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美育思想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指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30
/ 2

新时代美育思想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指导

葛娅婷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濮阳 457000

摘要:高职院校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就要加强思政教育的力度。美育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教育,也是一种艺术活动。高校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发展的过程,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能够切实地扩展思政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创新思政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课程思政背景下将美育融入思政教学中,丰富并拓宽了思政教育的内容视野,进一步增进了学生美的感知和认同能力,进而使思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学生的接受度更高。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深化改革和全面升级应当深入分析美育特征,从美的教育角度汲取优势,提高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从思想塑造、人格引领等方面发挥教学引导作用。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美育思想

引言

美育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教育,对高校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教育。同时,美育教育也是考量高校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体现了高校的文化底蕴和育人理念。思政课中运用美育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重塑美的客体认知方式来实现优秀思想政治价值观念的感受和认同。因此,教师在美育与思政课协同中,需要从多个方面来拓宽美的内涵,使美的认知能够更全面地覆盖思政内容。

1新时代美育思想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指导作用

1.1增强文化自信

随着时代发展,高校美育首先彰显着增强文化自信的价值,因为美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传承文化,让当代大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大体上讲,大学生即将走出校门,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弄潮儿,他们往往掌握着前沿知识和先进理念,毕业后直接将新知识带到工作岗位中,若能以美育培养其文化自信,则会让他们影响更多的人,确保全民文化自信的增强[1]

1.2提高高校思政课成效

美育融入到思政教育全过程,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手段。美育在思政课中可以依靠感染力强、生动活泼等优势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潜能,自觉发掘自身潜能,在感知指引下从事物中发现美的本质,从而完成美的熏陶和洗礼;可以克服思想政治教育的枯燥性等缺点,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参与到道德实践中,建立对美的认知和理解,从中找寻到积极向上的动力源泉。美育的这种以情动人、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对感受美的能力和方法,深受学生喜爱。

1.3提升受教育者道德情操

美育具有特有的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美育特点是以情感人,在起潜移默化中将情感转化为信念,成为人们的内心信仰之后,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心理的接受和认可会长久地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语言及观念,支配着人的行为。良好的美育能够把学生心灵中关于美的抽象概念升华为一股内在的道德力量,然后反过来进一步约束学生的道德实践,最终让学生内化出人文情怀与审美素养,实现知情意的统一,学生道德情操的提升离不开美育,思政教育必须借助美育这一有效方式得以提升[2]

1.4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美育工作过程中,它可以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尤其是美育所拥有的各种各样的确文化及艺术形式,可以让学生的政治素养、道德素养、情感素养、身体素质等得以全方位的提升。由于美育工作涉及一定的审美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审美实践中增长见识,感知并联想主观世界,养成健康的心理,同时以正确的眼光正视劳动,并在此基础上热爱劳动,不断从中发现美,以美的感受愉悦身心。不难想象,当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价值观正确时,则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各种具有意义的事情,真正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2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2.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成为现代教育理念最主要原则,是学科教育应当坚持的核心,也是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通道。一方面,教育者需要认识到美育在实现思政课以人为本的目标中,彰显出的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重要特征,进而在教育活动中遵循学生主体的现实成长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并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思维特征,寻找到合适的教学切入点。另一方面,要通过以人为本理念挖掘学生潜力,协同美育后,要从美的视角出发,发现学生、鼓舞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人际关系理念,更好地投身到大学学习生活环境之中[3]

2.2根据美育学学科

“美育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需要给与充分认识;建议在全国高校挖掘美育理论研究人才和推进美育师资队伍建设,推动“美育学”学科建设;建议在“美育学”二级学科下设置艺术美育、美育学理论、学校美育、社会美育四个专业方向,以支撑“美育学”学科建设。2020年8月,教育部通过了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指委”委员名单。同时,也公布了高校美育“教指委”的主要职责,可对高校美育教育教学基本规范、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以及高校美育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行研究,做好高校美育工作的调研、检查、督导、评估等工作,向教育部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教育部在艺术学一级学科下设的“美育学”,其目的是希望通过美育学学科建设,利用美育课程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来弘扬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大学生追求美与创造美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2.3创新思政课

高校教师首先需要更新旧有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教学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从心理层面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采用学生常用的“话术”,将理论知识以趣味性、视觉性的方式进行呈现,学生则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课程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要丰富思政课中美的形式和内容,例如鼓励学生采用社会实践的方式,进行社会采风,了解社会现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社会中和谐文明的美的发现来反思社会当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以此来引入思政课的课程内容话题。或者在学生内部组织成立研讨兴趣小组,借助小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4]

2.4优化美育激励机制

高校需要积极探索科学、全面的美育激励机制。通过院校、年级、专业等多个层面的资源整合,探索建立完善的、多元联动的美育育人培养和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参与美育活动的积极性,进而实现“以美化心,以美育德”的思政教育目标。并通过反馈和总结,不断改进和优化美育育人课程、实践平台、工作机制,提高美育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2.5构建美育师资力量

开展高校美育工作过程中,学校也要为学生安排最优秀的美育教师来上课,以便保证美育课堂质量达标,所以打造优质的美育师资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当前各个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交叉学科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学校优质美育教师的培养,不仅要提升美育教师的美学知识,还要将美学知识传授给其他相关的学科,让更多教师了解美育学科,深入学习美育学科,这样才能有效地将美育知识与专业课程更好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审美化”强的美育教师队伍。只有这样,高校美育工作就不会缺少优质教师,而且也会涌现出更多懂得多学科融会贯通的美育教师,从根本上破解美育工作的瓶颈问题。

结束语

美育是教育系统当中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文化领域,对于美的体验、感知和认同作为树立道德品质的基本通路,受到广泛重视。高校美育教育的要求则是对在校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培养,使他们在生活中积极开展实践,完成对真善美认知的有机统一,树立起贯彻美育观念的人生理想,落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冯培,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J],中国高等教育,2019(03).

[2]周凤云,大美育与现代人格的塑造[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04).

[3]刘钰涵,刘茂平.高校美育与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融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6):3.

[4]鄢显俊.论高校“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实践误区及教育评估〔J〕.思想教育研究,2020(2):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