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积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4
/ 1

“经典诵读”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积累

丁媛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丹华小学

摘要:经典文化的教学一直是我国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构建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已经受到人民大众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甚至出现了诗歌朗诵大赛的一些极其受欢迎的综艺节目。经典文化的诵读无论是对于文学氛围的构建还是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有重要意义。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成长有重要帮助。

关键词:经典诵读;语言积累;小学教育;

引言:闲下来的时候,我喜欢看书,每每看到名人的作品,除了打心里佩服以外 ,更感叹于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他们用词的恰到好处与造句的精妙之处,往往难于言表。下面的两段文字是我从中摘录的,以便我们共同欣赏。

(一)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来,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一朵紫花中的最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他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二)春天必然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哧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斯斯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璞,唱入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的妖,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漫天的乌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讲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看到上面的文字,我想,你也会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折服。且不论文字如何美 ,能写出此文者,大家也。凡大家之文章,都不乏有精妙绝伦之处,这一切源于他们丰富的语言积累。

大作家如此,我们更应该如此,写文章要想文如泉涌,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做后盾,否则,写出来的文章也只能是一纸空文。

我现在教的是一年级的孩子,孩子们年龄小,识字又不多,如何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我采用的方法是读经典、背经典。

首先,我让他们背古文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等,这学期我让他们背古文经典《三字经》中的一部分。内容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发现《三字经》等蒙学经典内容太浓缩,学生背诵时囫囵吞枣,理解困难,背诵速度慢;《诗经》里重踏多,学生易张冠李戴。建议:小学低段根据诗人组文,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人物,了解历史;中段根据文体组文,掌握基本的文体知识,了解节奏与韵律;高段再诵读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的韵文、古文和外国文学名篇。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历史,学会思考,学习探究,传承中华文化,增强人文底蕴。

其次,我搜集一些优美的文段,让他们背诵。有一次,我看电视剧,剧中的一个小女孩写的一首诗,非常有意思,于是,我便写在黑板上,让孩子们背。这首诗的内容是:风吹向花,花儿红了,一片红色;风吹向树,树叶绿了,一片绿色。风吹向夜,夜晚来了,一片黑色。

最后,我从教材中摘录一些优美的句段,让孩子们背诵。如: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还重要。再如:春天来了,春姑娘用粉嘟嘟的小嘴一吹,冰化了,花开了,柳绿了,小草露出嫩绿的小脑袋,燕子飞来开始筑巢。春风轻轻地吹在脸上,暖暖的,舒服极了。好美的春天哟!

总之,在教学中,在课余,在早读时,我会抽出时间让孩子们诵经典、背经典,为的是丰富孩子们的语言积累。孩子们背的多了,话会说了,句子会写了,为他们以后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果长此以往,坚持下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会不断提高。所以,“经典诵读”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