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30
/ 5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孟祥琦 于爱涛 赵楠

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 200240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240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 200240

摘要:一直以来我国对于教育问题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为了促进全民综合素养的提高,国家不断推进高等教育普及程度,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到高等教育。国家将教育置于顶层设计中,不断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高校思想教育有效性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渐融入到了大学生日常生活及学习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利用网络社交软件进行交流与沟通,通过网络渠道获取大量学习资源,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传统教育地位受到了抨击。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大学生随时随地可以接受全球各个地区的信息,浏览不同的网页,获取自己要想的信息。网络时代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资源的同时,多元化的文化也在改变着大学生的认知、思想与行为,大量消极信息侵蚀着他们的信念,无形之中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而本文通过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的分析,探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且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创新建议。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拥有手机的网民占总人口的90%以上,截止到2021年3月,全国范围内网民群体中,大学生所占的比例达到了30%以上,网络已经逐渐成为了大学生日常学习、交流、信息获取重要的手段,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在为他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多元化文化融合中消极思想也在慢慢侵蚀着大学生的意志、信念及行为。网络环境下最大的特点是开放性、虚拟性、言论自由性、信息传播有效性,海量的信息确实也为大学生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资源,热门咨询、娱乐花边新闻、各种各样的社交平台及软件都成为了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一部分,同时也有一些非法分子利用网络手段动摇大学生思想意识,消极视频、低俗文章等向大学生传播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使得本身社会经验缺乏,身心不成熟的大学生偏离了主流思想,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受到较大影响。而此时给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极其关键与重要了,所以高校应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积极应对挑战,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内容,运用网络技术,提高大学生是非分辨能力,做到自觉抵制网络中的不良诱惑,引导大学生正视网络虚拟环境下信息的传播。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进行了分析,通过给予的几点建议,希望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方法、新思路。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在虚拟平台中实现信息的发送、接收、共享,信息发送者既是传播者,同时又是接收者,多重身份,在海量信息传播过程中,资源实现了有效共享。网络时代,家庭、社区、学校以及社会大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大学生作为重要的群体,对于网络这一新兴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本身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所以,网络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了大学生群体交流、学习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也不断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方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生非常重要的学科,其侧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而网络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较大的平台,使思政教育发展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分析:

一是便捷性特点,网络最大的优势便是即时性、快速性,大学生可借助网络平台、系统、软件快速接收到丰富多样的思想政治学习资源,足不出户便可以掌握最新思政资讯,而这也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所无法达到的效果,也可以说是对传统教育缺陷的弥补,大学生学习实效性提高。

二是互动性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良好品德的培养,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可通过线上教学实现随时随地交流与沟通,互动更加频繁,知识获取更加丰富及时,对于大学生个体人际交流能力的强化具有促进作用。

三是多元性特点,网络环境是开放自由的,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网络平台中投入的信息是多种多样的,有视频、文字、动画、图片等多种形式,内容更是良莠不齐,海量的信息中既包括国内外比较热门的新闻资讯,同时也有人们发表的各种各样评论,错综复杂的信息,丰富的内容,很多都未经过认真筛选便投放到了平台上,而这些信息中难免掺杂一些消极思想、拜金主义,这些不健康、低俗无趣的思想会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带来消极影响,无形之中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一)为大学生创造了便捷的学习空间

一直以来我国教育都是以传统考试体系作为重点,而且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非常大,再加之我国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老师以及家长对于学生的成绩与分数都非常重视,进而导致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教育教学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整堂课下来老师辛苦的备课,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云里雾里的听,对于讲解的内容根本没有兴趣,学习的效果也并不理想,而这种老师主讲,学生只负责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需求,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大量信息与数据涌现,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再仅仅依赖于课堂、老师,网络平台中的线上教学逐渐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视野中,生动的图片、热门的话题、平等的交流与互动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主动性增强。通过网络渠道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喜好查找信息,掌握更多的知识,视野更加开阔,网络教育新模式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带来了较大的便利性,学习的空间无限扩大,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二)提升了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思想政治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对老师产生畏惧心理,即使在课堂中有问题或者有歧义也不敢表达出来,更不会主动去发问,课堂中很少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将自己看法、观点说一说、讲一讲,大多数都是老师讲,学生听,偶尔老师提出问题,也是全班同学一起回答,或者由老师点名回答,此种模式不仅不利于收获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由于学生参与度较低,知识掌握程度也会受到影响。但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截然不同,其提倡的是言论自由,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网络教学人人平等,师生能够和谐且平等相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动力,乐意并且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与老师、同学一起探讨同一话题,听一听别人的观点,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在相互借鉴与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运用网络教学与学习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热情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习热情越来越高,学习有了动力。

