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课堂 大大乐趣--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魔术”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8
/ 2

小小课堂 大大乐趣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魔术”的运用

谢丽珊

广东省云浮市臻汇园小学


摘要:数学学科是小学教育体系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对学生的思维具有启发作用。当前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老师过于依赖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忽视了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差异性,使得教学效果与教学预期相差甚远。这样的方式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且无法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和问题探究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发和数学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以小学数学为例,对数学魔术的运用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魔术;运用方式

前言:在新时期课程改革步伐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小学数学老师不仅需要对数学知识进行教学,还需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观察魔术和解密魔术的过程中,提高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热情,实现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的双重提升。老师要立足于小学阶段学生对新鲜有趣事物的好奇心,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元素进行魔术设计,能够让知识教学与魔术开展同步进行,让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基本的保证。

一、数学魔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1. 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

以数学魔术导入数学知识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观察魔术的过程中,渗透对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魔术作为一种表演性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参与魔术表演的时候,发现数学学科的魅力,在揭秘数学魔术奥秘的过程中收获数学探究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老师以魔术的方式开展数学知识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良好的数学学习体验下,强化学生对数学的喜好,让学生在后续难度逐渐增加的数学学习中,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进行数学探究。

  1. 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魔术本身的趣味性,与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习惯相契合。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思维学科,需要老师在知识教学中对教学的方式进行创新和优化[1]。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能让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更具自主性和自觉性,让学生的能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得到长期的保持,更具主动意识。学生因为喜欢数学,因此在数学探究的过程中能够保持乐此不疲的积极情绪。

  1. 有利于教会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技巧

数学魔术以情境代入的方式进行数学知识教学,能够让学生在魔术的沉浸式体验中丰富数学学习的经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以魔术的具象化表达方式,能够将抽象繁杂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有趣,让学生在观察魔术的潜移默化中,得到数学思想的渗透,能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式和技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文化的魅力。学生在魔术揭秘的过程中能够掌握数学本质探究的技巧,能够让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效率有所提升,加深学生对数学原理的理解。

二、数学魔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原则

  1. 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为了最大化的发挥数学魔术的价值,老师需要立足于不同年级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对魔术的形式和魔术背后涵盖的数学知识进行调整和优化。小学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占据了主导位置,对于抽象的数学理论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2]。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学生而言,老师需要创建一些娱乐性、趣味性较强的数学魔术,以游戏的外壳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对于高年级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数学思维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启发和锻炼,老师这时候需要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魔术,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提高,与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进行接轨。

  1. 体现数学学科特点

数学魔术因其自身的表演性和趣味性,能够适应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老师也需要认识到魔术仅仅是对数学知识进行辅助教学。只有让魔术蕴含数学原理,才能让学生在魔术揭秘的过程中强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数学的思维。老师通过让魔术形式和数学本质进行整合,能够让学生在魔术表演观察的过程中,拓展个人思维,提高数学认知的效率。

  1. 展现数学的意外性

数学魔术的开展主要是让学生的原有认知产生冲突,如果学生在魔术的开始环节就猜出了结果,则就让数学魔术的开展失去了应有的教学价值。数学魔术的引入,本身是在学生对数学原理认知产生疑惑的时候,能够以魔术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路,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这一过程中,老师要抓住学生思维停顿的机会,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思路对魔术背后的数学知识进行探索,从而让学生能够自主总结出魔术背后的数学知识规律。

三、数学魔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1. 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导入是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环节,有效的导入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调动,让学生的原有认知产生矛盾和冲突,从而推动学生新知探索的热情和兴趣。如果导入环节无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则无法吸引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调动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的数学体验变得消极负面[3]。因此,老师要重视对导入内容的设计,既要体现出个人的教学艺术,也要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老师可以适当引入数学魔术,为学生创设一个灵活有趣的数学氛围。比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章节的时候,老师可以创设“余数变魔术”的教学情境:

