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哮喘诊治的现状及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7
/ 2

职业性哮喘诊治的现状及进展

1郝汶强 1袁艳丽 1于飞 1毕玉磊 2王春莲 1任晓佳

1黑龙江省第二医院中毒科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

2哈尔滨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慢病所 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


摘要: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临床上以气道炎症为主要特征,且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将会伴有喘息、气短、咳嗽及胸闷等呼吸道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气流受限。临床研究表明:职业性哮喘的发生与工作环境有关,亦与致喘物质的性质有关,影响患者健康、生活。本文对职业性哮喘诊治的现状及进展进行讨论,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职业性哮喘;诊治;现状;进展

1职业性哮喘的概念及分类

哮喘,是现代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主要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cellular elanents)共同参与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呼吸道的炎症可以导致人体的气道发生高反应性(AHR)。这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尤其在夜间和清晨时症状明显,这两个阶段表现得比较严重。由于工作环境的影响导致的哮喘,称为职业相关性哮喘(work-related asthma WRA)。职业因素导致成人哮喘控制难度加大以及全球哮喘患者比例升高。WRA包括两类:职业性哮喘(occupational asthma OA)和职业加重型哮喘(work-exacerbration asthma WEA)[1]。职业性哮喘(OA)是工作环境中某种物质诱导的新发哮喘或导致寂静性哮喘(哮喘缓解期)再发。WEA则是指工作条件导致先存或并发哮喘症状加重。

2职业性哮喘诊治的现状及进展

2.1职业性哮喘诊断步骤

职业性哮喘的诊断,通常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明确支气管哮喘的诊断;2.确认哮喘的发生与职业接触的关系;3.区分职业性哮喘的类型;4.特异性变应原的确认。职业性哮喘诊断的实质是判断支气管哮喘与职业活动中接触致喘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2.2职业性哮喘治疗类型

目前,临床虽然在治疗职业性哮喘上尚无特效方法,但药物进行长期规范化治疗,可有效控制哮喘症状,减少复发,甚至不发作。当前抗炎、对症、免疫等综合治疗是职业性哮喘最基本的治疗方法。

吸入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用于控制职业性哮喘发作最有效的药物,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病情的患者均具有较佳的效果。

β2 受体激动剂:吸入型短效β2 受体激动剂是临床治疗职业性哮喘发作的首选药物,常用的有左旋沙丁胺醇、沙丁胺醇、吡布特罗等。长效 β2 受体激动剂主要包括福莫特罗和沙美特罗。但临床不推荐单独使用治疗和控制哮喘,通常与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其疗效优于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单独用药。

肺表面活性物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在呼吸道内衬液与吸入空气之间形成衬里层,降低肺泡气液界面表面张力,以维持肺泡的稳定性。

抗 IgE 抗体 :抗 IgE 抗体可抑制巨噬细胞和 T 细胞表面 IgE 受体表达,减少嗜酸性粒细胞释放,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从而缓解哮喘症状[2]

此外,在哮喘缓解期,可给予岩盐气溶胶、中药咳喘封包等治疗,以减轻哮喘症状,减少哮喘发作。

2.3职业性哮喘治疗实践研究

刘丽萍在《职业性哮喘的诊断和治疗》中选取2009年3月~2010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职业性哮喘患者150例,其中男性77例,女性73例,年龄在24—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5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0例,对照组70例。观察组采用支气管扩张剂加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生素加免疫调节剂治疗。本组资料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为91.25%,对照组则是78.57%,对职业性哮喘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意义重大,而且支气管扩张剂加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明显[3]

杜勤惠,张静波,孙道远在《51例职业性哮喘临床预后分析》中将51例职业性哮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他们制定了治疗方案。其中,依据患者的哮喘发作情况,参考《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给予相应的哮喘控制和缓解药物。长期治疗方案分为5级,从第2级到第5级包括不同的哮喘控制药物,主要采用布地奈德粉吸入剂、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白三烯调节剂孟鲁司特、复方甲氧那明胶囊等。治疗中,每1~3个月审核1次治疗方案,根据哮喘控制情况调整方案。随访患者在病情稳定情况下每1~3个月复诊1次,急性加重者建议随时就诊。随访方式为门诊复查结合电话随访。随访截至2018年12月,随访时间1~9年,平均(4.8±2.0)年。结果:患者诊断治疗后1年与诊断时相比,哮喘控制水平分级、评分均有所好转,治疗方案降级,FEV1.0、FEV1.0/FVC%好转(P<0.05)。末次随访与诊断治疗后1年相比,哮喘控制水平分级、评分、肺功能虽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患者在随访1年时肺功能指标较诊断时明显改善,在末次随访时FEV1.0持续好转(P<0.05)

[4]

樊春月,程樱,王艳艳等在《职业性变应性哮喘患者哮喘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中采用判断抽样方法选择50例职业性变应性哮喘(OSIA)患者为研究对象。将ICS治疗作为哮喘长期治疗和控制的首要药物。50例患者中,哮喘良好控制组患者27例(占54.0%),未完全控制组23例(占46.0%)。患有变应性鼻炎、未使用糖皮质激素(ICS)治疗、药物依从性差均是OSIA未完全控制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与良好控制组比较,未完全控制组患者ACT得分、生命质量得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均降低(P值均<0.05),FeNO水平升高(P<0.05)。两组患者EOS%和血清总IgE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可见,患有变应性鼻炎、未使用ICS治疗、药物依从性差是影响OSIA控制的因素。联合ACT、生命质量评分、FeNo、FEV1%等多个指标可全面反映OSIA现况及评估哮喘控制水平,有助于指导调整OSIA诊断治疗方案[5]

结语

职业性哮喘由于发病与工作环境有密切关系,应当加强环境控制,使生产流程密闭化和自动化,可以应用抵抗原性的代用品,要经常进行健康查体发现早期患者。由于职业性哮喘的大多数致喘因素具有对人类的危害性,通常很难进行理想的特异性脱敏治疗,避免接触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致敏原复杂、具有应变性体质的患者预后较差,特别是那些不能调离原工作环境、用药不充分、气道阻塞逐渐加重的患者预后最差,因哮喘长期得不到缓解,逐渐出现非特异性气道反应性增高,导致不可逆性气道阻塞,最终可形成慢性阻塞性肺病,且此过程中易合并鼻炎、结膜炎、皮炎等疾病,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因此,职业性哮喘应当早诊断、早治疗,进行必要的劳动保护,减少直至完全预防职业性哮喘。

参考文献:

[1]刘洁.职业性哮喘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2):2003-2006.

[2]黄燕,张瑞丹,杨丽莉,高丽蕙,宋丽坤,白净.1例制药企业职业性变应原致职业性哮喘死亡病例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19,41(03):295-296.

[3]刘丽萍.职业性哮喘的诊断和治疗[J].北方药学,2018,10(04):90.

[4]樊春月,程樱,王艳艳,高中香,张莹,曾子芳.职业性变应性哮喘患者哮喘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20,47(06):716-721.

[5]杜勤惠,张静波,孙道远.51例职业性哮喘临床预后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9,32(04):283-285+293.

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科研课题(课题编号:2021121201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