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沈阳一宫两陵的传承与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31
/ 2

关于沈阳一宫两陵的传承与应用研究

冯雨凡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 沈阳 110168

摘要:沈阳有着"一朝发祥地,三代帝王城"的美称,一六二五年努尔哈赤扩建沈阳卫城后,这座古城历经兴衰,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一宫两陵"可以作为沈阳市历史的重要见证,以建筑史学的视角来看,可以抚今追昔,以建筑遗存凭吊古人。本文主要以沈阳故宫建筑群等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沈阳一宫两陵景观的保存和延续,及其在当代生活中的运用和创新。并根据出现的问题,给出处理的方式与战略并对今后发展趋势给出了可观性的预测。

关键词:一宫两陵、清文化、改造更新、保护修缮

随着沈阳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的冲突日益增加,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传承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近年来,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古城结构的重塑和修复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普遍现象。虽然由于道路与建筑物的大量增建,历史街区也面临着建设性损坏。所以,关于如何协调历史风貌和旧城改造与更新之间的互相关联,以及如何在促进古城发展,解决人民生活需求的同时对历史文明进行保存和弘扬,是本次研讨的主要课题。

一、简要研究

沈阳故宫的主体建筑物都是木构架,并以油饰彩绘作为内部装饰,在二零一三年五月,原沈阳故宫博物院建筑完成了规模较大的一次维修,将重点对原沈阳故宫博物院建筑的木构架、外墙等方面进行了维修。二零一七年,对原崇政殿内檐彩绘的保存以及外檐彩绘进行了修缮,包括大清门、原崇政大殿、原左翊门、右翊门、原大政殿等五座建筑物。在修复建设的同时,仍面临着内部功能格局紊乱,历史风貌建筑老化现象严重,以及施工品质变差的问题。

二、现状 

   一宫二陵都是沈阳最富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群,但街面现状建筑存在着破败迹象,且部分立面缺少连续性,整体空间变化也比较贫乏。鉴此,政府应当注意保护沿街具有史料价值和现状质量较好的历史建筑物,并修复和挖掘富有地方特色和史料意义的历史院落、公馆、驿站、等古建筑。外国传教士所留下的大量西式宗教建筑也仅仅分布于方城外散乱的几点,但方城里仍然延续了我国传统的宗教建筑特点和古城景观。不过,这些外国的传统文化还是对沈阳市的历史风貌形成了一定影响。

方城地区是沈阳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现在的城市核心之一。其内部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方城内部的沈阳路作为故宫的主要入口路和沈阳市唯一的一条清文化街,两侧建筑多以仿古为主。方城地区现状的传统社区结构基本解体,居住和商业成为功能主体,古城风貌淹没于现代化的建筑中,大大减弱了古城魅力。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过大,交通网络有待提高。可以看出方城地区更注重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是典型的注重物质空间的保护,而忽视了社会空间的保护,致使生活网络破坏,下一步方城地区应该加紧对于历史街区的整体性保护,尤其是历史街区的社会空间形态保护。

三、存在的问题

(l)虽然传统格局犹存,但整体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人们对历史街区的复杂性缺乏认识,强行改建为现代建筑物后,对整个城市街道风貌与自然景观形成了严重破坏,更受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对历史人文街区也没有充分的重视。许多传统街区未经统一规划、设计的违章拆建、加建、改建现象普遍存在。此外,沿街商铺店面形式色彩混杂,导致整体环境混乱,原有的传统街景被严重破坏。

(2)街区内基础设施缺乏

基础设施的技术性和功能性都很强,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与改善,因此十分重要。因为一方面资金需求量大,另一方面历史街区中的街巷通常曲折复杂,地下空间可利用率低,给基础设施的完善与更新带来相当的困难。最终的结果是导致街区内年轻人口的大量外迁,街区活力降低,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3)资金问题

资金问题,也是影响沈阳一宫二陵等历史街区维护和整治工作无法正常高效进行的主要原因。历史街区的维护和整治工作,不但关乎着社区内的历史建筑物的保存与修复,最关键的就是要解决社区住户、单位的动迁费用、设施的建设费等社会实际问题,历史街区的维护工作虽然对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拉动效果,但由于对历史街区的维护本身并没有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再加上政府目前体制、观念和管理模式的滞后等原因,所以对外商和民间资本都没有吸引力,从而导致历史街区的保护实践上遭遇了困难。

(4)历史文化发掘不足,并且破坏严重

对历史街区底蕴的挖掘不够,导致宝贵的历史人文资料没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对历史街区的损害十分巨大,由于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功能结构的调整,使历史街区内固有的人文气氛、凝聚力、商务气息等逐渐减弱。

(5)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形象混乱

沈阳历史街区没有统一规划,尚未进行专业的城市设计,城市中的街景、广告

标识、绿化小品等方面混乱,历史街区的特色性反映不明显,缺乏统一协调性,同

时历史街区中的配套公共环境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和维护。现状大多历史街区均处于一种消极的保护状态,不破坏也不保护,听之任之。

四、应对策略

严格维护中国传统建筑格局和地域特点,在整治改造过程中也应当尊重最原始的清文化建筑风貌。在保存历史人文建筑遗存,再现沈阳特色历史风貌的背景下,采用前沿建筑设计理念和现代建材及手段,打造既符合沈阳市老城区清朝风貌特点,又能改善当今老城面貌,提高市民生存条件的社区。在全面达到地方文物古迹保存需要的前提下,使地方文物古迹地区的潜在历史价值得以合理使用,为地方传统文明建设提供适当场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服务,并实现一定的城市功能要求。

结论:平衡发展的观念运用于城市的建筑,可以看作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而体现一个和谐的秩序。在这里所要求的是均衡的进步,而不仅是经济利益。所针对的是整个城市的历史发展过程,而不仅是片面的建筑成果。在历史街区学这个专门的研究范畴中的共同目标应当是:通过长期的,或阶段性的研究方法,从历史人文,社会环境变化,现代技术手段,实际需要等多方位研究历史地段的保存问题,使历史地段在延续历史真实性的同时,进一步融合城市功能与社会,进行环境再造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海平;王鹤;从权利主义到人文主义——张氏帅府的近代建筑转型[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 年

[2]刘青昊,李建波.关于衰败历史城区当代复兴的规划讨论--从南京老城南保护社会讨论事件说起[J].城市规划,2011,(4).

[3]张勇,王欣.空间密码的发现与初解--旅顺新市街(太阳沟)历史街区结构性遗存的发掘.

[4]韩晶,张宇星.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的经济学分析[J].规划师,2008,(2).

[5]何依,李锦生.后现代视角下的旧城空间更新[J].城市规划学刊,2008.

[6]《文化圆桌:历史文化名城向何处去?》《人民日报》(2000 年 11 月 CE04 日第五版)

[7]出席“纪念国务院公布历史文化名城 20 周年座谈会”的全体专家联名发表《倡议书》

[8]《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忧思录》王军冯瑛

[9]《昆明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与实施》一以文明街区为例

[10]《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粟涛杨桂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