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速铁路接触网集中修的优越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3
/ 3

浅析高速铁路接触网集中修的优越性

董繁敏

中铁电气化铁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合肥维管段 安徽省合肥市 230011

摘要:电气化高速铁路接触网设备的检修效率、质量与动车组是否能安全运行息息相关,随着检修标准及工作量的提升,传统单兵作战的检修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接触网设备高质高效的检修需求。本文根据当前在高速铁路沪蓉线实施的集中检修模式对比传统修的优越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接触网集中修;效率;质量

引言:

接触网设备是电气化铁路的主要组成部分,动车组取电的唯一来源,接触网设备状态直接关乎动车组是否能正常运行。接触网设备主要包含接触悬挂、附加悬挂以及支持定位装置等设备组成,设备数量统计单位以条公里进行计算。传统检修方式采取单班组组织单个作业组进行检修,各安全、辅助岗位占用大量人员,有效高空作业人员占比较小,检修效率低下,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作量需求。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设备检修效率及质量是业内广泛研究的课题。为了解决此问题,提高接触网设备检修效率及质量,根据实施经验,对集中检修模式的优越性进行分析、对比,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沪蓉高铁运行检修基本背景

管辖沪蓉高铁接触网设备共计885.351条公里,由7个综合维修工区负责接触网运行、检修工作,工区定员16名网工,合计112名完工。每年完成295.117条公里接触网设备检修。完成年度检修任务,人均检修2.63条公里,占用大量天窗资源,无法满足高效作业的需求,详情如下:

序号

线别

工区

网工配置

年度检修任务(条公里)

人均检修条公里

备注

1

沪蓉线

全椒工区

16

46.2

2.89


2

沪蓉线

巢北工区

16

44.442

2.78


3

沪蓉线

合肥南工区

16

46.8

2.93


4

沪蓉线

长安集工区

16

34.05

2.13


5

沪蓉线

六安工区

16

36.2

2.26


6

沪蓉线

金寨工区

16

45.3

2.83


7

沪蓉线

墩义堂工区

16

42.125

2.63




合计

112

295.117

2.63


、接触网集中修效率的优越性

在沪蓉高铁2021年集中修开展的经验基础上,选取六安、合肥南工区完成73条公里检修为例,以点及面进行分析。

  1. 运用JJC检修列+登杆组检修:人员配置44人,有效高空作业人员33人,占比总人数75%,天窗时长240分钟,一次天窗完成3条公里全面检查;传统修单个工区运用轨道车+登杆组检修16人,有效高空作业人员8人,占比总人数50%,一次天窗可完成0.8条公里全面检查,集中修对比传统修检修效率提高375%,完成73条公里检修共用25个天窗,传统修完成同样工作量需92个天窗,集中修天窗数量仅为传统修27%。

1.1 人员、效率对比

维修模式

人员配置

有效高空作业人员

高空人员占比

一次天窗检修量

效率提升

JJC检修列+登杆组检修

44

33

75%

3

(3km-0.8km)×240min÷0.8km÷240×100%=375%

传统修:轨道车+登杆组

16

8

50%

0.8

集中修对比传统修天窗分析

减少:(92-25)÷92=72.8%

1.2 岗位对比

运用接触网作业车检修对比

序号

接触网作业岗位配置

集中修

沪蓉线7个工区传统修

有效高空作业岗位占比

单个天窗检修工作量对比(条公里)

集中修

7个工区传统修

集中修

传统修

1

工作领导人

1

工作领导人

7

75%

50%

3

0.8

驻站联络员

1

驻站联络员

7

地线人员

4

地线人员

28

安全员

1

安全员

7

平台指挥

1

高空监护兼平台负责

7

高空监护兼平台负责

3

平台高空作业

14

平台高空作业

15

登杆高空作业及监护

42

登杆高空作业及监护

18

/

0

2

小计


44


112

/

/

  1. 运用车梯组+登杆组:人员配置44人,可组成4个车梯组+13人登杆组,有效高空作业人员21人,天窗时长240分钟,占比总人数47.7%,一次天窗完成2.8条公里全面检查;传统修单个工区运用车梯+登杆组检修16人,有效高空作业人员5人,占比总人数31.3%,一次天窗可完成0.7条公里全面检查;集中修对比传统修检修效率提高300%,完成73条公里检修共用26个天窗,传统修完成同样工作量需104个天窗,集中修天窗数量仅为传统修25%。

2.1 人员、效率对比

维修模式

人员配置

有效高空作业人员

高空人员占比

一次天窗检修量

效率提升

车梯组+登杆组

44

21

47.7%

2.8

(2.8km-0.7km)×240min÷0.7km÷240×100%=300%

传统修:车梯+登杆组

16

5

31.3%

0.7

集中修对比传统修天窗分析

减少:(104-26)÷104=75%

2.2 岗位对比

运用车梯检修对比

序号

接触网作业岗位配置

集中修

沪蓉线7个工区传统修

有效高空作业岗位占比

单个天窗检修工作量对比(条公里)