(三)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思想政治传统教学过程中,大学生以课本知识的学习为主,理论知识学习与了解往往都是通过教材、图书馆,自己查阅相关资料以后获得,在遇到问题时也会有部分学生主动请教老师,而本身工作就非常忙的老师很难在较短时间内给予学生回复。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就可以运用网络平台、系统、社交软件优势实现高效学习,在平台中师生可以相互提问,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而老师也可以将更加便捷的学习方法告诉学习,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老师可以准确掌握学生学情,及时为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帮助以及引导他们在较短时间内突破学习瓶颈,学习效率、质量会越来越高,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网络信息的传播打破了时间以及空间上的局限性,海量信息存储功能更是非常强大,这也是传统媒介所无法比拟的。思想政治传统教学中,极大程度受到了信息传播形式的约束,有限的信息量难以满足大学生知识获取的渠道。网络环境下大量信息通过技术储存于平台上,实现了无限度的扩大,虽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为思政教育信息扩展带来了便利,但是如此多的信息中难免会有一些消极思想的混杂其中,特别是网络信息发布不受限、无门槛、去中心化、即时性特点使得大学生难以在海量信息中分辨真假,反而带来了更多的质疑与疑惑。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想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播优势,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关于如何将这些良莠不齐信息进行分析、剔除、过滤成为了重点,大学生在海量信息中很难做到高效筛选有利于自身成长与发展的信息,筛选信息、确保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接触到的都是一些积极向上的思想,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网络环境下塑造了一个全新的社会,而这个社会又与现实社会有着较大的区别,虚拟性、交互性特点突出,完成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方法及内容,这无疑也使得传统思政教育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客观、方法、内容以及目标的设置都是显性存在的,价值目标、情感导向性明显。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较为隐蔽,本身处于虚拟空间内,大量网络信息又呈现出碎片化,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认知水平,但是社会经验缺乏,身心依然不够成熟,是非分辨、独立思考能力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网络环境下人员较多,思想各异,一些不法分子开始通过网络平台宣传一些低俗思想、意识以及价值观,大学生极易受这些信息的蒙蔽与迷惑,难以做到深层次的思考这些信息背后的意图,开始盲目追随,对一些虚假信息、言论亲近、信任、认同,价值观逐渐发生变化,失去了原有正确的判断力,挑战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无疑也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难度。

(二)网络空间的“集体狂欢”对思想政治教育整合力进行挑战

网络环境下信息制造、传播、接收都处于虚拟状态中,人与人之间无需面对面依然可以实现畅通无阻的沟通,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众权利意识通过网络平台等各种渠道呈现,由社交软件微信、QQ至微博,视频软件抖音至快手,强大的互动性使得受众开始进入“集体狂欢”模式,大肆发表个人观点,情绪化的内容也开始铺天盖地而来。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个性张扬,喜欢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网络环境无等级、无权威划分,人人平等,言论自由,给予了大学生个人情感、语言表达充足的空间。在当今网络高速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这一虚拟平台肆意发泄个人情绪,将其视为“情绪发泄站”,从中获取情感上的慰藉。例如网络平台中很多视频软件经常会弹出一些信息,此互动形式将大量用户聚集在平台中,无阶级、贫富、年龄、学历之分,大家身份都是平等的,对话、交流可以无所顾及,而一些人为了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将真实的内涵、故事情节颠覆,以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形式出现,而其中很多内容都在迎合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所以很多大学生都非常愿意参与网络狂欢。在这些网络平台中很多人诉求中也没有涉及到政治观点、意愿或者阶级思想,主要是以娱乐为主,但是大学生群体长时间、无节制的参与这种“集体狂欢”,思想难免会受到影响,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也是较大挑战,进而影响到教育效果。

