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职院校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4
/ 2

构建高职院校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陆理辉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在社会的逐渐发展过程中,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如何满足社会的需求,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实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一项长期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此应在校园环境中加强对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视,并结合社会的发展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精准的就业指导,在教育中引导学生进行规划职业生涯,并在教育中建立关于就业指导的教育体系,帮助学生在校园内有方向的去学习,并促进学生对所选专业的了解,从而提升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校园环境下,要培养学生建立完善的职业规划思想,在校园内构建科学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从而帮助学生完成自己的职业规划,在良好的教育系统中进行有方向的学习,准确地定位学生的能力和职业方向,提高学生在企业中的就业率,并以此促进高职院校的就业和社会的发展。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评价的现状

高职院校学生处于纷杂的社会环境中,其就业质量评价呈现出功利化和物化的特征,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特别是网络的迅猛发展,虚拟世界加速了学生思想侵害的程度,导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工资待遇、工作环境,没有认真思考社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高等职业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期望值较高,与实际差距较大。许多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就业竞争中具有较大优势,往往眼高手低,就业结果和期望有较大差异,对此,许多学生选择待业在家,工作态度十分消极,久而久之,容易与社会需求脱轨,最终丧失就业机会。此外,高职院校以“就业”为目标的教学取向,使学生在素养、素质方面比较缺乏,这一特点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许多学生选择找门路、托关系来找工作,导致学生忽视了自身素养与能力的提升,进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不适应岗位要求的情况。在找工作过程中,甚至存在学生伪造证书、虚假实习经验等行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严重扭曲。

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评价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形式“白热化”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白热化”,不仅竞争目标单一,而且竞争对手不断增加。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对经济风险的认识提高了,相对于过去注重工资福利、工作环境、工作方式自由的需求,面对未来不确定的形势,大多数大学生开始注重就业选择的稳定性。因此,许多大学生在一种风险逃避心理中,在就业的选择上,逐渐转向政府、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过去大学生希望自主创业,受其影响,宁可“慢就业”,也要进入“体制内”,这种就业趋势,直接导致高职院校学生以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二)就业竞争退出机制不健全

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评价的变化,与我国就业竞争退出机制的不健全有直接的关联,同时,社会各类型企业缺乏足够的压力,整体实力较弱。近几年来,尽管国家层面给予了充分的政策支持,但是民营、企业家和私营企业在福利保障上仍然与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影响下,中小企业、个体户等弱势承压能力显露无遗,无论是采购、生产、销售、售后等多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这样的差距下,学生就业质量的评价自然更倾向于制度性,这对以后各类企业的发展都将产生严重的影响。

(三)缺乏多维度的竞争意识

大多数大学生本身并不具有多维竞争意识,许多大学生虽然对新冠带来的风险有所察觉,但在就业方面如何选择才能规避风险,未能清晰思路。因为缺乏经验,未来防控的不确定性,直接导致大学生缺乏足够的自我认同感,很容易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受他人影响做出集体选择,“从众心理”将直接造成大学生从事自己不擅长,甚至不喜欢的工作,也很容易束缚自身的职业发展空间。

(四)我国社会价值衡量尺度缺乏包容性

“铁饭碗”、“吃红本”一直是中国人择业的标尺,"官本位"的价值尺度也成为一种不成文的社会价值尺度。这种价值取向使大学生很渴望工作,如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为了“名利”、“面子”,甚至有许多学生放弃了发展空间好、报酬高的工作,而一味地追求“铁饭碗”。在我国,社会价值的衡量尺度不够全面,难以引导大学生合理选择职业。

三、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评价的实践策略

(一)政府、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增加岗位数量

首先,基于当前的防控形势,各地政府要发挥带头作用,积极扩大应届毕业生的招考规模,增加专门面向应届毕业生的招聘职位。其次,各地区县、乡等基层机关积极开展西部计划和其他基层就业项目,对基层教师、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等进行专项招聘。国家层面还可以采取减税措施,鼓励各类企业结合自身情况,给予大学生就业补贴等优惠政策,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1]

(二)建立健全竞争退出机制

构建完善的竞争退出机制可以为大学生就业质量的评估提供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创业型企业等,提高企业的抗压能力,提高企业面临的稳定性。第二,国家也应该积极落实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如创业贷款、租房补贴等。此外,国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专门补贴政策,以帮助受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同时可在缓解后一段时期内,通过税费减免、社会保障补贴等措施,有效地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促进企业为大学生就业,保障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

(三)加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质量评价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质量信息的泛滥,容易动摇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对此,高职院校应加强教育,在网络舆论环境中,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质量评价,并结合一些舆论事件,结合实例分析,甄别学生正确认识就业质量。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网络监控机制,导致网络世界里仍有很多不正当言论,甚至发生人身攻击,这些都是违法的,给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对此,高职院校要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就业和创业的信心、热情、勇气。与此同时,针对部分希望自主创业的学生,思政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增强创业勇气,引导学生为创业设定目标、制定计划,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注重挖掘自身潜能。另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增加创业奖,并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如荣誉称号、创业基金、表扬激励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目标,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问题。

2、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主动就业、合理择业是高职院校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针对这一点,高职教师在开展就业指导教育时,应帮助学生提升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国家发展,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与此同时,应鼓励大学生懂得自律,在防控过程中积极配合社区人员居家隔离,拒绝聚餐,拒绝食用野生动物等,多方面加强自身社会责任感,从自身出发为社会、国家做出贡献。另外,在就业期间涌现的优秀企业、个人等,高职院校可邀请他们举办经验讲座,促使大学生实际感受就业创业的经历,利用不同人物的成功经历和话语来感染大学生,鼓励他们积极仿效,树立就业和创业信心。


结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业对职业的要求和标准都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在教育中构建就业指导,在指导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教育体系,同时也要在校园内制定就业指导和教育计划,开展就业指导和教育活动,以保证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准确定位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促进了大学生就业生涯规划的有效实施,使学生的就业能力与企业发展相匹配,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安西荣.精准就业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学分析[J].就业与保障,2020(12):44-45.

[2]蔡吉娴.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4):90-91.

[3]罗雪榕.精准就业视角下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2):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