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女生中开设气排球选项课的实验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4
/ 2

在大学女生中开设气排球选项课的实验研究

杜小伟

(苏州大学东吴学院公体系,江苏 苏州, 215006)

摘要:气排球较强的健身功能、娱乐功能使得它在促进体育教学向“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转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两年来的气排球实验教学,对气排球在大学女生中开展的健身效果及其技术特征、教学要点进行了专题调研,研究结果对于在我校的体育课上增设气排球选项课提供了具体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气排球;选项课;技术特征;教学要点

1.前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体育观念的更新和大众体育中人们所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项目的蓬勃开展,人们愈发认识到体育在“健身”、“健心”、娱乐文化生活方面的巨大作用。这种教育观念反映在体育教学中,就形成了目前以“健康第一”为主的教学思想。

无疑在新兴起的运动项目中,气排球最能反映出这种教学思想的特点。由于它在球体上“弹性好”、“轻式化”的这一特征,使它能有效地避免过去体育教学中过分“竞技化”的这一倾向,首先在物质条件上具备了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转向“健康第一”的物质基础。针对我校女生在以往选项课上对硬式排球所存在的特殊畏惧心理,我们首先根据气排球的特点在一、二年级女生中开设选项课进行教学实验,来探讨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根据各项目的特点来贯彻“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为我们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2.实验计划及方法

全部教学实验计划两个学年,分三个阶段完成。

2.1 实验对象:从2018年9月份起,从2018级学生中根据学生报名情况随机抽取财院31名、政治管理学院62名、中文系34名共127名学生为实验对象,确保所有学生都未参加过正规排球练习,并将其分为3个实验班,1个对照班。

2.2 2018.9─2019.1:3个实验班(E1、E2、E3)按计划进行气排球教学,实验班进行硬排

教学。

2.3 2019.1─2019.6:实验班E1转为硬排教学,E2和E3仍进行气排球教学。

2.4 2019.9─2019.11:实验班E2转为硬排教学,E3继承气排球教学。

2.5考核方法:第一学期:垫球接抛球进框、传球接抛球进框;

第二学期:下手发球(7米处)、 接发球;

第三学期:隔网二对二传垫球、 教学比赛。

3.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健身效果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1 实验组学生经过课内外的气排球锻炼后心血管功能明显改善。

教学实验测试数据表明,实验组学生的心指数降低,说明他们的心功能得到提高,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也有所下降。

3.1.2 实验组学生在某些身体素质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

这些指标包括仰卧起坐、立定跳远、背力、坐位体前屈和6×6米往返移动,实验组学生优于对照组,表明气排球练习在发展全面身体素质方面也有较好的作用。

3.1.3 运动损伤减少。

对照组学生在传球、垫球练习中都有较多学生出现手指挫伤(扭伤)、撕脱伤等情况,而实验组则基本无此现象。

3.2 气排球技术掌握情况分析:

3.2.1动作难度下降,初学者入门时间缩短。

在双手传、垫球等与硬排共同的技术方面,实验组学生掌握快。特别是在初学动作阶段,自垫、自传和接发球等技术实验班都远远优于对照班。因此,气排球对于初次接触、学习排球的同学来讲,能够马上被他们所掌握,动作难度的降低使得这项运动能迅速被同学们所接受、所喜爱。

3.2.2技术动作要求不高,易于普及开展。

因为气排球重量轻、质地软、气压小,而且球速慢,所以在击球动作上不能象硬式排球那样在细节方面严格要求,而应根据这些特性以击球的实效为准绳。

3.2.3发球技术的要求应降低难度。

气排球的发球技术难度较大(采用上手发球)。同比实验组学生发球失误较多,这与球体不够规正、难以找到发力点有关。可以通过缩短距离的办法及提高技术来解决,目前全国大部分地方采取的是距离为距中线6米处的位置为发球区。

3.3 气排球的技术特点

3.3.1 技术种类更加丰富,击球方法多种多样

气排球

硬式排球

一传技术

双手垫球、双手传球、扥顶球等

双手垫球

二传技术

双手传球、单手传球

双手传球

防守技术

双手垫球、双手挡球、捧球、脚击球等

以双手垫球为主

3.3.2防守技术难度降低,使得攻守更加趋于平衡

3.3.3举手击球动作运用较多

3.3.4与硬式排球技术动作仍存在着较多共性,这也为由气排球技术向硬式排球技术过渡提供充足的保障。比如拦网和扣球技术方面。

3.4 气排球教学要点总结

由于气排球的健身性、游戏性、活动性较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气排球运动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

3.4.1诱导性练习的形式不宜过多。特别是在垫、传球教学中,应该在基本技术掌握以后迅速进入对垫、对传练习阶段甚至垫抛球过网、传抛球过网等接近于比赛的练习形式,以此来增加练习密度,更快地导入到学生们更为感兴趣的比赛教学之中,使整个教学过程更为紧凑和高效。

3.4.2多采用比赛(分组)法、串联技术练习等方法来提高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一方面培养学生们的比赛意识、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培养大家的合作意识,使其学会与他人的团结合作。

3.4.3教学中多采用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注意根据气排球的特性引导学生“发现”排球运动的规律,鼓励他们大胆运用各种技术完成练习内容和比赛任务,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3.4.4教学比赛的规则应灵活、合理,以有利于学生发挥技术、锻炼身体为原则,并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而改变。

3.4.5技术教学中多采用完整教学法,少采用分解练习法。

4.结论与建议

4.1气排球的技术难度和比赛、练习的难度都较低,消除了部分初学者对于排球的恐惧

感。在传、垫、发、一传等各项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普遍反映其趣味性、健身性高。

4.2实验前后的研究数据表明,气排球活动不仅能较有效地降低心指数和血压,改善心

血管功能,而且能较全面地发展学生的速度、柔韧、力量等身体素质,改善身体形态和发育水平。

4.3气排球技术的掌握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硬式排球技术打下了基础,部分希望学习硬排

的同学可以继续参加硬式排球选项班的学习。建议可先在一年级女同学中开展气排球,二年级根据情况转为硬排班。

4.4气排球的开展、普及并不排斥硬排,男、女生中分别开展这两项排球教学,有助于形

成我校双轨并行、协调发展、互相促进的有特色的校园排球活动。

4.5随着生产工艺的改进,气排球必将越来越发挥出它的健身功能和娱乐功能,为丰富校

园排球活动和实现“健康第一”的育人目标发挥更大的作用。建议在合适的时候举行校园气排球比赛。

参考文献:

[1]气排球竞赛规则.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7.

[2]肖德生.“软排之春”──北京软排活动掠影. 中国排球.1998,(3):45.

[3]软式排球──生涯运动新项目.[日].训练杂志.1990,(1):29.

[4]李育.学习迁移理论在排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安徽体育科技.1998,(3):76-77.

[5]张五平.排球普修课教学模型研究.1997年全国体院优秀论文集.

作者简介:杜小伟,(1970-),男,汉族,河南温县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大众排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