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及生产安全事故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6
/ 2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及生产安全事故预防

尹贻元

山东鲁岳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 泰安 271612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随着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传统和新型生产经营方式并存,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等问题依然突出,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安全形势严峻。本文主要分析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及生产安全事故预防。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管理措施

引言

近年来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状况虽持续向好,但形势依然严峻,伴随着各种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危险化学品监管愈加严格,尤其是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管理更是至关重要,不容有失。防微杜渐,方可行稳致远,积极做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是预防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有效手段,对于企业和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危险化学品概述

危险化学品相较于普通化学品区别较大,除了拥有普通化学品性质,还具有爆炸性、燃烧性、有毒性、腐蚀性特征,易危害环境及人身健康。我国按照危化品性质,划分为爆炸品、易燃固体、液化气体与压缩气体、自燃物品、氧化剂与有机过氧化物、腐蚀品和放射性物品、遇湿易燃物品与自燃物品、毒害品这几类。以危化品特性而言,发生安全事故风险为火灾爆炸、设备与人腐蚀伤害、作业人员毒害等。以此可知,在工业革命以及技术革命发展中,仅凭借劳动者直觉和经验判断危化品安全性及其危险,必须构建安全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开展,依靠安全设施、安全技术方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科学减少发生安全事故与危害几率。并且,我国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也规定在生产、运输、经营、存储与应用危险品中,相关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实施审批,企业也要按照行业标准经营生产,构建安全管理制度,接收部门管理监督。加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出台,为危化品安全管理提供支持,能够全程监督危化品,促进了危化品安全管理。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现状

2.1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由于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体系并不完善、统一,使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与监督工作开展实效性不强。主要表现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需要多个部门协同配合管理与监督,包括交通运输部门、公安机关部门、工商行政管理机构、质检监督机构、卫生主管部门、环境保护机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等,但由于这些部门属于不同的系统,各自为政,使得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配合程度也较弱,从而使得实际执法工作中时常出现制度不统一、无据可依的情况,这并不利于危险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2.2高素质管理人才匮乏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性和难度性较高的工作,需要高素质的危险化学品管理人才支持,才能够有效保证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效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高素质的危险化学品管理人才较匮乏,一些企业在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安全管理时,通常是由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兼任完成,在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并不能全神贯注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也就无法有效提升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效率与质量。

2.3行业管理缺乏具体的发展规划

一些老旧城市地区对危险化学品管理本就缺乏足够的重视,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本处于边缘地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存储仓库逐渐被城区包围,甚至是在城市的中心。化工企业规划成为历史遗留问题,于是在搬迁和改造过程中就较容易引发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尤其是在城市中心,一旦出现事故,将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

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措施

3.1应当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特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由此导致重大危险源危害程度也在不断地变化,一些危险源危害程度降低,不再具备成为重大危险源的条件,而另一些重大危险源潜在危害程度升高,需要更高级别的管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静态分析加以改进,增加动态变化特点。应当对其定期进行检测,掌握危险源的动态变化情况。同时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分析、辨识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对危险源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危险等级划分,以确定管理的重点。危险等级一般为四级,即一级重大危险源、二级重大危险源、三级重大危险源和四级重大危险源。要做好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工作,一级重大危险源最严重,要重点加强监控,四级重大危险源相对比较轻,也要做好监控工作。生产经营单位要制定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

3.2开展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

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行业相关安全培训教育管理要求外,根据企业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定期识别安全培训教育需求,制定培训教育目标、内容和实施计划,培训教育应进行效果评价。开展针对性地培训教育,既要提升安全业务技能,又要抓好安全法律法规和事故警示教育,还要强化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不断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3.3完善应急预案

企业应当完善应急预案,聘请专家重新修订评审应急预案,编制预案过程中,做到各级、各部门预案衔接,为可能出现的重大事故与应急准备、救援工作、响应工作提供行动指南,建立应急预案数据库,规范安全事故预案管理。在编制工作中,做到重新定位,从简至难,梳理企业编制预案中遇到的困难,使得预案更为符合企业应急处置能力,提高预案编制、修订、评审等工作水平,改变现有制度,从基层至顶层整合汇编,使其真正符合基层需求与企业情况。并且,建立专家评审预案队伍,剔除由于文化、专业、技能、年龄等因素难以胜任评审的人员,定期、不定期抽调专家核查应急预案,鼓励队伍人员积极学习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还要制定专家黑名单,对于评审事故、“伪专家”记录在册,使得评审专家团队健康发展,提高评审工作质量。

3.4提升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管能力

完善监管体制机制。按照国家、自治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要求,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部门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及时分析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将涉恐涉爆涉毒危险化学品重大风险纳入国家安全管控范围。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的场地谁负责”原则,严格落实相关部门危险化学品各环节安全监管责任,实施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安全监管。充分发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职能作用,及时分析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明确新领域、新业态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消除监管盲区。提升监管效能。加强市县两级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专业力量建设,对危险化学品监管执法新进人员严格把关,突出专业素质。

结束语

安全生产,人命关天,重于泰山。作为大型军工企业,必须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认真履职、主动作为,以思想上的“零偏差”、责任上的“零缺位”、行动上的“零懈怠”,做到较大安全事故“零发生”,实现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安全管理其他工作的有机结合,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志伟.强化危险化学品及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J].化工管理,2021(10):107-108.

  2. 王浩,曾子为.论预防式社会性监管—以化工行业风险监管为例[J].理论与改革,2020(05):97-114.

  3. 顾明华.化工行业危险化学品生产事故的问题及对策[J].化工管理,2020(25):95-96.

  4. 朱保军,孙世军,杨敬瑀,等.国内外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20,42(03):203-208.

[5]董慧栓.落实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工作[J].天津化工,2021,35(03):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