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空间升级改造设计研究——以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9
/ 3

高校图书馆空间升级改造设计研究——以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为例

徐菁 王晓艳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陕西西安 710109)

摘要:本文以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图书馆为例,在对其进行室内外功能空间分析后,提出了空间类型多元化、空间环境人性化的改造设计策略。空间的多元性,布局的合理性以及环境的舒适性使得图书馆由外至内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功能空间;改造设计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library of Xi 'an Kedagaoxi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fter analyzing its indoor and outdoor function spac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construction design strategy of persification of spatial types and Humanization of space environment. The persity of the spac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layout and the comfort of the environment make the library form an organic whole from outside to inside.

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Functional space, reconstruction design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数字阅读的兴起在为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更多乐趣与便利的同时,也使得作为纸质文献载体的传统图书馆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针对这一情况,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简称IFLA)于2019年明确提出“图书馆空间应该激励用户阅读”,至此图书馆界为适应新的变革在世界范围内对老图书馆掀起了空间改造热潮,并积极探索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改造设计方案。

一、现代图书馆设计理念

图书馆最早出现于公元前3000年,随着历史变迁,图书馆的功能由最初的“以藏为主”转变为“以阅为主”。在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原则指导下,其空间形态也相应的从“藏阅分离”转变为“藏阅合一”。现如今,在数字技术和人本理论的加持下,图书馆又被赋予了新功能,即“促进知识流通,创新交流环境,注重多元素养,激发社群活力”。而与这一功能相匹配的空间形式当属由丹麦官方提出的“四空间模型”,如图1所示。此模型提及的四大空间分别为学习空间、灵感空间、表演空间和交流空间,其中:(1)学习空间,人们可以通过获取知识和信息来增强他们的能力,从而达到体验和探索世界的目的;(2)灵感空间,该空间可促使人们通过文学、艺术和娱乐活动获得审美体验;(3)表演空间,鼓励人们在此进行创造和表演,促使大家成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和文化的共同创造者;(4)交流空间,该空间是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兴趣爱好的人们所创建的交流场所。前两个空间主要涉及个人在社会中的感知、体验和参与,后两个空间则为群体创新营造了良好环境。四个空间相互交织、相互重叠、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出了新型阅读空间。

6242d02225041_html_616a51271a978b37.png

1 四空间模型

二、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图书馆现状分析

1.项目概况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学院图书馆”)始建于2013年,位于校园北区西侧,馆舍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共五层,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其中,一至三层为开架阅览区,是开放式的大空间,符合传统图书馆藏、借、阅功能要求;四层为小开间行政办公区。馆内共设阅览座位1000余个,馆藏图书近120万册,期刊500余种。图2为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图书馆实景照片。

6242d02225041_html_838022348ce0e6c3.png

2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图书馆

2.现状与问题

学院图书馆以藏、借、阅为主的传统功能与大空间模式,既不能很好地吸引当代大学生,也无法满足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知识交互、学术交流、课程项目的合作研究乃至课外活动都需要图书馆提供相应的空间予以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材。学院图书馆采用的是全开架阅览模式。该模式使得图书利用效率不仅不高,还占用过大空间。目前,近120万册的馆藏图书已使学院图书馆书库濒临饱和。研究表明良好的室内热环境有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而学院图书馆南向不仅没有安装用于防热的外遮阳装置,也没有在室内安装空调,致使夏季图书馆室内温度过高,让学生无法安心学习,进而降低了图书馆在夏季的座位利用率。

三、升级改造设计方案

针对学院图书馆现存的问题,最直接提升读者在图书馆体验的方式就是升级改造——从功能出发,探索图书馆的室内外空间布局,并创造出符合不同空间特点的物理环境。

1.打造图书馆室外阅读空间

对学院图书馆而言,用于激励学生阅读的空间应起于室外,并逐步向室内延伸。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作为具有“一步一景”的园林式校园,不但有条件在图书馆的室外场地中创造出能拉近人与自然距离的绿化环境,还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园林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为使传统院落意象更好地与现代建筑空间相结合,可将二层报告厅的屋面设置成开放空间,把沿水平方向展开的传统院落拉伸为竖向分布的立体院落。由此形成的弹出式新型阅读空间,易与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为图书馆吸引来更多使用者。

2.室内空间重构

学院图书馆应积极打造符合当代大学生需求的不同功能空间。

(1)展览空间。展览是一种主动向公众提供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方式。在学院图书馆一层入口门厅附近设置展览空间,可使公众与图书馆建立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传播文化的同时,吸引更多师生到馆阅读。

(2)休闲活动空间。咖啡书吧是一种以书为载体兼具咖啡厅功能的半私密性休闲场所,是时下深受年轻人追捧的新型空间形式。将一层开架阅览空间改造成咖啡书吧,不仅可以为学院师生提供一个休闲场所,还可以依托此空间开展沙龙、文化宣传和新书分享会等活动。

