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新教材“情境设计”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7
/ 2

摭谈新教材“情境设计”的运用

刘君

广东省四会市四会中学 526200

内容提要】2019版(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在原教材基础上重新修订,现已面世。新教材在栏目设计上,增加了“情境设计”。然而,在教学中,许多老师在利用“情境设计”开展教学时,深感棘手,常陷于窘境。本文在分析老师常出现的困境基础上,提出了破除教学困境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新教材 情境设计 开掘

2019版(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在原教材基础上,经过编辑的精心设计和修订,现已面世。新教材,新体例,新特点,其中,在栏目设计上,置于每节课文内容之前的“情境设计”就是一大亮点。古今中外的地理故事加上具有思维张力的问题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探究地理问题,落实素养要求。然而,在教学中,许多老师在利用“情境设计”开展教学时,处理棘手,常陷于窘境。

  1. 困境产生的表现及原因

1,弃用。主要是情境选材和问题设计与课文内容衔接不上,造成教学易形成断层,因此老师常直接弃用。如选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教材以2016年底,2017年初发生在秘鲁的气候异常引发的洪水为例,附沿海地区洪水景观图,设置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气候异常?如何监测这种现象?问题不但难度较大,而且答案在课文“厄尔尼诺现象”内容呼应,这与“海一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难以直接对应,因此,教学时老师不好操作,只能弃用。

2,浅用。置于课文之首的“情境设计”,是统领全节内容的教材情境,不仅是新课导入的教学情境。由于许多老师把它理解的一般意义的教学情境。因此,它的功能就只能限于单一的激趣启思作用了。导入新课任务一完成,情境设计就了结。如选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洋流”,课文情境设计选取了一艘装有数万只玩具鸭的货轮,途经太平洋遇险散落在海面上。之后,在世界很多海岸陆续发现了玩具鸭的新闻材料。设问,玩具鸭为什么会出现在世界不同的地区?你能推测它们的漂流轨迹吗?当老师提问学生时,学生说不能回答,老师接着话茬说,这节课带着大家一起来找答案,立即进入新课学习。

3,泛用。老师不理解情境设计的意图和目的,扣不准主题,抓不住重点,就只能随意而用了。由于“情境设计”栏目置于每节课文之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者预习课文时,必定会先阅读文图,思考问题。老师教学之初,自然也会从情境设计入手,检查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答情况,于是,情境设计就成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的工具,其价值大打折扣。更有甚者,有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直奔问题答案,引导学生找到答案,解释答案,有了答案,也就大功告成了。

4,换用。教材的“情境设计”不好用,老师就自己创设新的“情境设计”或挪用别人的来代替。受学识、经验、能力和时间所限,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难以符合课程标准。如有老师在上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节内容时,就把课文当中的“情境设计”换成课文里面“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形成”的案例并设置问题,为什么亚马逊平原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这样一换,不可否认,直接可以导入新课学习,引导学生分析“赤道低气压影响下的气候及其特征”。但从整节课文来看,这种做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有突出体现重点和难点,也达不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1. 情境设计”的运用方法

要破除教学困境,首先要开掘“情境设计”的潜在价值,这样才能在运用中得法生妙。新教材中的“情境设计”的价值体现:(1情境选材广泛,古今中外的奇闻趣事,蕴涵丰富的地理知识,彰显了学科价值。(2情境问题的设计渗透了学科素养成分,开掘其中的学科素养价值,才能落实课程标准要求。(3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合理运用,才能真正实现新教材“便学利教”的教学价值。其次,就是要据情而用,具体来说,可作如下尝试:

2.1改用。改用就是对原课文的“情境设计”进行第二次加工、改造,充分发挥课文“情境设计”的功能,使之便学利教。如上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节时,针对课文中的“情境设计”,可以作如下适当的改造。一是增加图文材料,充实信息源,丰富学生的直观、感性的认知。如可以增加动物大迁徙的路线分布图和动物迁徙短视频;二是设计符合课程标准、学生认知特点和教材逻辑的问题链,引导学生阅读、探究。如①图示区域受什么气压带和风带影响?各自影响下的气候特征怎样?②读动物大迁徙路线图,分析路径选择位置和时间原因。③为什么食草动物每年离开塞伦盖蒂的时间是5月中下旬?为什么到了10月,它们又要回迁?④图示区域是什么气候类型?与同纬度的非洲大陆西部气候为何不同?4个问题,层层递进,很有思维张力。教学中,如把情境设计转化成案例教学,通过问题启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分享-归纳整合的教学思路开展教学,完全能够实现课程标准要求,有效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2.2,转用。教材“情境设计”栏目,安排在课文之前,从内容上来看,它与课文的衔接是不耦合的。因为“情境问题”是着眼于全节内容,它没有覆盖课文全部内容,只是撮取其重点而设的,而且问题是有深度的。学生只有阅读整节课文,才能从课文里找到呼应的答案。这样一来,老师在操作时,容易顾此失彼,因此,在教学时,老师可以对情境材料,甚至情境问题进行重构。如选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一节的情境设计,教学时老师先可以补充相关资料,如“秘鲁气候类型围、海陆分布图、洋流分布图、自然景观图、人类活动景观图”等,然后结合情境问题,引导学生先分析秘鲁气候类型、特点、成因等。再结合情境材料分析气候异常的表现,如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最后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异常产生的原因,这样自然就过渡到“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关系”分析上来。

2.3,调用。由于课文情境设计问题有难度,学生没有学习完本节内容,常常是无法解答或解决的。教学时,老师如果纠缠不放,的确很容易陷于窘境。为此,老师在处理时,可以先放一下,引导学生先进行课文内容的学习。等到学生获得了足够的知识后,再回到课文的情境设计,探究其问题也是可行的。因此,调用,其实就是调序而用。如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一节,教材“情境设计”以“咸海的变迁”为素材,配上“咸海变化卫星图片”并设置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咸海为什么急剧萎缩?由于情境提供的信息太少,因此要学生读书后回答是非常难的。对此,老师可在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案例“贝加尔湖”后,再引出课文情境问题,并提供咸海水系图和中亚区域图,两例比较分析。甚至可以对情境材料进行拓展,重设问题链:(1)咸海是什么类型的湖泊?咸海的补给类型可能有哪些?(2)1987一2016年咸海的补给类型有什么变化?1987-2016年补给咸海的水量有何变化?为什么?(3)咸海萎缩的过程中它的盐度是如何变化的?既不但能帮助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类型,而且能提升学生分析陆地水体间补给关系能力,真正落实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总之,“情境设计”栏目是新教材修订后的一大亮点。对老师来说,也是教学面临的新挑战。要用好课文中的“情境设计”,首先要领会编者设置的意图,开掘隐藏其中的价值,领悟其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在教学中的作用,其次,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逻辑和学生学情,进行适当加工、改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价值,达成教学目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