(三)从“现实”到“虚拟”的阵地转变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布局

思想政治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内容,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可以控制,课堂是重要平以,社团、社会实践活动则是非常关键的辅助手段,政治方向、价值取向也较为明确,具有较强的引导性,老师可以借助自身坚定的政治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给予大学生整体有效的引导。而大学生作为主要的知识接收者,知识获取渠道很单一,接触外界的机会又非常少。网络环境下其开放性、海量的资源都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机会,提供更大的舞台,虚拟的环境下,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无需面对面交流,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是所接受的教育、思想以及理念又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并且呈现出碎片化,极易使大学生过度依赖网络信息,而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这一重要的平台逐渐被网络平台代替,影响力逐渐弱化,课堂教学模式正逐渐被瓦解,由现实向虚拟化发展。

四、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氛围

1.强化网络信息监督管理力度

最近几年,我国在网络治理方面的力度以及水平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监管也更加规范化,这也充分表明了国家在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的能力。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离不开高校这一主阵地作用的发挥。第一,加强网络信息监督管理,习总书记曾指出“各级部门要自觉履行监督管理责任,依据法律法规强化新兴媒体管理力度。”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播很多也涉及到了政治层面,导向功能明显,具备较强的煽动性,所以要从根源将遏制消极思想、信息的传播,反复筛选网络信息。而政府也要加大网络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力度,强化大学生群体保护;构建相应的举报、监督体系,确保受众举报途径更加畅通,在共同努力下,形成监督合力,阻断虚假信息传播渠道。

2.充分发挥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作用

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应该充分发挥其意识形态引导作用。第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明确政治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中的传播。第二,将传播渠道创新,借助自媒体平台,采用不同的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无形之中受到正确思想与文化的熏陶、感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使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根据学生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融入其中。第三,充分发挥学生代表的作用,借助其影响力、带动力影响全校师生,发展一批具有威望的学生网络意见代表人物,将其视为学生与学校间的交流纽带,及时听取学生代表建议,听一听大多数学生价值诉求,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进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3.建设校园网络文化新品牌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作为主要的组织者、实施者以及引导者,应该准确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号召力,将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品牌建设融入校园文化中,借助校园文化强大影响力,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政策方针等理论。以高校辅导员为重要的人员组织,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团队的构建,将辅导员工作范围扩展,强化互动、学习与交流,将优秀的人才纳入网络思政教育体系中,促使团队中个人专业优势的发挥,相互借鉴、扬长避短,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完善,确保思政教育环境更加优质。以高校辅导员团队专业知识、人格魅力,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不断完善,突显思政教育时代特色。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参与主体,所以也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学生代表可以参加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建设,通过网络渠道宣导正确价值观、个人正面观点、情感经验,在对自身道德修养、行为进行规范的同时,强化与学生的交流合作,带动以及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由于学生与学生间会有更多的话题可谈,所以通过学生代表的引导性,不仅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活力,而且这些学生思维活跃,随时可以迸发出新想法,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创新思路,为校园网络文化新品牌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和完善网络教学平台

1.建立资源共享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是比较突出的优势,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想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就要构建共享平台,使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不断拓展。大量信息为思政教育提供了较大的便利性,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所以要以网络开放性、平等性特点为依托,老师与学生间借助网络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的合理运用,所以通过构建以及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网站的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优质学习资源,知识的获取不再依赖于课堂,而是拓展到网络空间。

2.强化与媒体的密切联系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网络社交软件、平台融入到大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例如微信、微博、QQ、快手、抖音等,为大学生个性展示、交流沟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的频率非常高,为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思政内容融入其中,定期推送与思政相关的资讯、信息,强化师生交流,有利于老师对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及掌握。

3.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系统化的整体,其中涉及到的主体有很多,不单单只是某一部门、某一个体的责任,要想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目标,需要构建多元化协同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各主体作用,在共同努力下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达成。政府、社会、高校、老师、学生、网络等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教育理念提出以后,协同育人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点,只有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开展,有效落实。

(三)构建多元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需要思政课老师掌握网络大数据相关知识,能够做到灵活运用网络技术、系统以及软件,通过网络渠道收集整理与思政教育相关的资源,深层次挖掘素材中的优质案例,进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除此之外,思政老师还要大数据分析、处理、利用意识,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变化、身心发展规律,为构建多元化大学生思政教育课堂提供保障。