(3)阅览空间。人类日益增长的智慧成果势必需要越来越大的馆藏空间予以储存,而解决现有空间与图书增量之间矛盾的方法却只有两个。一是将部分文献资源数字化,这样既能节省实体空间又方便调阅;二是将地下一层设置为密集书库,将利用率极低的典藏文献存放于此,在二、三层有限的开架阅览空间中摆放内阅和外借图书。此外,设置于二、三层的馆内阅览区和借阅区在空间布局上应密切联系,并合理规划书籍获取和阅读之间的距离,从而保证读者有较高的阅读效率。

(4)学习空间。一直以来,学院图书馆最能吸引学生的地方在于其有清静的学习环境,因此在本轮图书馆的升级改造中,共提出了满足不同学习需求的两种空间形式,即:研讨室和自习室。研讨室设置于三层北部,为多个大小不等的独立封闭空间,旨在为学生们的知识交互、学术交流、课程项目的合作研究提供场地。图书馆四层行政办公区目前设置的隔间有相对独立的个人空间,可将其改造为考研学生自习室,以解决阅览室座位紧张的问题。

3.营造适宜阅读的物理环境

满足读者的感官需求是学院图书馆人性化设计的重要部分,因为它能带给人愉悦的体验和享受。

(1)热环境。图书馆的热湿环境应同时满足使用者的热舒适性,馆藏文献的长久保存和节能减排等三方面要求。根据空间大小和各类空间的主要使用时段,建议地下一层至三层南侧的大空间采用全空气送风系统、末端选用组合式全热回收空气处理器,低风速集中送风,气流组织上送上回。对以小开间为主的三层北侧和四层则宜采用直流变频多联机空调系统,空调室内机应根据各功能房间的实际情况选用风管机或天花机,新风采用热泵型全热回收新风机组,经排风能量回收及独立处理后送回至空调房间内。

(2)声环境。首先,学院图书馆的各功能空间在布局上应做到动静分区;其次,因阅览室的允许噪声级(A声级)应≤40dB,所以学院图书馆内各功能空间的隔墙和楼板的空气声隔声量应>50dB,其楼板的撞击声隔声量应<65dB;最后,学院图书馆还应在各层楼梯间增设噪声区(Noise Zone),以防止个别学生在需要紧急交流时打扰到其他学生。

(3)光环境。良好的光环境能直接影响人的阅读效率和视力健康,是保证读者进行正常阅读和学习的必要条件。无论是利用自然光源还是采用人工照明都应保证阅览空间和学习空间内的作业台面有足够照度,并不应产生不舒适眩光。颜色是影响光环境质量的要素,可以直接或间接调节人的心理和行为。将阅览空间内的墙壁、地板和书架涂上浅色以突显颜色更加艳丽的纸质文献,可有效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结语

本文以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图书馆为例,在对其进行室内外功能空间分析后,提出了空间类型多元化、空间环境人性化的改造设计策略。空间的多元性,布局的合理性以及环境的舒适性使得图书馆由外至内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图书馆是一所高校的文化、精神传承中心,通过对图书馆空间进行升级改造,不但能更好地实现其使用价值,还能助力学风建设,提高高校自身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IFLA.IFLA Toolkit for developing national literacy and reading strategies[EB/OL].https://www.ifla.org/files/assets/hq/.2020-08-16.

[2]吴建中.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3):7-10.

[3]Danish Agency for Libraries and Media.The Public Libraries in the Knowledge Society[EB/OL]. https://slks.dk/fileadmin/publikationer /.2020-08-15.

[4]束漫,洪芳林.图书馆建筑空间促进阅读研究——以北美地区图书馆设计最佳实践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4):4-12.

[5]闫伟东.面向未来的图书馆建设实践研究[J].图书馆建设 ,2021(4):145-154.

[6]唐磊.现代图书馆的功能变化及建筑设计要求[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1(4):12-13.

[7]姚春美,苏瑞竹.新加坡图书馆空间的现代性特征述论[J].图书馆,2021(6):99-104.

[8]张为民.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建设中的“四个现代化”分析[J].办公室业务,2021(36):172-173.

[9]邓皓,黄佳伟,徐伟,彭然.根植传统与走向现代——武汉地区图书馆建筑的百年演变[J].华中建筑,2021,39(8):19-26

[10]朱子彦,赵云峰,李硕,吕明.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设计再造研究[J].山西建筑,2021,47(7):16-18

[11]朱子彦,姜文,葛争红.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设计方案研究[J].山西建筑,2021,47(8):13-14.

【作者简介】徐菁(1987.02-,女,汉族,湖北省江陵县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绿色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