁寡欢等情况时,会对患者的病情恢复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在对患者的护理中,需要采取更加全面、科学的护理方式,用以区别常规护理,提升患者的治疗疗效,此次探究采取结构式心理护理模式在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运用,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ICU入院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所有患者,通过病例资料筛选出符合此次探究标准的90例患者,将患者的入院序号完全打乱,采用随机摇号的方式进行分组,将其分为A组(n=45)和B组(n=45)。A组(n=45):男31例,均龄(51.31±7.24)岁,女14例,均龄(55.49±6.17)岁。B组(n=45):男22例,均龄(54.44±5.90)岁,女23例,均龄(55.83±5.7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身体其他器官无恶性肿瘤或肿瘤转移。②无言语组织障碍。③无精神疾病。

1.2方法

A组:常规护理。

密切的监测患者各项身体体征数值,给予患者吸氧治疗,同时严格按照主治医生医嘱给予用药治疗,并安抚患者。

B组:结构式心理护理。

①为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普及:大部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较浅,导致过度的担忧疾病恢复情况,因此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对病情的恢复造成不利的影响,护理人员需要仔细的将患者疾病发生原因、治疗方案以及护理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以达到提升患者认知的目的,以免加重患者的焦躁和抑郁情绪,构筑稳健平和的就医心态[2]。②给予患者心理安抚:将情绪的管控方法告知患者,使患者能够自如的控制自身情绪,以免在护理期间因情绪失控影响疾病的恢复,将疾病当前现状告知,使患者能够了解到自身身体状况,保持稳健平和的心态,减少不良情绪出现。充分利用沟通技巧,挖掘患者压力来源,并针对患者的压力来源出处进行专项的心理疏导。③引导患者熟悉病区环境并加强病房的管理:优化病房的相关设施,例如指示牌、病区平面结构图等,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更加直接的了解病房布局,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尽快熟悉环境,同时将护理期间所需的基本生活用品以罗列清单的方式交于患者家属,使患者在护理期间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3]。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加强患者居住的舒适性,保持床单被套的干燥,及时进行更换,养成良好的通风习惯,切勿将风口对准患者,将窗帘拉开,保持阳光的充足照射,给予患者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景象。保持地面的干净,每日使用消毒药水进行地面的消毒工作,并使用干燥的拖布将地面积水清理干净,以免出现摔倒事件。通过增加患者居住的舒适,规避患者因环境造成的负面情绪,对患者问题进行解答,使患者感受到被注重的,增加患者康复的信心[4]

1.3观察指标

使用SAS及SDS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比较。

使用健康调查表(SF-36)对患者的健康情况进行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0.0软件做检验,以P<0.05代表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结构式心理护理干预后,B组患者心理状态优于A组,差异较大,P<0.05,具体数据如下。


表1.SAS、SDS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焦虑(SAS)

抑郁(SD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A组(n=45)

54.19±3.18

39.10±3.19

50.07±5.16

40.18±3.03

B组(n=45)

53.19±4.17

32.09±4.69

49.38±5.28

30.16±4.58

P

>0.05

<0.05

>0.05

<0.05


B组健康状态优于A组,差异较大,P<0.05,具体数据如下。


表2.SF-36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生理机能

躯体疼痛

社会功能

A组(n=45)

50.04±8.34

51.28±8.58

50.16±7.79

B组(n=45)

66.36±7.13

68.98±6.13

67.29±3.18

P

<0.05

<0.05

<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旦发病则面临着较大的死亡风险,该疾病在经抢救后,患者会因陌生环境、不了解疾病等因素产生不良情绪,不仅对疾病的恢复造成不利影响,还会使护理的难度增加[5]。在传统的护理中,护理的中心往往多在疾病的恢复上,只是简单的安抚患者心理,导致患者在护理期间出现的负面情绪容易被忽略,使得患者心理情绪波动较大,出现疾病加重的风险,容易出现医患纠纷。在此次探究中,对ICU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采取结构式护理方法,能够从多个方面对患者进行精心的呵护,严密的关注患者自身情绪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解决,不仅减少了医患纠纷的事件,还提升了患者的健康状态,改善患者的心理,故,结构式心理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梁婷,朱敏.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程中的应用分析[J].贵州医药,2021,45(11):1819-1820.

[2]肖维,方雷,高燕,李志华,付莉.整体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应用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22,28(05):856-857.

[3]徐婷,梁雪爱,王迎春.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程中的应用分析[J].贵州医药,2021,45(10):1661-1662.

[4]刘秀兰,张玉兰.分析结构式心理护理应用于C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际价值[J].心理月刊,2019,14(20):82.

[5]蒋进枝.结构式心理护理用于急诊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效果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04):618-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