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主问题引领下的生成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3
/ 2

浅谈数学主问题引领下的生成课堂

吕求荣

福建省泰宁县大龙乡中心小学 福建三明 354400

[摘要]在和谐愉悦的教学中,师生互动同频共振,思维活跃碰撞,妙语连珠课堂,精彩,往往是教师课前抓住主问题精心预设课上引导点拨,水到渠成。教师要预设主问题引领课堂,给学生提供足够大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平等对话、互相补充、互相质疑、充分表达的平台,往往能看见课堂上的精彩生成。

[关键词]:数学教学;主问题;预设生成

在课堂上高质量的动态生成,掀起教学的小高潮,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课前准备充分,精心预设。在过去传统的课堂中所出现问题往往小、细、碎,让学生思维空间小、思考力比较低下,在课堂上很难看到生生互动的、灵动的生成课堂,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预设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课前精心备课,预设主问题引领课堂教学,给学生相互实践探究搭建学习平台,营造平等对话、互相补充、互相质疑、充分表达的氛围,演绎课堂上出精彩。下面笔者就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来谈谈如何在主问题引领促成课堂的精彩生成。

一、精心预设主问题,在生成中掌握重点

在课堂知识的获得,掌握的牢固扎实,不是依靠教师滔滔不绝讲授讲解而能习得的,而是要靠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积极尝试,自主思考感悟的过程中形成的。在此过程,教师就需要通过提炼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主问题引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思维的训练,以及思维品质的不断提升。如果对一节课的重点处能精准提炼出有效的主问题,那么课堂就会出现生生灵动的对话氛围。学生围绕主问题互相启迪,互相补充,互相质疑,进行充分的表达,教师只要这个的基础上,认真观察倾听,并及时分析判断,学生在学习互动中,本课内容哪些重点知识已经达成共识,学生认识理解比较透彻,哪些知识点还不够深入,肤浅似懂非懂。教师应做好及时指导与点拨,重点知识就能在动态生成中理解与掌握,为知识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有布置同学通读教材,预习《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这节课,老师与同学们一道来讨论第一个问题:请可联系生活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分数?

生1:我来说,大家看我手中拿的这张长方形作业纸,请同学们看,如果我把它对折一下,就把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左边这一份就是623ababf67763_html_295b2efd1ec936e2.png ,这个623ababf67763_html_295b2efd1ec936e2.png 就是分数 ,大家同意我的这个说法吗?

生2:我想补充,右边的这一份也是623ababf67763_html_6758f6bad5e1946a.png ,这个623ababf67763_html_295b2efd1ec936e2.png 也是分数。

生3:我要补充,一个苹果、一张正方形纸、一个圆片等等,只要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分数623ababf67763_html_6758f6bad5e1946a.png 表示。这个623ababf67763_html_295b2efd1ec936e2.png 就是表示把一个苹果、一张正方形纸、一个圆片分成均等的一半。

生4:我就在中秋节吃月饼的时候,如果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623ababf67763_html_de18b76ff63219a0.png 表示。我吃四份中的一份就是623ababf67763_html_de18b76ff63219a0.png

生5:如果我把这条电线平均分成3段,邻居小王拿走其中的一段,我认为就可以用623ababf67763_html_63d680cbbf14cfd3.png 来表示。

生6:我心里有问题想在这里说,可以把623ababf67763_html_63d680cbbf14cfd3.png 下面的3和上面的1交换一下位置吗?

生5:不行的。因为我们的课本上的分数都是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下面。这是长期以来约定俗成,定下来的。

课堂教学进行到此,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还没有出现如果不平均分的事例,是否能用分数表示这个现象,在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出手了,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

师:同学们,我在黑板上贴出一个没有平均分成2份,一份大一份小的图形,这个图形其中的一份,能不能说是623ababf67763_html_6758f6bad5e1946a.png 呢?

