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训练点”,培养想象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6
/ 1

把握“训练点”,培养想象力

王艳娟

黑龙江省 大庆市肇源县和平乡学 校

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占有较大比重。幻想是童话的第一特性,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如何在充满幻想性的“环境、情节、人物”三要素上寻找训练点,细化指导,让儿童在了解内容、学习语言的同时丰富想象力呢?

在环境上引发,捕捉不可思议处

童话是想象的世界,作者以超越现实的思考创设故事环境。儿童在阅读时,常常会被作品中如梦似幻的故事场景吸引住,自然而然地走进故事中,感同身受。引导学生扣住关键词展开想象,在“思接干载”“视通万里”的境界中还原当时的场景,脑海中想出来的奇妙景象。

挖掘训练点培养想象力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语言清新、内容简单、情感真挚、含义深远。围绕“爱”字组织材料,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賞花”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挖掘文本训练点,引导学生想象说话,有效地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而且学生深入地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依事设画串联想象

栽花花”这件事,字里行间流露出父子间浓浓亲情,要让这张用爱编织的情感尽情地在课堂张扬。我联系上下文设计成观察画面,想象说话。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来到爸爸身边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想象:10岁孩子怎么种花?种了哪些花?这么辛苦,他心里怎么想的。这幅劳动图,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儿子的用心,真切地感受到儿子对父亲的“爱”。接着是春景图。“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想象:话语中,儿子对父亲那份纯真爱的举动得到凸显延伸。最后是赏花图。“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想象:高尔基享受儿子的劳动成果时的兴奋、骄傲自豪、感动的神情及心里活动,亲情又化为对儿子的思念。这种利用串连起来的画面想象说话,让孩子们深深地体会到高尔基为什么会因此而感到特别的快乐。学生质疑文中儿子种的花明明是在“院子里”,为什么父亲却认为在“岛上”。我很兴奋,这个成为突破文本关键句一个极佳契机趁势引导,儿子种的花开得那样的姹紫嫣红,不仅引来了许多蜜蜂、蝴蝶也被引来,闭上眼睛,听着音乐,跟着老师的描绘想象:清晨一位阿姨打开窗户,闻到花儿散发的阵阵清香,一个小孩到花丛中散步,蜜蜂蝴蝶在翩翩起舞……

四、挖掘空白点换位想象

空白是作者无意或有意留下的,去召唤读者想象的空间。课上学生提出意见:高尔基对儿子的要求太高了,要他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一心只为别人,那他自己的事怎么办?他就不会厌烦,不会感到不平衡吗?这个问题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也议论纷纷。我把问题抛给孩子:“我们换个身份来想象,如果你是接受过帮助的人,此时你看到高尔基的儿子,会怎么想,怎么做?这时高尔基的儿子又会怎样?解决自己的问题,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得出结论:人人都感恩的心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大家都享受到来自别人带来美好的东西的快乐。多个性的想法,来自文本,又跳出文本。对“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挖掘,搭起了学生和文本之间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桥梁,对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有效的。

五、紧扣关键句拓宽想象

文中“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用心良苦的至理名言,将浓浓的父子之爱升华到更宽泛、崇高的境界。理解这句话,我让学生联系前面的交流,结合生活实例,模仿写一句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学生的创作让人惊喜:“奉献比索取快乐。”“奉献、给予是快乐的。”“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想象创作的过程,让学生真正理解并体会到了高尔基对儿子祟高的父爱,并将这种感悟浓缩成自己的名言,作为座右铭。再拓宽到学校、家庭社会去实践,让学生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躬身体验“给”的快乐从而达到育人育心,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意境。

六、借助书信延伸想象

当儿子收到带着浓浓春花芬芳,带着父亲谆谆教诲的信后,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这封信给高尔基的儿子、给我们所有的人带来的又是什么呢?课后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练习:1.代高尔基的儿子写一封回信;2.结合你的实践或联想到的人和事写一段读后感。这样的设计不但训练了学生想象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而且使文章的主题“给永远比拿愉快”得以升华

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此时如果采用恰当的手段施以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我们语文老师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对文本进行深入地解读,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