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齐鲁乡镇,感受沂蒙精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9
/ 2

行走齐鲁乡镇,感受沂蒙精神

陈希

山东广播电视台 山东 济南 250199

内容提要:沂蒙精神是沂蒙人们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宝贵精神财富。铭记红色历史,把忠诚基因铸入灵魂,传承红色基因,把实干精神发扬光大,赓续红色血脉,把为民情怀绣刻于心。让沂蒙精神薪火相传。

关键词:沂蒙精神,理想信念,担当实干,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

由山东广播电视台电视齐鲁频道,打造的专题节目《齐鲁美丽乡镇》。全方位展现了各个乡镇的特点,展示了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的“三生三美”乡村振兴战略齐鲁样板。采访中我们所到之处,不仅感受到“美丽乡镇,魅力齐鲁”,更感受到一种沂蒙精神的力量。

  1. 一种信念

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

“蒙山高,沂水长,军民心向共产党,心向共产党——”歌声把我们带到沂南马牧池乡。抗战时期,这里是沂蒙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也是沂蒙精神的主要发源地。罗荣桓、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工作过,战斗过,这里曾涌现出许许多多沂蒙妇女的杰出代表:用乳汁救伤员战士的“沂蒙红嫂”明德英;抚养50多个将帅子女和烈士遗孤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组织乡亲们烙煎饼、送弹药、救伤员的“沂蒙六姐妹”;带领姐妹们跳进冰凉的河水中扛门板架“人桥”的妇女救会会长李桂芳--- 在战争年代,这样的事迹太多太多。她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却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党、对人民军队的无比热爱。

如今,这里建成了沂蒙红色影视拍摄基地,《沂蒙》、《红高粱》、《铁道飞虎》等近300多部影视剧都在这里取景拍摄,被誉为“山村好莱坞”。马牧池乡凭借深厚的红色文化积淀,依托沂蒙影视基地丰富的游客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注册“新立苹果”、“七彩煎饼”农产品商标,实现产品网上销售;开展红色研学和拓展训练。这条“红色专线”还被评为2020年度中国“十大最美农村路”之一。

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临沂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习近平总书记把沂蒙精神的特质概括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深刻揭示了党同人民、军队与老百姓同心同向、血肉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回答了我们的党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

“为人民、靠人民”“听党话、跟党走”,进入新时代,在沂蒙精神的引领下,革命老区焕发了新的生机。2020年,临沂市生产总值从全省第7位升至第5位;临沂机场成为口岸机场;鲁南高铁建成通车;公路通车里程超过3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8万公里,均居全省第一位;借着临沂商贸物流的高效便利,蒙阴县的蜜桃、兰陵的蔬菜、临沭的柳编等等都走出大山,销往全国、走向世界。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沂蒙精神的灵魂,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动力之源。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沂蒙精神就是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才能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沂蒙精神在齐鲁大地薪火相传。


  1. 一流的作风

勇于担当进取,扑下身子实干。

“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这是历史上对沂蒙山区的真实写照。因为经济条件落后、交通不便,临沂曾是经济落后地区之一。为了改善当地群众的生活,临沂市发展起了商贸经济,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从上世纪80年代起,山东临沂从摆地摊、搭大棚起步,到建立专业批发市场,再到今天“向现代物流迈进”;从本地居民赶集到吸引周边客商,再到覆盖全国2100个县级以上网点、通达国内所有港口口岸……从当年舟车不通的四塞之崮,到如今的商贸物流通达四方,临沂已经形成了“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全国商品批发贸易格局。

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临沂商城和物流基地时,对临沂市物流业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作出重要指示: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要加快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流通效率,推动物流业健康发展。截至2020年,临沂物流专线辐射区县数量达2780个,全国覆盖率达97.8%。

行走在齐鲁大地,成片耕地被流转发展现代化农业,物联网技术、智能化控制等技术深刻改变着传统种植模式;随着全潜式大型网箱“深蓝1号”等高端装备运用,海上粮仓也不断向深远海延伸。胶州市铺集镇是青岛的西大门,不仅从“向海要饭”转向海产品深加工,而且聚力“双招双引”、营商环境、项目建设。 齐鲁乡镇在实践中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有的依托当地资源,大力发展乡村优势特色产业,如平阴的玫瑰产业、金乡的大蒜产业、威海市文登区的西洋参产业等,都已成为当地富民兴村的好产业。有的从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入手,突出人居环境整治,同步发掘历史底蕴、特色文化优势,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文旅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走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之路,如济南市长清区的马套村、烟台莱阳市的濯村、淄博市博山区的中郝峪村等等。

弘扬沂蒙精神,就是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沂蒙精神都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政治担当、责任担当、使命担当,给我们以强大的精神感召。近三年来,山东全方位探索和实践五大振兴,坚持海陆统筹,针对沿海、平原、山丘区、滩区、湖区的不同面貌,探索乡村振兴的适宜性路径。

三、一条路线

不忘初心,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巍巍沂蒙山耸立起无私奉献的丰碑:“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是沂蒙人民支援人民军队的大爱情怀。军民情深、生死与共。人民军队为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舍生忘死、顽强拼搏;人民群众视人民军队如亲人,坚定不移跟党走---尽管时代在变,但老区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丝毫没变。

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临沂视察时指出:“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主要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跟党走,无私奉献,可歌可泣啊!”这一论断,揭示了沂蒙精神最深刻、最本质的特征。

人民群众是红色基因最广泛的传承者。近年来涌现出“沂蒙新红嫂”朱呈镕、最美拥军人物于爱梅、新时代企业家楷模赵志全、“中国武警忠诚卫士”张楠、乡村振兴的“领头雁”王传喜、临沂国际商城“拓荒牛”王士岭、新时代扶贫攻坚“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红色基因传承人。实践证明,红色基因是具有鲜明爱党、为党、护党属性的群众性基因,引导广大群众坚守精神家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够形成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如今,山东全面夯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大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在蔬菜之乡寿光市,东斟灌村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领全村370户种植五彩椒,让东斟灌成为大棚五彩椒专业村。在西洋参之乡文登,大水泊镇建立党群服务中心,整合民政,社保、药监等所有镇级公共服务事项进驻中心集中办理,实现“进一个门、办一切事”。在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菏泽单县的刘土城村、潍坊昌乐县的庵上湖村等齐鲁先进村,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加强党支部和带头人建设,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真正把群众利益装在心上,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们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党和国家宝贵精神财富。传承红色基因,贵在融入社会生活,使之成为广大群众的集体意识和行动自觉。传承红色基因,要不断结合新时代条件发扬光大,让沂蒙精神薪火相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