生1:不能,不能!图形中的两份,有大有小,不均匀,不等同,两个不完全相等,也就是没有平均分。

生2:也就是分的每份都要同样多,比如623ababf67763_html_63d680cbbf14cfd3.png ,就是平均分成3份,也就是每份都要同样多。

以上教学片段,教师通过让大家“请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分数?”这一个主问题的引领,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的经验认识,分数的意义自然在学生互动中生成,在碰撞中思考,在补充中深化,获得有效的生成,解决教学中的重点,达成学习目标。

二、巧妙预设主问题,在生成中突破难点

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教师一开始肯定是要借助具体的实物来分一分,取一取,用感性直观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但生活中的事物种类多样且不可计数,因此不能一直依赖具体的量,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还是要引导学生实现从量到“率”的一个飞跃,如何让学生从具体的“量”中跳出,理解分数作为“率”的意义,无疑是本课教学目标中的难点。

师:下面请同学们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623ababf67763_html_de18b76ff63219a0.png ,表现的方式可以画图,可以实际操作,也可以用语言叙述,也可以几种方法进行交替使用。

生1:我把一个正方形沿着边长对折以后,再一次进行对折,这个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623ababf67763_html_de18b76ff63219a0.png 。学生一边讲述一边操作。

生2:我们两个同座把一个正方形沿着对角线对折,再一次进行对折,那个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623ababf67763_html_de18b76ff63219a0.png 。生2讲述,同座进行操作。

生3:我看见妈妈把圆饼对半切再对半切 ,其中的一块就是一份就是623ababf67763_html_de18b76ff63219a0.png

生4:我们这个班级有48个同学,如果把它平均分成4组,表示其中的一组就是

623ababf67763_html_de18b76ff63219a0.png

生5:在生日会上,我把1瓶果汁平均分给4位同学,一个同学分得的果汁就是623ababf67763_html_de18b76ff63219a0.png

师:好,同学们肯动脑筋,联系自己身边的事情,表达得也清楚。同学们现在一起想一想,如果半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是不是623ababf67763_html_de18b76ff63219a0.png

生1:是的,平均分的时候不一定是1个物体或者多个物体,半个物体也是可以平均分的。

生2:我有补充,不管是拿什么分,不管是大的,小的,多的,少的,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623ababf67763_html_de18b76ff63219a0.png

为突破从“从量到率”的飞跃,教师设置了“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可以画图,也可以用语言叙述或实践操作”这个核心问题,创设了开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可以自主的完成思考、营造了充分的学习时空。同时为了避免学生产生错觉,认为分一分时,只能分一个或者多个物体,教师再补充了一个问题:“如果半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是不是623ababf67763_html_de18b76ff63219a0.png ?”让学生讨论,学生就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了单位“1”的内涵。难点就在一个核心问题和一个补充问题中自然生成。

三、科学预设主问题,在生成中形成结构化

要实现知识不容易回生和遗忘,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将知识结构化,让散乱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在学习新知识后,找到与旧知的关联,让新知不断的纳入到已有认知当中。

师:0 和 1 之间是否还其他数?你能在数轴上表示出623ababf67763_html_6758f6bad5e1946a.png623ababf67763_html_de18b76ff63219a0.png623ababf67763_html_af7073a100e09d32.png 吗?

生1:623ababf67763_html_6758f6bad5e1946a.png 在0和1之间,平均分成2份,就在最中间的位置。

生2:623ababf67763_html_de18b76ff63219a0.png 在0和1之间,平均分成4份,就在靠近0的那一份的位置。

生3:我有补充,623ababf67763_html_de18b76ff63219a0.png 就在0和623ababf67763_html_6758f6bad5e1946a.png 之间。623ababf67763_html_af7073a100e09d32.png 就在0和623ababf67763_html_de18b76ff63219a0.png 之间。

通过以上的教学,让分数回归到数学的系列中,并让学生自主地找到其在数轴的位置,再通过“0和1之间除了这些数还有其他数吗?如果有,在哪里?”这样的追问,让学生在问题循环驱动中, 把思维逐步引向深入,让学生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体会数学思维的乐趣,在润物无声中将知识结构化,从而让知识更清晰、更深刻、更全面。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课堂教学中,要有理想的生成,就要有问题意识,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基准点的准确把握,让学生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让所学知识架构起来,实现有效的课堂生成。

[参考文献]:

[1]李友林.小学数学“以大问题”引领学生探究学习的策略和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4(7):148.

[2]何乃韶.小学数学以“大问题”导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策略[J].广西教育,201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