6241665f7cd55_html_d9c867cdbdc20b25.png

请学生在以上的9个图形中任选两个不同的图形,然后在心里加出所选图形中两个数字的总和,再把得数告诉老师;接着老师施展魔术,感应出学生所选的是哪两个图形。因为道具纸上的三种图形分别对应除以3余1、余2、余0三类数字,所以四边形与五边形之和必定是除以3余0,四边形与六边形之和是除以3余1,五边形与六边形之和是除以3余2。所以老师可以轻松猜出学生所选的图形,营造神秘的教学情境。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几个平凡的小数字也能透过数学展现出不平凡的力量,转变他们看待数学学习的眼光。

  1. 借助魔术,推动学生学习

小学阶段的计算问题随着年级的增高,难度也会有所增加,让学生逐渐对数学计算产生厌烦的情绪。部分学生受到个人智力发育等的影响,可能会在难度增加的过程中受到挫败,逐渐丧失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4]。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数学魔术的趣味性,以计算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思考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数学计算的相关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随机抽取三名学生写下六个数字,然后自己再写下五组六位数的数字,如162381、245612、754387、817812、182187.然后老师可以让学生用计算器进行加法计算,老师则通过口算的方式进行数学计算的比赛,比赛看谁的计算结果更加准确、更加高效。老师运用技巧进行计算,会比学生一个个按照步骤计算的效率更高,这时候会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对老师为什么能够计算得这么快速且准确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老师在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之后,再对魔术的本质进行揭秘,能够有效解决学生的疑惑,让学生产生恍然大悟的感受。老师在完成魔术揭秘之后,可以鼓励学生运用魔术技巧进行再次计算,让处于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能够对数学产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计算的技巧能够得到丰富和充实,让学生在掌握运算技巧的基础上,能够收获数学计算的成就感,在数学自信的推动下进行后续数学学习。

  1. 实践创新,发展学生思维

老师在运用数学魔术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分清楚魔术开展和知识教学的位置关系,明确知识教学是目的、魔术开展是辅助,让学生在观察魔术和揭秘魔术的过程中发现数学原理才是教学最核心的内容。比如,在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时候,对于数的分类和整理,老师可以引入“感应牌点”的纸牌魔术。老师首先需要将纸牌中的数字部分分为两堆,然后请一名学生做小助手协助魔术的开展,在其中一堆纸牌中抽取一张记住点数,之后放进另一堆纸牌里,再将纸牌的顺序进行打乱重洗。最后老师可以从打乱的扑克牌中,将学生刚才抽中的那张纸牌数字报出来。这样的魔术因其自身的趣味性和表演性而深受学生喜欢,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紧扣在课堂教学上。而感应牌点这样的魔术,实则本质非常简单。老师在开始分牌的时候按照奇偶的顺序进行分类,学生在其中一堆牌中抽取的一张纸牌,放进另一堆之后,就成为了奇数堆中的唯一一张偶数牌,或者偶数堆中的唯一一张奇数牌。老师在对这个魔术进行揭秘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合作的方式,结合数的基本特点,自主进行魔术的创设,让学生在设计数学魔术的过程中,强化了对数的认知,并对数的特点和分类的方式进行深刻理解,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展。

四、结论

数学魔术本身具有的趣味性和创新性,恰好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能够在观察魔术和揭秘魔术本质的过程中,逐渐领会教材中抽象的数学原理,让学生能够得到数学素养的培养、数学思维的启发和发展,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善自身的数学知识结构,为学生后续的数学知识学习和数学问题探究奠定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许奕睿.追问——让数学课堂高效起来[J].文理导航(下旬),2021(12):29-30.

  2. 王化.寓教于生活,让数学课堂更具亲和力[J].文理导航(下旬),2021(12):32-33.

  3. 廖景峰.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文理导航(下旬),2021(12):34+43.

  4. 张兴斌,周发堂.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J].学周刊,2021(35):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