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7
/ 2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学分析

蔡锦兰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


摘要: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学作用。方法:研究2019年8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用盲选抽签法分为参照组(35例)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35例)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和比较组间治疗前后NIHSS评分、CR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组间NIHSS评分、CRP水平对比并无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10.76±6.88)分、CRP水平(4.09±1.21)mg/L与参照组的相比均要低(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43%)与参照组的(8.57%)相比并无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不及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显著,且联合治疗的安全性较高,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氯吡格雷;急性脑梗死;阿司匹林


在神经外科疾病中急性脑梗死较为常见,脑血液供应障碍是引发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包括腔隙性梗死、脑血栓形成等。急性脑梗死发病急促,患者在病发后会出现失语、偏瘫等症状,对神经功能有严重损害[1]。此外,中老年人是急性脑梗死主要并发群体,由于老年人大多患有基础病,因此在病发后容易引发其他基础病,如果患者在病发后没有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容易引发脑水肿等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健康有严重影响。因此选择有效性、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法对提高患者病情进展控制有效率有重要作用[2]。本次研究对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药学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2019年8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用盲选抽签法分为两组,研究组(35例)男54.29%(19/35),女45.71%(16/35),年龄52-77(均值63.87±4.82)岁;参照组(35例)男57.14%(20/35),女42.86%(15/35),年龄51-78(均值63.69±5.01)岁。组间基线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应用阿司匹林(生产企业:北京曙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药品名称:阿司匹林肠溶片,规格:40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1614)治疗,每次服用40mg-300mg,每日服用一次,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给药。

研究组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生产企业: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品名称: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规格:25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542)治疗,每次服用75mg,每天服用一次。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组间治疗前后NIHSS评分、CR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NIHSS评分采用NIHSS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得分越低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越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标准:患者服药之后会出现皮疹、牙龈出血、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患者服药之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越低药物治疗的安全性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4.0计算全文数据,计数资料(n/%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 x±s表示,t 检验),P<0.05表明有差异。

2结果

2.1对比治疗前后NIHSS评分、CRP水平

组间治疗前各项数值对比均无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项数值相较于参照组的要更低,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NIHSS评分、CRP水平对比(6232cb81a80fe_html_3d64faf65c7b5608.gif

组别

n

NIHSS评分(分)

CRP(m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35

20.96±9.06

10.76±6.88

10.45±1.26

4.09±1.21

参照组

35

21.03±8.47

14.73±6.65

10.35±1.38

7.41±1.58

t

--

0.033

2.454

0.316

9.865

P

--

0.973

0.016

0.752

0.000

2.2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

组间数值对比无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

n

皮疹

牙龈出血

胃肠道反应

总发生率

研究组

35

1(2.86%)

2(5.71%)

1(2.86%)

(4)11.43%

参照组

35

1(2.86%)

1(2.86%)

1(2.86%)

(3)8.57%

--

--

--

--

0.158

P

--

--

--

--

0.690

3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血液动力学异常、血管壁病变等均是造成大脑动脉堵塞、狭窄的主要因素。此外,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饮酒等也是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该疾病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半身不遂、眩晕、头痛、恶心等症状,病情严重时会出现昏迷不醒等症状。目前临床上常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抗血小板治疗[3]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前组间NIHSS评分、CRP水平对比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参照组各项数值相对更高(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并无差异(P>0.05)原因分析为: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该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在于通过对环氧化酶抑制,起到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当血小板的凝聚与释放活动得到控制,患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也会降低,从而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但是阿司匹林片并不能阻碍血小板的分泌,只能对已经生成的血小板活动起到抑制效果,血小板的分泌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还是会产生影响。氯吡格雷不仅能够对血小板的凝聚与释放活动起到阻碍效果,同时还可对血小板活动与生成起到抑制作用,因此将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使用能够弥补阿司匹林的缺陷,从而更好的改善患者CRP水平。

综上,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对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有积极作用,有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申志强.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 15(34):3.

[2]李振涛. 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轻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1, 34(11):3.

[3]徐昆明、李水彬、曹裕民、赖舒帆.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hs-CRP,Hcy的影响[J]. 海峡药学, 2020, 3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