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资助视角下的助困学生案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30
/ 2

精准资助视角下的助困学生案例分析

郭志亮

杭州师范大学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我是一名新任的辅导员。我怀着对学生工作的热爱和热情,投入到了学生工作的一线。然而在实际工作当中,我很快发现了学生工作的不易。不管是大事小事,只要是事关学生的,都必须尽心尽责。此前我并未想过,做学生工作,需要这么多的素质和能力。如困难帮扶,在我的认识中,只需要对困难学生进行经济资助即可,从没想到过就看似如此简单的一项工作,也蕴含着育人的道理。

关键词:精准资助;助困生;案例
助困工作是虽然是一项不太显眼的工作,但做好这项工作绝不是容易的。首先是贫困生认定方面。助困的第一步是发现和辨别出真正的贫困生,并给予其贫困生资格认定。这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实际情况是,其一、有部分学生并不贫困却要申请贫困认定,而贫困的学生由于自尊心等原因,又存在着不申请的情况。其二、仅仅凭学生填写的表格材料来判断其家庭经济情况,并不准确。比如有的学生是单亲家庭,但可能其家庭条件优渥。综上,要做到精准助困,必须建立在充分的对学生和其家庭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将国家的助困钱真正送到需要帮助的同学和家庭,那就需要负责助困的辅导员、班主任要本着高度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排摸了解申请家庭贫困学生的真实家庭情况,认真参考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最终给予贫困认定。

第二方面是扶贫与扶志、扶智的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所谓扶志,就是要淡化贫困意识,树立摆脱贫困的志气,增强摆脱贫困的信心,就是要有强烈的去贫困的想法和愿望。所谓扶智,就是要加强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就是要找到从根本上拔穷根的办法和途径。党的扶贫方针体现在学生助困中,就是不仅要解决学生经济上的困难,而且要解决学生思想上、心理上、学习上等各方面的困难。贫困生除了家庭贫困,往往存在着自卑心理,导致人际沟通能力不足,学习成绩不佳,难以正确认识自己,这极易造成在关键的大学时期没有确立奋斗目标和方向,没有发展好自己。

由于我刚接触工作不久,因此还没有太多案例可讲,下面我介绍一例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家庭困难学生事件的处理。这名学生是刚入学的新生,通过他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和勤工助学,便能够初步判断其是家庭困难学生群体,且是新生群体。在开学不久,这名学生就主动来办公室找我,说希望能够尽快参加勤工助学。当时与他交谈,我发现他的说话不流利,因此语速很慢,而且低着头,眼睛四处张望,显得很紧张。由于这名学生当面找我,我便对他印象很深。之后,我发现他参加了我学院的先锋班。而我正好是先锋班的指导老师,在初次见面会上,他说他从不玩游戏,很爱画画,和人交流少,几乎没什么朋友,希望在这个群体中认识朋友。我当时便判断,由于家庭困难和说话不流利的原因,导致他的自卑;另一方面,他积极参加社团,说明他渴望能够展现自己,渴望与别人交流。

没想到的是,不久之后班助和我反映说,这名学生每天和她聊天,说想回家,不想上学了。这说明,该学生在开学之后出现了适应性问题。在之后的了解中,我得知这名学生在宿舍基本不说话,不与人沟通,基本上是独来独往,所以这样的学生是非常需要持续关注的。他不仅家庭贫困,而且是心理自卑。所以对于这类学生,做好资助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扶贫更要扶志、扶智。家庭困难学生身上有许多优秀的品质,他们生活节俭、独立性强,在学习上也很刻苦。然而家庭条件导致的自卑,让他们中的很多人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不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长期的自卑情绪中,导致了学习的退步和人生目标的丧失。

我通过其家人了解到,该学生家里只有父亲一人工作,收入微薄,他小时候常被别的同学欺负,没什么朋友,就爱一个人画画。这次他远离家庭去上学,他们父母是很担心的。而还有一点是令我没想到的,该生心理存在一定的问题,有过抑郁症。我当即意识到,他受欺凌和患抑郁症的这两点,对于他个人的人际交往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因此,这名学生可以说是家庭困难和心理困难兼有。我在请教了心理辅导员前辈和心理咨询站的老师后,便很快开始了和他谈心谈话。

我首先从兴趣爱好谈起,问他有什么兴趣爱好。当他谈到他喜欢画画时,我便鼓励他坚持自己兴趣爱好。出于对学生自尊及隐私的考虑,我并未提及抑郁症这一点。而是从以下三方面谈:

  1. 我跟他讲,家庭条件不是自己能决定的,但是人生前景确需要自己创造。国家有很好的资助政策,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等都可以帮助你顺利完成学业,不必为了家庭贫困而苦恼。但是我们要对得起国家的资助,要努力学习,努力成为优秀的人。

  2. 大学里有很多优秀的人,要想认识他们,我们就得敞开心扉,打开胸怀,多参加活动,多和人交流。比如你和舍友要多多聊天,一起上课,一起吃饭,这都可以增进感情。

  3. 正好学院现在举办责任伞大赛,你会画画,正好可以参加的,老师很看好你哦。在谈话后,他便表示要报名责任伞大赛。我也叮嘱了其舍友,让他们在生活中多主动与他交流。比如舍友要主动叫他一块上课,一块参加活动等。我也顺利地给他设置了勤工助学岗位,在他班主任的实验室兼职,这样能够加强班主任对他的了解和关注。在一段时间后,我得知他在责任伞大赛中获得了三等奖,他也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那一刻我感到非常欣慰。

这件事情给我的经验是,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群体,除了给予经济帮扶外,更重要的是心理、思想上的内在帮扶。这个案例所得出的经验是:

  1. 对于特别困难学生群体要做到充分了解,尤其是其心理状况是否健康,家庭关系是否和谐,是否有长期的自卑心理,是否能够融入集体生活等,这样才能在帮扶中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 最好能够通过一些活动,让贫困生能够更多地接触群体,让其打开心扉,减轻他们的自卑心理,从而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3. 正好利用资助,激发他们的学习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要让他们认识到要对得起国家给予的资助,要努力学习,提升自己。

  4. 要持续地对贫困生给予关注,定期了解其学习、生活等的状况,以便你能够及时给予帮助。我院为重点贫困生设立了党员联系班级、联系寝室、联系学生,即三联系,要求教师党员们常联系、常关心、常帮扶。

如今,半个学期过去了,这名学生也适应了大学生活,心理状态稳定,上学期成绩绩点排名班级第三。而且他作为先锋班的一员,也活跃在学院和班级的各项活动中,也在课余时间继续进行勤工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