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9
/ 2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吴俊蕊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张家庄镇张家庄小学 052160

摘要: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本文主要介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立足点——爱自己、爱他人、爱祖国。

关键词:责任心;小学语文教学;责任心 培养

正文:

近几年的教学经历让我感觉当今的小学生,大胆、活泼、求知欲望强,但由于在家里很受宠爱,自立意识和生活处理能力很差,依赖性很强,特别是缺乏责任感,生活上表现出一种对责任的漠视态度,不会爱自己,认为家长爱自己理所当然。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如何利用语文课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让学生能够爱自己、爱他人、爱祖国,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一、从语文学习中培养责任心的立足点——爱自己

爱是教育的生命,教育的灵魂。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是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立足点、出发点。让学生明白生命力是无比强大的,任何拥有生命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负责——爱自己。

读小鸡在蛋壳里孕育了生命,成熟的时候,它会自己破壳而出,奋力地挣扎着站起来,感悟小鸡对生命的执著追求;读海龟孵化出来,要靠自己的力量游进大海,历经艰险,才能走进生命的历程,感悟生命的历程只有经历才会懂得生命的可贵,才会懂得珍惜;作家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反而更强烈的呼唤生命,珍爱自己健康的生命。

在开始课题研究后,我逐步认识到语文教学必然是关注生命、珍视生命的教学。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文章中的精彩片段,设身处地的引导学生通过用心朗读,用心体会,用心表达,获得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言为心声”,朗读中,学生认识到了要珍爱生命,体验生命的喜悦,理解生命的尊严,创造生命的价值。让学生逐步明白珍爱自己的生命是一种责任,对自己负责才能做到爱自己。

二、从语文学习中培养责任心的源泉——爱他人

歌德曾说过:“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就必须让孩子懂得感念父母之爱,孝敬父母;感念友爱之情,学会宽容。学生们对身边的人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才会产生一种责任感。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是对责任最完美的诠释。

感人心者,莫乎先情。语文教材中许多诗文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传统美德,如父母情,兄弟情、亲朋情、师生情等等,这些传统美德深受人们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把这些情感充分挖掘出来,以情激情,滋润学生的心田,常此以往就会使学生滋长出对祖辈父辈的感恩之情,对同辈对他人的深厚情义。

学习文章时,通过三步走激发学生从学习中学习爱他人如何关注。首先能在通读课文后用一句话概况内容:文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然后能够在品词赏析句子的时候,感悟爱的真挚。第三步通过课文内容联系自身,懂得爱的完备是在生活中的爱的行动、爱的语言、爱的眼神……

如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先通过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难救出儿子及同伴,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再置身于对话的课堂,去与“父亲”“阿曼达”进行对话,并积极参与对话,有目的地拓展对话:当父亲悲痛欲绝地时候,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当他一次一次想放弃的时候,回想在他耳边的时候还是这句话;当他伤痕累累就要倒下,给他力量的依旧是这句话;这句话让父亲成为一座山,这句话也是山的写照,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读这句话。正是这一次次生命的对话这一细节,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恩情似海,父母为了孩子付出那么多,源于一种责任一种对孩子的爱。我们对父母要存心感激,要尽一份儿女的责任。

三、从语文学习中培养责任心的担当——爱祖国

每一篇语文课文都是一座宝藏,充分挖掘语文课文的精神价值,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是以爱国为主题的单元,首页引用了艾青诗歌《我爱这土地》中的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培养学生的爱国责任,让学生明白爱国有很多种方式:奥运健儿努力拼搏,为祖国赢得荣誉是爱国;建设者们努力工作,为祖国赢得发展是爱国,一个普通人,做到文明有礼,为祖国赢得世人的尊重,同样也是爱国。

读陆游的《示儿》,感悟诗人念念不忘的是“但悲不见九州同”;读林升的诗,看到南宋当权者们“直把杭州作汴州”,和诗人一起痛心不已;读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感悟当时的中国“万马齐喑究可哀”。学《圆明园的毁灭》这一篇课文,孩子们读后不出所料的义愤填膺起来。学习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学生明白了“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一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以毛主席的成长经历,让学生们看到了“少年强则国强”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

进一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殷切希望的责任感、使命感。更要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使命担当,努力践行“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人物的高尚品格和他们的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增强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

梁启超说:“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的乐趣。”作为一名语文教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只要,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努力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一定能促使每个学生都拥有一颗责任心。

[参考文献]

1.韩雪梅,韩雪晶.小学生责任感养成教育模式研究[J]. 吉林教育,2013,6

2.黄甫全.小学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赵宗敏,周维嫦.农村中小学生公民责任感教育的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8)—12

4.赵亚辉,张玲,许锋华.小学生责任感的比较分析及培养策略——以武汉市首义路小学为

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12):18—21

本文系石家庄市教育科学2019年度规划课题一一(2019208)《针对农村小学生实行贴近生活实际的责任教育的研究》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