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思维,智慧——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01
/ 2

知识,思维,智慧——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刘英

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高级中学 广东深圳 518123

摘要:又一轮教改在如火如荼的展开,高效学习,深度学习,单元学习的概念如雨后春笋,本着教育的初心和自己多年教学的感悟,将一线教学经验整理分享交流,以觅知音,共享智慧

关键词:知识,思维,智慧

比起初中化学来说,高中化学的学习内容,除了包含很多化学基础知识点之外,涉及了更多的化学学科素养、科学理论思维的成分。很多人认为,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主要靠记忆,这样的认识,让很多学习化学的学生苦不堪言!他们经常在遇到一些需要分析的问题时,总是说:哎!我又忘记了!其实,中学化学,特别是高中化学,如果主要靠记忆的话,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系统全面的化学知识的,更谈不上形成综合应用能力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要做到这些,的确不容易,因为多年传承的中学化学知识与教学习惯,都是把记、背作为学习化学的主要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后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背,去刷题,否则就学不好。但高中生课后学业繁重,课后的记忆与背诵的科目内容很多,在加上各科的课后作业,学生已经被搞得精疲力竭。而化学作为一门选择性学科,应该向课堂要效率,而不宜去占据学生太多课后的时间。如果让学生觉得学习化学主要靠背的话,一方面不能体现当代化学教育的真正目的,与新时代教育宗旨相背离,另一方面给学生增加过重的学习负担,并且效果还不好,这样会慢慢会让他们失去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与希望。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减轻学生负担,那就得在课堂上做足功夫,让课堂变得生动与高效;学生通过课堂就能基本解决问题,不需要课后做太多的功课。具体该怎么做呢?这的确是一个很复杂而又艰深的问题。

首先,备课环节: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备好课是前提。备课时,不仅要提前熟悉将要上的这一节的内容,还要把握每一节的知识在整本书、甚至整个中学化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要考虑它适合学生用什么方法去学习,包括提前预习的方式、内容与程度,重难点的突破,问题的设置与练习作业的设计等等方面的问题。

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经常要考虑的是在课堂上怎样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能让学生快速有效的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又能深入的领会基本理论,形成化学思维方式,并且在问题情境中,充分利用所形成的化学素养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与应用知识的过程中,还要引领学生去感悟化学知识所蕴含的自然法则,以及前人的智慧,甚或上升到哲学高度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在此,我就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仅从几个小小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以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为例:

教材分析:化学反应与能量这一部分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基础上设计的,旨在说明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之外,还有能量变化,让学生领悟物质与能量的不可分。这部分内容在整个高中化学体系中,属于化学反应原理的范畴,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讨论,微观上从化学键变化的观点来解释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原因是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一方面从微观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体现物质变化的本质,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必然伴随的能量变化,进一步让人明白化学反应所需要条件的必要性;同时提供了能量计算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

重难点突破:物质,有化学式支撑,还算“看得见”;能量可是抽象得无形,如何“化无形为有形”便是这部分制胜的关键。用好“能量图”便是很好的突破口,要实现这一点,有效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或经验或物理知识则为窍门,为此课堂上有序展开“读图”,“画图”,“用图”三环节,首先要重点让学生理解能量图的的意义所在,并且熟练掌握能量图的快速画法,这样就能很好的解决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判断问题;其次让学生通过学习观察能量图来找出能量计算的方法,并学会分析反应前后物质能量状态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最后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适当穿插相应的训练,以及布置少量的课后练习,达到提高与巩固的目的。

让知识在“看得见”的图上去学习和应用,既高效实现“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的培养,又训练出一种有效的解题技能,还十分有利于记忆,这样学生也就不存在要去背计算公式,也有效避免了学生总在两个貌似相反的计算公式上混淆,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思维得到有效训练,认知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慢慢学生就会有站在“真知灼见”的高度俯瞰“众山小”的题目之感,成功实现享受智力活动的快乐。

在课堂中处理重难点知识、重要的理论分析、以及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与形成上,需要教师下足功夫,深入浅出,不仅让学生听得懂,更要悟得透;让知识与理论深入学生的内心,让科学的思维方式渗透到学生的灵魂,并赋予科学的美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上升到情感层面。

