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信息化的现状与展望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3
/ 2

农机信息化的现状与展望探究

李长启

淄博市农业机械事业服务中心 山东 淄博 255000


摘要:新时期农业机械化的主题已经转变为信息技术。本文从我国农业机械信息化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农业机械信息化发展取得的成就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农机;信息化;展望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对于整个农业系统和发展来说,农业机械化是非常重要的,农业的全面机械化是整个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中国农业的发展非常迅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整个农业的机械化管理也走向正常化,和整个农业机械化的管理和控制逐渐趋于法律管理和基本指导政策[1]。要想更好地促进农业基础发展,就必须对基础管理工作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这就要求对整个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进行充分合理的调整,从而提高农机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1、农机信息化的现状

1.1国外农机信息化的现状

美国、日本等国外农业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起步比中国早,在农业机械现代化和信息化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技术积累。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机械信息化最发达的国家。在20世纪40年代初,依靠罗斯福政府对农业政策的实施,美国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高效的机械取代低效的人类劳动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从而奠定了全球农业生产机械化的领先地位,也引领了农业机械领域中世界最先进的核心技术和制造能力。随着近年来的发展,美国的农业机械已经向智能化、信息化转型升级,成为当今世界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现代农业的核心是建立在信息基础上的精准农业,其在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半导体产业的爆炸式增长,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形成了美国农业机械化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全程接入互联网并实现系统互联,实现了农机信息化和联网化。目前,美国19.6%的耕地和78.8%的大农场采用了物联网设备和技术。从美国现代农业的应用来看,主要集中在杂草的自动识别技术、自动变施肥料、大型喷灌的精准控制等方面。即使在一些强大的大型农场,也可以根据市场供应、农业生产参数(化肥、农药、能源、气候、土壤、农业机械)以及互联网[2]上的资金信息,通过科学的计算机计算得出最佳种植方案。

日本的人口密度是中国的2.4倍,美国的10.6倍。为了应对农业资源供给的矛盾,日本利用信息技术和产业布局,推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农业机械化生产中的应用,并逐步形成了精细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和中小企业发展模式。其主要应用包括基于信息农业的田间土壤采集分析装置、作物生长信息测量装置和粮食收获信息测量装置,实现田间病虫害防治和施肥的精准操作。

1.2国内农机信息化智能化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产业也蓬勃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农业机械智能化和信息化领域起步较晚,技术缺陷逐渐显现,制约了我国农业产业的升级转型。如何弥补技术上的不足,逐步赶上甚至赶上农业发达国家,已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课题。

1.2.1政务管理

通过推动全省农机采购补贴辅助管理系统和农机安全监管软件平台的全面应用,有效推进全省各级农机业务数据共享与协调。商业数据与其他农业系统的互联互通得到了推进。农机信息管理和农机驾驶证等基本信息的统一管理,对促进农机安全监督审批工作高效、便捷、透明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

1.2.2农机质量监管

通过广东省农业机械质量检验监督系统、广东省农业机械数据统计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农业机械质量投诉、农业机械质量反馈,以及农业机械推广、科技成果鉴定、适应性试验鉴定申报等业务信息处理的自动化提供有关业务数据的统计处理。为本省农机企业实现农机维修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维修质量的提升,推进农机装备的改型升级提供了参考依据。

1.2.3农机生产管理

通过农机作业远程监测终端的推广使用,实现了现代农机装备使用信息和作业状态的实时监测,提高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作业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农机精准作业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快推动"机器换人"。同时,通过动态信息监测平台,对实时监管农机作业过程、准确统计作业数据,为基层农机部门精准核查农机作业面积、作业质量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化途径。

2、存在的问题

2.1信息化农机普及率不高

从农业机械保有量的绝对数量来看我国是领先的,但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农业人口同样基数庞大,以人均农业机械保有量为指标折算后依然落后于美国、日本、德国、荷兰等农业发达国家。再者,以农机技术迭代发展的路径和规律来看,一个国家的整体农机数量>智能化农机数量>信息化农机数量,因此实际上我国信息化农机总体保有量十分有限。

2.2农业信息化基础网络覆盖不全面不均衡

我国农业信息化基础网络覆盖不全面不均衡,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主要是因为各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条件不同造成的,经济发达同时地势平坦的区域比如长三角平原的上海、江苏、浙江北部等区域的农业信息化基础网络覆盖较为完善和发达回,而经济欠发达区域以及山区的农业信息化基础网络覆盖较为薄弱,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以信息化为依托的农机的发展

[3]


3、发展策略

3.1推进农机信息化技术升级

农机是信息化发展的装备载体,农机化一方面要实现全程全面,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与信息化的融合。要实现技术升级有以下三条路径:一是培养一批高端农业科研人才,同时科研立项上给予农业信息化产业一定政策倾斜,打通产学研壁垒,促进一批信息化机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重点在高效能低功耗的智能信息化农机产品;二是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着力提高农机全程联网能力,一手抓九大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升,一手抓提高农机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三是发展全面信息化农机技术和装备,以关键装备技术的突破为基础,以点带面补齐短板,带动相关农机装备技术持续革新。

3.2加快农业生产信息化改造

以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农业装备物联网等技术手段为依托,主动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情况、虫害情况以及土壤墒情等关键信息,主动监测并发布灾害预警,进一步提升种植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化技术水平。逐步建成农业病虫害测报监测网络,以实现病虫害智能化主动识别和防控。以多种农业监测传感器为核心,将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术与大田种植和设施农艺相结合,实现农业环境控制、水肥农药精准施用、精准种植,发展多功能智能大棚,实现农业生产环节完全智能化管理。

3.3提升农机信息化管理与服务能力

农机管理部门要建立一个覆盖特定区域甚至全国的农机信息化管理网络回,首先要将机具配置情况、机具状态、实时调度情况全程联网实现信息化。根据不同地区的作物生长情况、水肥情况、病虫害情况以及气候变化情况等进行综合信息采集和分析、决策,统筹调度农机具和农机手的行动,从而实现全域范围内的农机统筹调度,提高农机应用效率。政府也要引导建立一批社会化农机服务组织,向其他农业主体提供市场信息动态、农资供应、农机保养修理、农产品统筹加工等服务。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农业机械管理信息处理的跟上时代的步伐,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更新和完善基本管理制度,不断适应农业系统的快速发展,发挥良好的作用在促进农业的基本的开发。在整个农机信息处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大的基本缺陷和不足,缺乏较为科学的整合和规划。本文对农机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合理的分析,提出了农机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框架,希望能为现代农机管理信息化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杨航,黄振叠,陈康.浅谈农机信息化的现状与展望[J].现代农机,2020(2):7-8.

[2]李展群.广东农机信息化工作现状与思考[J].农机科技推广,2019(9):2.

[3]吴春丽.我国农业机械信息化发展现状及信息技术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