集中修

7个工区传统修

集中修

传统修

1

工作领导人

1

工作领导人

7








47.7%








31.3%

2.8

0.7

驻站联络员

1

驻站联络员

7

地线人员

4

地线人员

28

安全员

1

安全员

7

高空监护兼车梯负责

4

高空监护兼平台负责

7

车梯高空作业

8

车梯高空作业

14

车梯辅助

12

车梯辅助

21

登杆高空作业及监护

13

登杆高空作业及监护

21

2

小计


44


112

/

/

3.完成年度检修任务对比

序号

线别

检修模式

网工配置

年度检修任务(条公里)

人均检修条公里

备注

1

沪蓉线

集中修

44

295.117

6.71


2

沪蓉线

传统修

112

295.117

2.63


集中修对比传统修人均检修条公里提升:(6.71-2.63)/2.63=155%

4.研究成果前后对比:集中修对比传统修有效高空作业人员比例最大可达到75%,人均检修条公里提升155%,能够将高铁240min长天窗的优势充分发挥,检修效率可提高375%,天窗使用数量可减少75%。集中修对比传统修检修效率、劳力运用、天窗资源节约具有较高的优越性。

三、接触网集中修设备质量的优越性

1.设备检修质量保障方面。一是开展岗前培训,集中修作业前由相关业务科室对作业人员进行岗前专项培训,针对集中修方案、设备检修标准、检修方式、台账填写等方面进行强化培训,确保作业人员能充分掌握;二是落实修前鉴定工作,由设备管理工区进行修前缺陷鉴定,通过分析4C检测数据、2C视频、静态测量等方式掌握计划检修区段设备状态,建立缺陷问题库,纳入集中修进行整治,保障设备质量;三是实行“分区”、“三到”,检修区域实行“模块化”的方式,保障作业人员检修质量;四是执行互检制度,作业过程中要求检修人员互相检查对方检修质量,小组负责人进行检查验收,并进行实名制签认,确保设备质量达标;五是设备管理工区盯控人员在当日天窗内对检修完的设备进行复验,抽验比例不小于当日检修设备数量的10%。

2.设备缺陷对比:一是沪蓉线集中修利用25个天窗发现处理缺陷172处,传统修发现同等缺陷数量需4倍的时间及天窗,有效减少了缺陷潜伏时长,降低了安全隐患;二是集中修发现多处较严重缺陷,高占比的有效高空作业人员可及时处理设备缺陷,减少设备带病运行时间,大大提高设备检修质量。

3.研究成果前后对比:集中修通过各项设备质量保障措施、减少设备带病运行周期,对比传统修设备质量具有较高的优越性。

四、接触网集中修组织管理的优越性

1.成立管理机构,建立保障体系。为科学统筹、指挥开展集中修工作,成立以段长、书记为组长,副段长为组员的集中修领导小组,负责集中修期间的各项领导工作;成立以生产技术科科长为组长,安全质量环保科、调度室、机械室、物资室、办公室、党群办公室为组员的监督保障小组,负责集中修作业方案的制定及作业组织、计划协调、安全把关、质量验收、后勤保障、物资调配、宣传报道等工作;成立以维修工区工长为组长,工区员工为组员的集中修实施小组,负责集中修现场实施、记录填写等工作。

2.建立评价、复查体系,提高集中修实施质量。一是利用可视化摄像头灯装置对检修标准、检修流程进行视频监控,通过对现场作业过程采集视频的分析、录音的回访,实现对接触网作业过程的控制,高空作业人员分别对负责的检修模块进行拍摄,分析检修过程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检修作业质量。二是检修记录管理规范化,检修记录由维修工区检修人员负责填写,小组负责人进行审核,交实施工区进行二次审核无误后归档保存,确保检修记录与现场实际检修情况一致;三是每个工区集中修实施结束,由生产技术科牵头组织,将集中修区段纳入季度设备质量鉴定范围,对集中修设备抽取一个锚段进行鉴定,掌握集中修质量,并将抽检结果进行通报,警勉集中修作业人员。

3.研究成果前后对比:集中修通过成立领导小组、监督保障小组、以及建立评价、复查体系,保障修前、修中、修后的各个环节,对比传统修在组织管理方面具有较高的优越性。

、结束语

通过对接触网集中修的检修效率、设备质量、组织管理方面的分析,对比传统修具有全面的优越性,因此转变检修思路,采取集中检修模式是当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检修的趋势和正确选择,如何更加高质高效、安全、节能的开展集中修,是下一步探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