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科本质,构造高效课堂---关注思维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6
/ 1

立足学科本质,构造高效课堂 --- 关注思维培养

陈连坤

福建省安溪县长卿镇第二中心小学

摘要

本文针对小学生学习的特点,结合数学本身的学科特性,就如何达成丰富教学组织材料,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作简要阐述。为什么这样设计?《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四个领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实施“说理”课堂的关键一环。又该从哪入手呢?是思维,从思维作为出发点,数学思维材料的组织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字

深度学习 思维培养 解决问题 有效教学

正文

1引言

孩子有序数学思维的培养虽不是孩子必须掌握的具体知识,却对他们数学思维的培养以及形成知识习得的模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序数学思维的培养,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有顺序”上,而是要帮助孩子努力提升到理性的逻辑分析的思维层面,真正成为有数学素养的人。也考验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

2整合性的探究性的教学模式

2.1用足显性教材,扎实培养有序思维

[案例1]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师投影展示学生找6和9的公倍数的原生态资源。首先展示学生找到的公倍数,如18、36、72……

师:这些数是不是6和9的公倍数?你觉得这样找会有什么问题?(有遗漏)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公倍数的含义(既是6的倍数又是9的倍数)依次有序地寻找。

探索后,先展示分别写出两个数的倍数和只写出一个数的倍数这两种方法,通过对比让学生意识到先写大数的倍数更加快捷方便。然后展示把最小公倍数分别×1、×2、×3…的方法,并分析这种做法的利弊(必须保证把最小公倍数找对,否则有可能全部找错,说明这种方法既有优势又有风险)。

最后,引导学生回顾反思这些方法的优劣和方法之间的联系。

上述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能利用学生原生态的错例,让学生体会到有序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教师没有将结论直接告知学生,而是通过层层深入的交流活动,让学生全面理解有序找公倍数的方法。学生在找公倍数的过程中从无意走向有意,从有意走向优化。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自觉使用有序的方法,让数学学习带上有序数学思维培养的痕迹。

有序思维的形成,需借助对材料的有效组织和有效利用,优化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有序思考,并筑成一生的格调。

2.2无心插柳,家庭生活留下思维足迹

范・希尔夫妇在闻述集合思维发展的水平时指出:“没有关系网络,推理和证明是不可能的。”借助有序思考,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知识梳理和建构,最终利用这种明晰的关系网进行数学证明、推理,并发展其他各方面的思维能力。

秩序感的养成其实在孩子2-4岁是关键期、敏感期。当然如果那时候没有养成,在孩子六七岁读一年级时及时弥补也不晚。一些家长开口闭口就说:“这孩子就这样,丢三落四习惯了。”如果你这么说,就是在阻止孩子改变,是在纵容孩子丢三落四!秩序感的建立只开始永远不晩。

我建议一年级孩子的家长们带孩子一起整理他们的衣物时,做好分类和标记,例如衣柜1放衣服,衣柜2放裤子,抽屉分出几格分别放红领、袜子、内裤等,并做好标记一目了然,清清楚楚。孩子取用衣物时,请教会孩子按需取用,在衣柜取出衣服后,关好衣柜1的门,再去打开衣柜2取裤子;关好衣柜2的门,再去打开抽屉取袜子。看似很小的好习惯养成起来并不容易,一旦养成则受益无穷。我给“闭环管理”赋予新内涵,我和女儿把这个“打开衣柜—取出目标—关上衣柜”的流程命名为“闭环”,直到关上衣柜门才算完成一个闭环。完成这个闭环后才能开启下一个流程。她从幼儿圆开始就这么操作,到一年级时已很热练。她在取用衣物时已能做到有条不紊,效率很高。就是受益于“闭环管理”。先完成第一件事,再开始做第二件事。即使是暂停,也要先闭环后再次开启。

孩子在家里、公共空间的秩序感,会迁移到学校、学习中,尤其是数学思维里。一个秩序感好的孩子,做事井井有条,清清爽爽,效率也高,状态也好。这就是为什么我一开始就强调秩序感的缘由了。

3结语

立足学科本质,构造高效课堂,生命早期的思维培养至关重要。更好地促进有序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值得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郑航信.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M].南京:江苏教育育出版社,200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