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8
/ 2

论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梁瑞勇

广州蓝碧环境科学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0507

摘要: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客体就是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生态环境本身,因为生态环境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就在于可以让人们在舒适的环境中生活的更加健康、更加的舒适。因此,想要保证人们的生命健康,就应该要求该城市的水资源达到相应的标准、有循环干净的空气、绿色的健康食品等等。所以相关政府在开展生态环境治理的过程中需要让社会公众参与到其中,一同找寻生态环境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共同商讨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和建议,从而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创造条件。

关键词:社会公众;生态环境;治理;问题

引言

2021年9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确定了2021-2025年国家尊重、保护和促进人权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首次将“环境权利”单列一章。生态环境保护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日益增长,并在此过程中明确的指出,需要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治理系统,让社会公众积极的参与到其中,以此完善和健全各项管理和监督制度,使得人们可以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中健康舒适的学习和、工作、生活,提升自身在城市中的归属感和满足感,因此社会公众需要结合城市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原有的基础上引入社会公众的参与,使得社会公众成为其中的一员,及时的发现存在的环境问题,共同建设环保、健康的城市。

1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意义和作用

1.1推进生态环境的发展和进步

当有关于生态环境相关政策出台后,需要结合社会公众的真实感受和体验,修改和优化生态环境相关政策,以此满足社会公众自身的需求和需要。如果当相关政策发布后,没有得到社会公众的回应和认可,那么这项政策也就不能真正的被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因此在颁布相关政策的过程中,需要将社会公众引入到其中,让其针对当前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保证出台的政策更加的科学合理[1]

1.2强化生态环境监管

通过社会公众的参与,可以使得生态环境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和实施,让社会公众针对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建议,这样不仅可以让社会公众成为监督队伍中的一员,共同的参与到生态环境的治理中[2]

1.3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

由于部分社会公众还是受到传统思想的制约和约束,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会有一些不文明、不环保的生活方式,但是通过社会公众参与到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可以让转变自身的生活方式,选择较为绿色的出行方式,从根源上减少奢侈浪费的行为和一些不合理的消费,从而降低自身对于能量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2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2.1尚未对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加以关注

通过相关的调查显示,大部分社会公众都较为依赖政府,认为生态环境治理是政府应该开展的工作,这样一来他们对于生态环境治理缺乏一定的认知和理解,不能意识到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导致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和实施[3]

2.2参与程度较低

目前我国的城市政府对于相关信息和数据公开的程度都比较低,因为其中会涉及到一些较为隐私和重要的机密,使得社会公众不能及时获取全部的信息和数据,这样一来他们无法获取自己想要知晓的信息,就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费用进行调查和搜集,同样也需要付出较多的人力和物力,以此高额的成本费用让社会公众望而却步。

2.3参与途径较少

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城市,虽然大部分的社会公众自身的环保意识较高,但是他们也很难参与到实际的活动中,其中存在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参与的途径较少,不能真正参与到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渠道。虽然有一些社会公众想要参与到该项工作中,却没有找到相应的参与渠道和途径,从而使得他们不得不放弃之前的计划[4]

3解决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3.1增加参与渠道

生态环境治理部门需要在定期举办新闻发布会,将现阶段较为重点的治理工作进行汇报和总结,及时的回应社会公众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社会公众增加提问的渠道,让其可以利用相应的平台进行提问,第一时间获取到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和数据,这样一来可以让社会公众参与到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体会生态治理工作涉及到的各种环节和流程,将公众请进来,以此提升他们自身在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的体验感和参与感。

政府和生态环境治理部门可以举办环境治理主题活动,让每一个社会公众都可以参与到其中,例如:政府和生态环境治理部门可以让社会公众们传唱《让中国更美丽》;让社会公众拍摄有关生态环境治理的广告和视频,从中选择出较为优秀的作品;开展生态环境治理书法比赛,让其搜集相关资料和信息,从中选取出较为优秀的作品,给予一些优秀作品相应的物质奖励。

政府和生态环境治理部门还可以借助网络、互联网等媒介,为社会公众播放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历史演变,让其在观看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让他们了解更多的典型经验和感人事迹,以此让其对于生态环境治理有着大致的了解和认知

[5]

3.2公开真实信息

生态环境治理部门公开信息是公众参与到治理环节中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政府需要将各个阶段实行的工作进行公开,尽量的将治理工作中涉及到的所有信息和数据都展示给社会公众,这样才能让他们了解到生态环境治理的内容、手段以及取得的成效等等,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曝光一些违法案例,以此增强公众对于生态环境治理的认知和理解,获得社会公众的支持和信任,使得生态环境工作可以更好的开展和实施。

3.3强化监督工作

生态环境治理部门和政府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部门或者机构,针对其自身的生态治理工作进行监管和跟进,内部管理层和领导者需要知晓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内容和手段,时刻的关注生态治理的进度。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转变社会公众自身对于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错误观念,使得他们正确的认知生态管理工作。除此之外,还需要强化政府人员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意识,让他们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站在社会公众的角度上,在此基础上分析生态环境发生的问题和缺陷,及时的提出整改建议和意见,真正的将社会公众融入到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

3.4建立治理组织

社会公众可以自发的组织形成生态环境治理小组,结合现阶段生态治理工作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解读,向社会公众所在的社区、学校、家庭等等宣传和传播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使得社会公众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自愿成立志愿者组织,帮助政府和生态环境治理部门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且其自身也需要做到保护环境、践行简约适度、绿色出行的生活方式,以此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氛围,为后续开展的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结束语

通过上述针对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可以让社会公众意识到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这样一来可以激发他们自身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提升自己在工作中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让每一位社会公众都可以参与到治理中,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需要转变自身的治理模式和方法,将社会公众真正的融入到其中,让其为该项工作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以此推动生态环境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永宁,秦鹏,司军.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全面促进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生态文明,2018,01:70-73.

[2]门丹.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困境与优化路径——以江西省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18:64-66.

[3].加快推进新时代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J].中国环境管理,2018,1005:5-7.

[4]刘伟杰,王可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问题研究综述[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11:89-92.

[5]谢花林.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行为的驱动因素与作用路径分析[J].老区建设,2020,10:5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