教学中再举俩例子如下:

在学到二氧化硅的性质时,因为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他一般只能与碱反应而不与酸反应,但是它有个特例,就是能与氢氟酸反应。而氢氟酸是一种弱酸,怎样让学生理解并能熟记这样一个“死知识”呢?首先要告诉学生,这个反应不是因为氢氟酸的酸性所致,因为二氧化硅是什么强酸都不怕的,连王水都不怕。它与氢氟酸反应是因为有特殊的原因,那就是生成物有气体,气体会“跑掉”,从而导致反应继续进行的。为让学生深刻的理解这个反应,我引入了伊索寓言中《蚊子与狮子》的故事:蚊子能打败大人物狮子,却被蜘蛛这个小小的虫子吃掉,二氧化硅遇到氢氟酸就是这样的道理。这样形象的比喻一方面让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一些哲学思想,感受到化学不只是一门只靠记忆的学科。同时,让学生明白,生成气体的反应比较容易进行,也为选择性必修一关于自发的化学反应中熵判据的理解埋下伏笔,以后在学习反应的自发性时,就可以重新举这个例子,使知识前后连贯,形成系统。

再比如必修一学习氢氧化铝的两性的时候,如何理解氢氧化铝的两性,什么是两性?这都是需要教师去思考与挖掘的问题。传统的方法都是讲概念,让学生背概念,但无法让学生真正明白物质两性的含义,更谈不上用它的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为此,我首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两性,即是酸性与碱性;给学生说透,氢氧化铝既是酸又是碱,因而它能与酸和碱都能反应生成盐和水;另外还要深入分析它的两性的强弱,才能明白氢氧化铝的性质在实际化工生产工艺中的应用。在此,我强调给学生,氢氧化铝既是弱酸又是弱碱,是一种弱电解质。正因为它的酸碱性都很弱,所以一般只能与强酸或强碱反应,而不能而碳酸或氨水这样的弱酸弱碱反应,这样就为制取氢氧化铝沉淀的方法选择提供了清晰明了的理论依据,而不是只靠对书本对其性质描述的记忆。同时我还给学生渗透哲学思想,就是两个有矛盾性质的物质,要相互作用,矛盾双方一般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发生转化,此时我会向学生追问:二氧化碳与氮气大多时候是可以用来灭火的,但它们却可以支持活泼金属燃烧,为什么呢?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明白,二氧化碳与氮气都是有一定氧化性的气体,但它们的氧化性太弱,所以不足以支持普通的燃料的燃烧,而钠、镁这些活泼金属的还原性太强了,才能与二氧化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这就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为什么氢氧化铝只能与强酸强碱反应的深层道理,让学生的认识达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具体例子很多很多,如何让学生学得实、学得深入、学得牢,可以钻研与挖掘的地方很多很多,在这个广阔的空间,很值得每个教师毕生去努力!

最后,就是设计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环节了。各种书籍资料包括网络,资源繁多甚至泛滥,教师如果不下水,不去自己甄别与选择,随意选题,这样就会大大增加学生负担,让学生去做很多的无价值的重复劳动。作为一线教师,首先要研究新高考的动向与发展变化,实时的调整题目的难度与风格,以适应新高考的需要。同时,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考试,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有核心素养的新时代人才,我们要不余遗力的践行终身教育的思想,不仅教会学生考试的能力,更要教学学生形成学习与应用知识和理论的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所以在选择练习的时候,要考虑针对性与有效性。比如,过时的题不选,偏难怪题直接删除放弃,没有营养的题也尽量少用,遇到好题多给学生见识,并且还要利用自己的智慧进行改编与完善,等等。只有做足功夫,才能保证训练的针对性与高效性,使学生花费尽量少的精力去掌握尽量多的知识,并快速形成能力。

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与做法之一二,教海无涯,此不足沧海之一粟,在此抛砖引玉,期待有共鸣的同行一起整理出更多金点子来交流与探讨,让教育智慧之花处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