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本课程中提升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以班本课程“最美的毕业礼物”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1
/ 2

在班本课程中提升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以 班本课程 “最美 的 毕业礼物”为例

倪婷

江苏省 无锡市妇联实验托幼中心 214000

摘要:由于幼儿年龄特点,大多数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具有利己主义的特点。亲社会行为根据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的类型。结合班级幼儿的发展实际,本文主要选取了三种典型行为,即:助人行为、合作行为、共享行为,依托班本课程“最美的毕业礼物”的实施,通过教师“异质分组促发互助行为、共情体验提高合作能力、试错—反思法养成分享行为”等策略支持,有效提升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促进社会性情感发展。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 班本课程 大班幼儿


亲社会行为是指从他人利益出发而不期望个人报偿的社会行为,主要包括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 帮助、合作、同情心与分享等有利于别人和社会的行为,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

教育者认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在幼儿与他人的共处及游戏中获得的。同样,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也需要通过直接感知和亲身体验获取。

亲社会行为根据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班级幼儿的发展实际,本文主要选取了三种典型行为,即:助人行为、合作行为、共享行为,依托班本课程“最美的毕业礼物”的实施,通过教师异质分组、共情体验、“试错—反思”等策略支持,有效提升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促进社会性情感发展。

  1. 开展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原则

在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实践中,我们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在家庭、幼儿园中应该给幼儿提供一个宽松、接纳、有归属的精神环境以及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满足其兴趣需要的心理和物质环境;

二是在一日生活和游戏中,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发展其亲社会行为的,所以教师要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丰富材料与环境,创设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同伴交往的机会。

三是除了幼儿一日生活共处中亲社会行为的自然产生,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生还需要教师有结构的设计,如异质分组、共情体验等策略支持。

二、制订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目标

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目标包括:

1.在与同伴意见不同时愿意倾听并接受或表达自己看法;

2.愿意帮助同伴,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

3.能够与同伴分享彼此需要、喜欢的事物。

三、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最美毕业礼物”是由大五班师幼在毕业前共同完成的班本课程。正值毕业季的孩子们因为一首《再见了,我的幼儿园》触动了他们幼小的心灵,歌曲刚放完就有孩子哭了,大家纷纷表示不愿离开幼儿园。发现当下孩子的情感需求后,教师在和幼儿谈话后开始了班本课程“最美毕业礼物——我们的毕业歌”。通过幼儿问题调查、歌词创编、学唱毕业歌、歌曲宣传等系列活动,形成了由幼儿自己创编、录制并推广的原创歌曲“再见了,妇联实幼”。歌词如下:

春风微微吹,轻轻鸟语声。飞吧,飞吧,飞向另一片树林。我们手牵手,快乐在一起。学呀,玩呀,度过了三年的时光。再见再见,再见了大五班,不会忘记你妮妮和檬檬。谢谢你和我们共同生活,我们永远,爱老师。再见再见,再见妇联实幼,不想忘记你三年的时光。我们像小树苗一样成长,我们会回来看你们的。

这是幼儿和老师眼里最美的毕业礼物,它不仅达成了幼儿的自主学习,也助推了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一)异质分组促发互助行为

英国托平(Topping,K.)教授和美国的而利(Ehly,S.)博士在 1998 年出版的《同伴互助学习》(Peer-assisted Learning)一书中提出:“所谓同伴互助学习,是指通过地位平等或匹配的伙伴(即同伴)积极主动的帮助和支援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活动。”而对于幼儿而言,同伴互助就是幼儿在一日活动中,与同伴互相帮助,共享经验,彼此支持。

异质分组的方式能有效引发幼儿间的同伴指导。语言表达能力强的轩玮,大方自信的源源,心思细致的灵灵。这样的组合有能力差异、性格差异,而差异化的分组让小组成员之间更容易形成互助和协作的关系,让互助行为自然发生。

(二)共情体验提高合作能力

共情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前提。而对于一部分共情能力薄弱的幼儿而言,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不懂得如何和他人合作,比如以下的案例。

今天孩子们的任务是创编歌词,尘尘负责记录。当大家编好一句歌词时,源源说:“我来我来,我会写拼音的。”尘尘说:“源源,我有我的方法,你不要着急。”可是源源上去就想抢,尘尘生气地说:“源源,你不可以这样,现在是我负责记录,你这样我生气了”。源源不理睬,还是抢,旁边的梦梦也生气的说:“你不要抢了,现在是尘尘记录,你要懂得合作!”

共情可以划分为情绪共情和认知共情。而情绪共情是指对他人情绪感同身受的能力。可以发现源源的情感共情是缺失的,而有效的共情体验可以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化”,形成合作行为的意识,并将意识转化为行动,从而促进合作行为的产生。

因为源源的问题导致第一次创编歌词任务失败,下午孩子们再次进行创编,这一次我悄悄地建议组长让源源记录。过了一会因为大家觉得画画更容易被全班孩子理解,而源源坚持写拼音记录使得大家又产生了分歧,一一说:“我们都觉得要画画,4比1,你输了,你得画画。”源源生气的说:“不要,我就要写拼音。”大家不理他,僵持了一会源源哭着说:“你们都不听我的。”这时我走过去安慰并询问了他的感受和心情,然后让他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情绪。接着我说:“孩子们我们得先暂停任务了,因为现在大家遇到了问题,需要解决才能继续。”于是我组织小组一起回看了两段活动的视频,并请大家都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尘尘说:“源源一直不听我们的,我们都同意了,老师说过少数服从多数的。我有点生气。”一一说:“我们一直吵,都没有完成任务,我有点着急。”源源说:“我刚才很生气的,因为我会写拼音呀,都不让我写,所以我哭了。”

让孩子有共情的体验就是帮助他了解自己情绪的同时体会别人的感受,并能够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当源源自己感受到被忽视,被不理解的时候,教师通过站在他的立场上去安慰、询问,从而让他感受自身的情绪体验。这一步是为了帮助他理解他的经历和感受是什么。而通过一起回看视频,说出各自的感受,是尝试让他更直观的去感受他人的情绪以及自己的行为。这些方法能够让他在遇到别人有相同处境时,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表现出共情的能力,从而提高他的合作能力。

(三)“试错—反思”法养成分享行为

分享作为一种亲社会行为,是幼儿在社会环境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而幼儿的分享行为是指其愿意将自己的东西与他人分享、使用或者共同拥有。其实幼儿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然后前行的过程。他们需要自己通过尝试—体会—反思—优化的过程,从而习得新的经验。活动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一个试错的环境,并通过集体的分享交流让孩子反思。在活动中小组完成任务是孩子们的内在动机,所以从试错——反思,激发幼儿内在动机从而外显到他的分享行为。

当今社会中,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对其社会性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亲社会行为是一种内心的体验,它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靠后天的培养。因此作为教师可以通过一日活动的随机教育,班本课程等各种方式帮助幼儿获得亲社会行为的能力,以教师的指导策略提高其互助、分享、合作等亲社会行为水平。



参考文献:

[1].[美]米丽娅姆·别洛戈洛夫斯基、[美]莉萨·戴利著.赵红霞译.让早期学习理论看得见[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7

[2].左璜,黄埔全.书名.《试论同伴互助学习的含义及研究的主要课题》[J].维普期刊.2008.9

Shape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