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互助合作性学习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9
/ 2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互助合作性学习探析

吴小颖

福建省闽清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互助合作学习是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更是培养和树立良好集体观念的重要载体。互助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引导、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活动,以促进和提升学生集体观念的有效养成和树立。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开展的探知新知、解决问题活动,实际是群体力量下的团队活动。教师要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活动策略及方法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互助合作素养培养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客体,学习活动的主体,所开展的探究新知、解决问题等各项活动,离不开学生群体的帮助和支持。加之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客观存在体,具有社会性、群体性以及自然性等一般社会属性,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其他学生个体的帮助和支持,是一种群体性的学习活动。互助合作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在学习任务下达后,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合作学习能有效地进行组员间的合作交流,能极大地促进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是一种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更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而知识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正是互助合作学习的生命力所在,它让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互助合作、体验互助合作、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互助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其本质是对人的关注,本人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现行教学纲要要求,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互助合作学习的能力及素养进行了尝试和探究,现将学习的收获进行简要阐述。

  一、安排有效合作教学情境,引燃学生互助合作的情感。初中生内心情感具有波动性和反复性。互助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善于结合教学目标及要求,设置出融洽、和谐、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和激发学生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活动,主动“投身”教学情境,开展行之有效的互助合作学习活动。

  如在教学“一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点的异同点”内容时,传统的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的过于呆板,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紧张情绪和过多的焦虑感而不利于学习。在合作性教学中,教师根据数学学科的整体性以及丰富性特性,在讲解该知识点时,采用互助合作的学习模式,设置出“某电信公司开展有奖通讯消费”的一次函数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组成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在布置完任务后,教师通常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观)、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借助图像法,观察分析图像,并通过转化,引导学生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以及反比例函数等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合作、补充的学习过程中,认识、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深刻联系,从而实现对该知识点内涵的有效掌握。

  二、重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互助合作学习 互助合作学习活动是学生借助外界力量和智慧开展的学习活动,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才能有效开展学习活动,实现学习能力的高效提升。可见,“方法”是学生有效学习活动深入推进的“金钥匙”。但长期以来,部分教师只注重数学问题的解答训练,致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互助合作学习活动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将方法传授作为学习活动开展的重要补充,搭建学生锻炼和解答问题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答过程的“回头看”,反思解题过程和方法,总结解题经验和要领,逐步形成问题解答的一般要领,从而使学生带着方法要领进行互助合作学习活动,提升互助合作学习效能。

  问题: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E、F 分别是ABCD 的边AD、BC 的中点。求证:AF 与CE 相等。

  上述问题是关于平行四边形的数学问题案例,教师在该问题教学中,采用互助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完成该问题探究解答的“任务”。学生在解答问题活动中,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教师应把学生的个别差异看成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实施动态分组教学。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组成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后,在探究问题条件的过程中发现该问题解决的关键是“正确掌握和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因此,在学习小组探究活动中,有学生提出“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根据问题条件,判定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从而进行问题有效解答。有的学生提出,可以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 ABF ≌△ CDE,从而得出AF=CE 的结论。

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不仅对问题进行了有效解答,同时为有效合作学习活动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方法论”指导。

三、强化互助合作活动引导,筑成学生互助合作素养的基础 互助合作学习活动作为学生之间开展学习方法之一,需要具有良好的学习水平和解题素养作为支撑。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活动引导,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合作学习过程的指导,对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中出现的“不足”进行有的放矢的“纠偏”工作,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互助合作学习思想和习惯。

四、互助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之间平等了关系,缩小了距离,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学生注重对研究过程的亲历,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扩大了视野,训练了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激励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逐步纠正学生为老师而学,为家长而学,为完成任务而学的错误认识。

互助合作的学生,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使同学间的友谊得到升华;同学间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形成一个团体,一种合力,互相约束,互相监督,人人为这个集体增光效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集体主义观念得以加强,提高与同辈群体交往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所以,互助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应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更主动地得到发展,得到更广泛的发展(包括知识、方法、能力及情感、态度等)。这也正是新课程理念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具体体现。所以说,互助合作学习最终是促进全体学生的需要,更是培养和树立良好集体观念的重要载体。我们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引导、指导中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和提升中学生集体观念的养成和树立。


参考文献:

[1]顾友行.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方法 [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4年07期.

[2]张亚峰.初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研究 [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年10期.

[3]赵晓英.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参透 [j] 学周刊 201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