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污染源普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8
/ 2

浅谈环境污染源普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冯泳丝

广州蓝碧环境科学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0507

摘要:随着我国绿色经济的不断发展,关注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篇文章将围绕明确普查工作责任、做好普查宣传、注重技能培训、了解相关规定几个方面展开谈环境污染源普查方法及注意事项,探索如何实现全面普查、深入普查的相关讨论。

关键词:环境污染源;普查;注意事项

引言:由于展开全国性污染源普查是一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且时间要求紧迫、工作量大、所需学习内容很多的工作,因而在展开普查工作前做好相关预先准备,了解普查方法的各方面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本篇文章将从多个方面浅谈污染源普查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1明确环境污染源普查工作责任

确切规划环境污染源普查工作的责任,才能够保障相关工作能够有序地展开。首先,普查办的主要责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宣传责任,包括由政府部门向普查对象进行宣传,另一方面则是组织协调责任,由环保部门联合其他各个部门办公室合作展开以发挥作用。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充分依靠社会力量,如社区、院校等等。其次,普查员的责任是协助普查对象完成对于普查表的填写工作,并针对性地指导普查对象,保障后续的清查摸底工作,同时做好向各个部门的相关检查与交接上报工作。普查指导员的责任是组织协调本工作区域内的普查工作,并对于普查员所采集的普查数据进行内容审核,把握工作进度,并且监督工作质量。在这一过程中,抓住重点问题,并解决疑难问题,而后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上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普查指导员的力量帮助普查工作人员顺利展开工作,关注计划制度的建立以及工作完成情况,不断督促,保障相关工作能够在明确分工的前提下,保障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规划的科学性,确保高效的工作进程。

2做好环境污染源普查宣传工作

做好宣传工作是促进后续普查工作在人民群众中得到有力支持的前提保障。而做好宣传这一目标不可只寄托于国家政策或省政府,应当制定适宜自身普查团队的宣传方法以及鼓动计划。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如领导讲话、向民众分发《致普查对象的一封信》、电视台播放以及报纸刊登等等,同时也可以采用现代化的移动信息平台发送宣传信息、召开新闻发布会等使普查对象了解普查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内容,提高其积极性。在宣传内容中,应当明确普查工作的意义、作用,及对于污染源进行普查的各个条例。也应注意强调普查结果不作为环保行政管理或者执法的依据,引导普查对象如实填报,而能够在普查结束后以真实的数据依据对各企业排污总量进行适当调整。宣传也应当抓住时机,与国家、政府部门联动,在普查工作开始前做好预热准备工作,保障后续宣传工作的效果[1]

3注重环境污染源普查技能培训

保障普查工作过程的高效性应当确保相关普查人员通过普查技能培训有效提高其工作效能。而对于普查工作的技能培训,应当采用国家统一颁发的教材以及省编的补充教材;培训的内容应当体现普查方案以及条例普查表、指标解释、技术规定等方面的技巧;同时,培养数据审核、质量控制以及数据处理、档案管理等方面的人才,确保在分级规范培训、分类灵活培训的基础上,培养出具有良好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普查团队基于坚实的技术基础,才能够保障普查工作的顺利展开。在系统培训课程以后,应当安排具体时间进行实地试填或者课堂模拟试填,确保有关人员如实掌握填好普查表的技巧,并对于填表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认真讨论并解决。

4了解污染排放量核算相关规定

普查团队应当深入了解污染排放量核算的相关规定。首先是污染物排放量的核算方法,可采用实际检测法、排污系数法以及物料核算法。其次是了解工业污染源污染物核算的规定,对于监测数据的认定应当采用普查监测数据认定、历史监测数据认定、企业自测数据认定、在线监测数据认定等几种方式。以企业自测数据认定为例,普查对象应当出具具有县区及以上环保部门所开具的环境监测认可资质,同时该企业的监测数据应当为三年内的真实数据监测。

项目监测分析方法应当符合国家的相关要求,同时企业自测数据应当符合当地县级以上环保部门的质量审核与认定。而生产排污量的计算原则应当遵守以下两点:第一,对于废水污染物产排污量,对于累计流量的单位可采用加权平均浓度和年累计废水流量进行废水的污染量计算,而未采用累计流量则通过监测瞬时排放量的均值与年生产时间进行相关核算。第二,废气污染产排污量,这一数据通过监测瞬时排放量的均值以及年生产时间进行相关核算[2]

5确保实现全面普查

实现全面清查的前提工作之一是对于基本名录的建立,即由县级污染源普查机构负责对于单位清查底册进行整理。然后是对于普查区的划分。这一内容也可体现在清查底册中,其中的内容包括本地区行政区划以及大型经济主体的分布情况,对于普查区、普查小区的划分与编号进行预先准备划分。同时,也应当落实每一普查区的普查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当注意由统计机构共同展开示意图的绘制工作,保障相邻区域中的普查避免出现重复或者遗漏的问题。

实现全面清查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初次进入某一清查区域应与该区域有关行政部门积极联系、与各个部门合作配合,以实现逐户登记核实,保障地毯式清查;第二是避免出现区域交叉或遗漏问题,减少普查过程的出漏、出错、出重的问题,对于存在的数据问题进行及时分析解决,提出各项工作建议。普查过程中,要认真对于复查对象的登记以及注册证件等材料进行查验,以保障逐步填写清查表过程的质量;第三是着重解决不配合普查工作的调查对象,对于其进行耐心宣传教育,根据国家统计法以及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对于拒不配合的单位进行法律文书形式的督促,在问题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交由执法人员对相关问题进行处理[3]

6确保实现深入普查

实现深入普查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做好普查前的三个准备,即思想准备、技术准备和资料准备。而其中以技术准备与资料准备作为重点内容,具体包括环评数据、监测数据、清洁生产标准、往年的相应指标、同等类型规模企业情况等等。与此同时,也应当了解调查的内容,对现场调查的路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规划。深入普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判别相关资料的可信度。

如某一企业自动化水平较高,则其控制电脑的相应生产数据具有较强真实性;而对于自动化水平较低的企业,生产设备计量装置灵敏度、准确度较低,存在计量不到位的问题,则往往会发现普查难度相对较大。再如,某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较高,对于内部环境管理到位,通常展开普查工作的难度小,并且数据具有真实可靠性;而若某企业自身环保意识差,且企业内部管理问题频发,在这一情况下,存在环境问题方面的违法行为概率较大,展开普查工作的难度大。入户普查的注意事项则为以下几点:第一,佩戴普查员证件;第二,融洽关系后进行工作;第三,宣传相关政策,消除普查对象的顾虑;第四,保证普查过程态度和蔼,切忌粗暴;第五,有理、有力地展开普查,遇到对抗现象以政策震慑,产生冲突时及时报警;第六,采取灵活的方法应对现场情况[4]

结束语:综上所述,分析研究污染源普查方法及注意事项,做好普查工作的预先准备,能够为后续实现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重任奠定良好基础,而这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友好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陶伟. 环境管理工作中污染源普查成果的应用[J]. 环境与发展,2020,32(02):199-200.

[2]吴怀静. 我国摸清全国污染源情况[J]. 生态经济,2020,36(08):9-12.

[3]赵学涛,陈敏敏,汪志锋,周潇云,景立新.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践与思考[J]. 环境保护,2020,48(18):12-17.

[4]刘立恒. 企业污染源普查方法研究及其系统实现[D].兰州交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