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现状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8
/ 2


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现状与研究

牟静静 张剑虹

潍坊高新区浞景幼儿园,山东省 潍坊市 261205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幼儿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幼儿时期的教育是个体一生中的初步教育,是培养个体自我学习能力的重要时期,科学的幼儿教育能够强化幼儿潜意识中的学习思维,优化先天性的学习习惯,新时期幼儿教育具有表面性性。在一个孩子的幼儿时期,大多数的学习来源于幼儿学校,一旦学校没有做到科学的教育,那么孩子未来的人生发展将会面临巨大的困境。幼儿教育重在支援与优化,国家层面的支持能够促进幼儿教育的改革,而专业的幼儿教育模式能够优化幼儿教育内部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学习习惯;培养

引言

幼儿园阶段不仅属于智慧的开发时期、身体的发育时期,更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幼儿在学前阶段能够得到较好的引导,就会避免出现行为表达不规范、语言组织不恰当等问题。因此,幼儿教师在幼儿学前时期要注重对幼儿各种能力的培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习惯,不断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

1应用民间游戏提高幼儿学习习惯

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教育成为幼儿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游戏更是幼儿教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教育部分。但幼儿游戏大多枯燥单调,应该引入花样繁多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能够学习知识,增强幼儿各种素质。民间游戏可塑性强,种类繁多,更是承载了地方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具有传承价值和教育价值。民间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培养自控能力在幼儿时期

为宜,如果在幼儿期间对孩子放任不管,对他们的要求都一味满足,会给他们造成不良的习惯,这将对他们的成长非常不利,所以,自控能力对幼儿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民间游戏,让幼儿在享受游戏带来快乐的同时,还可以让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品质。

1.1结合幼儿的教学

在教学中合理的融入民间游戏,不仅可以提升幼儿对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全方面的发展幼儿身体素质,大脑的灵活性。例如在教学课堂中,教师通过击鼓传花的形式提出问题,可以很好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民间游戏的开放性强,可以锻炼幼儿的思维发散能力,帮助幼儿不断地积累自身的经验,更是为其他领域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2加强幼儿师资培养

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非常的重要。幼儿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特点以及幼儿性别,来为他们选择适合的民间游戏。比如男孩子就会喜欢跑跳类、力量类和冒险类这些类别的游戏,因为男孩子胆子比较大,又更善于跑跳,性格比较硬实;女孩子心思细腻,性格比起男孩子来说大多安静,更多的会喜欢艺术类的民间游戏,比如比较有特色的剪纸、折纸以及手工编织这些。年龄大一点的幼儿可能会比较喜欢益智类的游戏,象棋、五子连、鲁班锁等。所以根据性别、年龄来给幼儿挑选比较适合的游戏也是相当重要的。

2应用体育提高幼儿学习习惯

纵观我国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已是当今教育的热点话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但就了解的学前儿童体育教学现状来看,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理念、场地器材设施等方面还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改善空间,值得学界探讨。师资队伍方面,应从男女性别、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学源结构等方面优化队伍结构;教学组织与理念观念方面,应重视体育课程的建设,制定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条件建设方面,应鼓励师生挖掘、开发简易体育器材,调整体育活动区域的场地布局,破解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困境。

2.1转变教育观念、加强理念认识

学前儿童在幼儿园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家长的支持、社会的监督与关注,因此幼儿园要转变教育观念,不光是抓好幼儿的课堂体育活动,还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家园共育机制,主动和家长们沟通,设计家庭亲子互动的体育活动、组织幼儿园的亲子运动会等等方式加强家长对体育的认识,充分了解幼儿园体育活动。鼓励社会第三方监督、关注幼儿身体健康教育,呼吁全社会关注幼儿体育,重视幼儿体育的启蒙。

2.2改善幼儿体育教学活动条件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公办幼儿园、小部分民办幼儿园用于体育课程教学的常用器材基本达到要求,部分民办幼儿园的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完全不达标,且缺乏专业性器材,有些器材因教师教学设计及教师专业水平的原因未能很好地运用。为了破解场地器材的实现问题,应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场地器材资源,鼓励体育教师同幼儿们一起多挖掘、开发简易体育器材;调整体育活动区域的场地布局,科学划分活动区域,把每一个区域的功能充分利用好。

3应用儿童哲学提高幼儿学习习惯

儿童哲学反对知识的灌输,倡导教育应该培养儿童的理性思维,保护幼儿好奇心,强调对话探究。因此,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需要引导幼儿与自然和生命的直接接触,触动幼儿的情感,重在启蒙和体验,由此激发幼儿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幼儿生命教育不是对生命相关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幼儿在对生命诸多事件、情境的体验中,获得对生命默然于心的理解。首先,教师要善于运用绘本对幼儿进行生命启蒙教育。绘本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将一些沉重的、深沉的话题以幼儿能够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常见的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绘本主要包括:了解自己身体秘密的绘本,《出生的故事》《我们的身体》《我不知道我是谁》;有关于感受生命温暖和感恩的绘本,《彩虹色的花》《猜猜我有多爱你》;有关于介绍生命消逝的绘本,《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奶奶的花布头》《爷爷变成了幽灵》《一片叶子落下来》《獾的礼物》等等。以《獾的礼物》图画书教学为例,幼儿园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绘本中生命教育的内涵,通过开放式问题启发幼儿思考。例如,教师可以问幼儿:故事里的獾怎么知道自己快要死了,獾常常说,不久的将来,他会走向长隧道的另一头,你觉得那是一个什么地方,獾给大家留下的礼物是什么,大家回馈给獾的礼物是什么等等,鼓励幼儿思考、讨论、分享、表达自我,让幼儿接受和理解“死亡”的概念,理解生命的真谛。艺术表达是进行生命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教师在拓展延伸活动中也可以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帮助幼儿建立积极情绪和发泄消极情绪。其次,在引导幼儿亲近生命、亲近自然的同时,要珍视幼儿的生命疑惑。如在园内开辟自然角,种植植物或者饲养小动物,平时让幼儿来照顾动植物,观察动植物的生长情况,以此活动让幼儿感知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从而让幼儿认识到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是有生命的个体。再者利用教育契机引导幼儿给死去的动物举行葬礼,使幼儿观察、讨论,最后理解死亡。这些对动植物的亲自照料、观察的直接经验,都能够唤起幼儿对动植物的关爱之情和责任感。

结语

总之,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及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等综合因素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避免出现过度发展幼儿学习习惯的极端化现象。幼儿教师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通过耐心观察幼儿的日常行为,灵活捕捉教育契机,为幼儿成为创造性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叶平枝,赵南.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原因及对策[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8):70-74.

[2]程秀兰.多学科视野中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透视[J].教育研究,2014,35(9):6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