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古诗词美育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9
/ 2

浅谈小学古诗词美育教学

郑志银

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古峰镇第二小学 福建省 宁德市 352300

【摘 要】诗歌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文学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中国古典诗歌的主情传统决定了它是一种美文学,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体味和鉴赏古诗词中所蕴含的自然美、情感美、友谊美。诗词所创造出的奇妙世界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而要充分体会诗词中所表达的内容和真正美的意境,让学生享受其中是有必要发掘古诗词教学中美育功能的。

  【关键词】

  审美能力 古诗词 美育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种能力的培养又依赖于对作品语言的品味。叶圣陶先生说:“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这件事看来似乎浅近,但是最基本的。就我身边的语文教学现象来看,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想应该从品味语言入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侧重于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美的情感、美的情操,同时古诗词的欣赏能够让小学生感受到古典文化的魅力,收获更多的文化知识。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充分挖掘诗歌教学的美育功能,展现诗歌的魅力。中国古典诗歌的主情传统决定了它是一种美文学,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体味和鉴赏古诗词中所蕴含的自然美、田园美、情感美。

一、欣赏自然美。自然之美历来是文人骚客歌咏的对象,并在对自然的歌颂和赞美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理想、人生观的寄托。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诗的内容,让由这些内容组成的自然山水风景图在他们的脑海中反复地出现,从模糊到清晰,让学生感知到这些景色的柔和、壮丽,是充满魅力的,诱引自己渴望置身于这些诗的境界中,进行充分的欣赏。这就是学生已经在山水诗的学习中理解了诗的内容,感知到美了。如《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教学这首诗时,要求学生查字典解释“暮、铺、瑟瑟、可怜”这些词语。由词入手,然后结合诗句,让学生理解诗中的内容,接着紧随作者逼真的描写,展开联想,让学生在脑际中叠印出一副深秋时节自黄昏到夜晚的美丽景色。学生随着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感知到黄昏时江面绿红参半的奇丽之美,以及夜晚时分江岸上皎洁幽静的清秀柔和之美。

二感受情感美。亲情、友情历来是诗人吟唱不衰的话题,翻看中国古典诗歌,这部分内容是最灿烂、最炫目的。在我们的教学中,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感受亲情的伟大,在对亲情的歌咏中,最为人称道和传唱的是孟郊的《游子吟》,没有谆谆叮咛,没有涟涟别泪,一片母爱的纯情凝聚在临行缝衣那无声的场景之中,歌颂了伟大的母爱。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中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恋恋不舍。而曹植的《七步诗》则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之间不可互相迫害,应和睦相处。在对这些诗歌的理解中,重在培养学生感恩母爱的伟大、亲情的无私,能把这种爱延展,感恩于社会、感恩于祖国,更要让学生明白充满亲情的家园是和谐欢乐的家园、充满亲情的社会是和谐文明的社会、充满亲情的民族是和谐进步的民族。这样才达到了我们学习鉴赏的目的。

二、发掘小学语文古诗词美育教学的途径

 (一)反复诵读,感受古诗词的美

有一句话叫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古典诗词教学的基本方法,贯穿诗词教学的始终。只有一遍一遍地阅读才能体会该诗词语言的美感。因此,就要培养学生熟读吟诵的习惯。

1.读准字音。古诗词中多有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对于这几类字,在学生初次感知诗词大意时就应及时提醒或纠正。如《敕勒歌》中“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字,是通假字,读xian,与现代汉语中的“现”相通,是“露出、显露”的意思,不读jian。

2.读出节奏。古诗词的音乐之美源于平仄的搭配、节奏的停连、韵律的悠扬,所以读起来会琅琅上口。学习古诗词首先要学会断句,准确掌握诗句中的停顿,这对理解诗句的大意和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能力大有帮助。在教学中,要训练学生把握古诗词的节奏形式。一般来说,四言为“二二”节奏,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七言有“二二三”节奏,也有“二二一二”节奏的,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再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同时,指导学生把诗词的韵脚读得响亮而稍长,这样,既能琅琅上口,又可以音韵优美。

3.诵出意境。教学中,通常要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将古诗词的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的场景并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从而在头脑里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古诗词浸润着作者的审美意趣,多借景抒情、凭物写志、咏史寄兴、即事感怀,又多用映衬渲染、虚实相生、动静互见、拟人比喻等手法,这些更需要引导学生去联想和想象去显现诗歌所描绘的具象。如学习《江雪》一诗,在指导学生读懂诗句大意后,可以借助图画,引导学生想象漫天飞雪,千山披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想象出一叶孤舟上,一位老者身披蓑衣、头戴斗笠,顶风冒雪,凌寒独钓的画面,从而感受一颗虽几经打击、几度浮沉仍痴守节操的坚强灵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出声朗诵,让学生进入一种声情并茂的佳境。  

(二)通过想象和联想融入诗歌意境

古诗词本身字数就非常少,已经是高度浓缩过的,如果不加引导和联想,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他们只能通过自己熟悉的字眼进行揣摩、想象。最终,学生所理解的是何情感就会与作者所表达的真实情感有所出入。因此,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教学方案的设计要尽可能详细,既确保学生的想象、推理有理有据,又能够留给学生充足的想象空间,身临其境的感受诗人当时的处境,深入的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在学习《元日》时,整首诗大篇幅的描写了当时迎接新年的景象,看似是作者记录新年习俗的诗歌,实则包含了非常复杂的个人情感。教师首先帮学生梳理诗意,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仔细体会作者到底描述了怎样复杂的情感并尝试找出能够体现情感的句子。当学生体会不出时,可以展开小组之间的讨论,让学生先想想作者写这首诗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我们这里过春节的系数与作者所描述的有什么不同,作者到底在为什么事情抒发情感呢?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大胆想象,最后由教师揭秘答案并仔细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小学生来说更具有吸引力,也更符合他们的思维方式。

(三)视听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讲解方式,古诗词的讲解自然是要先梳理诗意,看似简单的教学步骤,很多教师的做法却大不相同。有些教师会逐字逐句的为学生翻译,有些教师直接用自己的话对诗的大意进行概括,或者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对诗歌进行翻译等等。在以往的教学方式中,这些方法是被认可的,但是现如今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单纯的讲述和直给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可以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又能直观地将诗词中所表达的呈现出来,相较于教师的口头叙述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时,这首诗侧重于描述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观,在开始讲解前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有关庐山瀑布的音乐,迅速地将学生拉进诗歌所表达的环境中。

我国古代优秀的古诗词作有着高度的思想性和精湛的艺术性,要发掘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功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最大限度上做到身体力行,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方案,尽力为学生创建自然、舒适的审美氛围。


【参考文献】

1.刘梦芙:《领略诗词音乐之美--略谈传统诗词的吟诵》

2.付斐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对儿童审美能力培养研究》

3.李生林:《论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