一是要将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同时还要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参与积极主动性。习总书记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的提出,在“四有好老师”中明确了一个好老师应该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而思想老师作为大学生正确三观培养的主要引导者,应该认真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增强社会主义意识,承担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教学资源不断整合,根据大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精心选择思政教学内容。除此之外还要明确自我定位,能够准确分辨网络环境下海量数据的真伪,进而做到快速从大量数据中捕捉真实信息。在对资源整合时,要时刻关注党建新理论、新政策、新思想,能够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将其融入到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的同时,为大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氛围。与此同时要给予学生正确引导,使能够分辨信息真假,运用网络渠道自主收集整理正面信息,自觉抵制消极思想,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及利用,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学活动。

二是紧紧抓住网络平台优势这一良好机遇,构建线上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思政老师要有敏感的政治感知力,充分利用一些重要事件、重点活动、具有教育意义的节庆日等机会,通过网络平台开展不同主题的思政教育活动。比如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上下都在庆祝党的百年华诞,思政老师便可以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铭记历史,展望未来”、“百年华诞颂党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为主题,开展爱国教育活动,学生可以以绘画、诗朗诵、征文、手抄报等不同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此之外,思政老师还要细心观察学生一举一动,总结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分层次、分阶段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官网中推送不同类型思政内容。例如针对刚刚入学的新生,可以将教育重点放在和谐人际关系处理、校园文化宣传等方面,引导新生尽快熟悉学校新环境;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则将重点放在就业指导、实践活动方面,在推送的过程中语言使用要简单明了,重点突出,可以使用当前大学生耳熟能详的网络用语,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注意,愿意读,愿意看,愿意学,进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三是线上线下有效结合,强化师生交流,打造良好互动平台。网络环境下,思政课老师可以通过微信与学生交流,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针对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的问题,老师可以充分利用传统课堂优势,采用举案例、摆事实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讲解。在线下收集整理大量教育素材以后,可以通过视频直播的形式在抖音、快手平台上进行宣导,学生可以针对老师讲解的内容线上反馈自己的不同看法、想法,师生间共同探讨,共同思考,共同将问题解决。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促进了师生间良好的互动,而且拉近了关系,弥补了传统教学闭塞的交流缺陷。

结语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无法阻挡的,标志着人类文明向前迈了一大步。但是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正反两面的,既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环境下同样也是如此,它改变了人们学生、生活以及工作的方式,带来了较大的便利性,人与人之间沟通实现了智能化,大学生知识的获取渠道日益丰富,视野不断拓宽。但是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三观逐渐形成阶段,虽然思想非常活跃,对于新鲜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但是独立思考能力欠缺,难以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判断主流思想,所以容易陷进消极信息漩涡中,盲目追随。所以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就在于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优势,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挑战,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构建多样化教育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有效结合,紧紧抓住时代快速发展中网络创造的机遇,坚守教育主阵地,巩固网络意识形态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促进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高,做到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

参考文献

[1]李杨.网络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记者摇篮,2020(9):52-53.

[2]聂勇.网络亚文化影响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探析[J].河南工学院学报,2021,29(4):59-63.

[3]孙雪,陈梦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中国报业,2021(10):76-77.

[4]张兵.基于网络生态环境优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才智,2018(24):64-64.

[5]苗青.大数据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丝路视野,2018(4):26-26.

[6]李永璐.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女报:家庭素质教育,2020(3):0040-0040.

[7]戴志,封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策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1):147-150.

[8]贺莉莉.网络舆情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34(2):24-29.

[9]吴文浩.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1):161-162.


姓名:孟祥琦出生年月1982.10性别:男民族:汉籍贯:辽宁学历:博士职称:讲师毕业院校:上海交通大学毕业专业:固体力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位: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

通信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5-403

邮政编码:200240


姓名:于爱涛出生年月1985.010性别:女民族:满族籍贯:河北

学历:硕士职称:讲师毕业院校:上海交通大学毕业专业: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化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位: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邮政编码:200240


姓名:赵楠出生年月1983.07性别:女民族:汉籍贯:辽宁学历:硕士职称:助理研究员毕业院校:上海交通大学毕业专业:生物工程研究方向:高教管理工作单位: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

通信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

邮政编码:20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