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机与徒手按压复苏法在超长时间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07
/ 2

心肺复苏机与徒手按压复苏法在超长时间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王光辉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 122000


【摘要】目的:分析超长时间心肺复苏患者特点,对比分析心肺复苏机、徒手按压复苏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9月期间的超长时间心肺复苏患者,共计60例。进行对照组与观察组分组,各30例,前者进行徒手按压复苏、后者应用心肺复苏机。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复苏效果及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苏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超长时间心肺复苏患者应用心肺复苏机,有效纠正了患者的机体血气状态,复苏效果良好。

【关键词】:心肺复苏机徒手按压心肺复苏;血气指标;复苏效果

心肺复苏即按压胸腔恢复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过程,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主要手段。本文对比分析心肺复苏机、徒手按压复苏的应用效果,2020年11月-2021年9月期间病历,为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心肺复苏患者(n=60),时间选自2020年11月-2021年9月纳入标准:(1)成人患者;(2)符合心脏骤停诊断标准;(3)超长时间心肺复苏;(4)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多器官衰竭患者;(2)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分组对照研究,采取随机法。对照组(n=30):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0-66岁,平均(45.80±6.70)岁;心脏骤停3-5min,平均(4.50±1.30)min。观察组(n=30):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22-69岁,平均(46.50±7.20)岁;心脏骤停3-5min,平均(4.45±1.25)min。心肺复苏患者分组资料非常接近,P>0.05。

1.2方法

全部患者应用抗心律失常等药物。

对照组:徒手按压复苏,于患者胸骨剑4cm按压,100-120次/min,每5min抢救人员交替按压。

观察组:心肺复苏机。应用深圳市安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心肺复苏机;(产品注册证号:粤械注准20202081757,型号/规格:E5),按压频率110次/min,按压与通气的比例设定为30:2,连续安排0.5h。另外,设置吸氧浓度与潮气量,分别为95%、8-12ml/kg。

1.3观察指标与评价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心肺复苏后的复苏效果以及PaO2、PaCO2、血氧饱和度血气指标水平情况。

患者自主心率复常,>0.5h,心音可听、颈动脉可触及,即有效。反之即无效[1]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检验使用软件包SPSS19.0,复苏指标数据进行计算机分析。复苏效果以例(n)、率(%)描述,检验值(X2)。以均数(Mean Value)±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624e5aaa4780a_html_c20175e3c343ac58.gif ±s)描述血气指标水平,检验值(t)。若相同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2 结果

2.1复苏效果分析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复苏效果分析,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分析见表1:

1 患者组间复苏效果分析(n,%)

组别

例数

有效率

无效率

观察组

30

28(93.34%)

2(6.67%)

对照组

30

24(80.00%)

6(20.00%)

x2


2.3077

P值


0.1287

2.2血气指标水平分析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水平分析,观察组患者的PaO2以及血氧饱和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均<0.05。详细数据分析见表2:

2 患者组间血气指标水平对比分析(624e5aaa4780a_html_37f52fb9cdd3fee5.gif

组别

例数

PaO2(mmHg)

PaCO2(mmHg)

血氧饱和度(%)

观察组

30

87.33±3.30

32.45±2.02

91.25±5.80

对照组

30

75.60±2.30

48.78±2.20

78.55±5.50

t


15.9724

29.9471

8.7026

P


0.0000

0.0000

0.0000

3 讨论

心脏骤停具有较高的致死风险,且时间越长,患者的复苏概率越低。所以,主张尽早建立人工气道、心肺复苏,确保患者的复苏成功率[2]。但是,社会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习惯变化,导致心脏骤停情况患者越发增多。而医护工作人员不足,导致患者心肺复苏延误或者无质量按压,影响患者的心肺复苏效果。心肺复苏机应用后,能够持久、稳定的进行高质量按压,提升心肺复苏效果。血气指标PaO2反应心肺功能、缺氧情况,PaCO2反应患者的肺泡通气量,血氧饱和度能反应患者的氧气、血红蛋白情况[3]。心肺复苏机应用后,患者的PaO2以及血氧饱和度提升,PaCO2下降。相关研究指出,心肺复苏仪复苏心搏骤停患者,助于减少其心肌损伤、纠正机体血气状态,进而促进患者治疗预后,是有效治疗方法[4]

本文结果与吕新民研究接近,复苏1h后,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PaO2、PaCO2以及血氧饱和度有优势,P<0.05;组间挽救成功率与并发症情况接近,p>0.05[5]

综上所述,心脏骤停患者致死风险高,需尽早进行心肺复苏,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心肺复苏机、徒手按压复苏法用于超长时间心肺复苏患者中,前者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王冠,刘赛,蒋波,等. 机械按压与徒手按压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效果比较[J]. 国际外科学杂志,2017,44(10):668-672.

[2] 贾芳芳,李红艳. 萨勃心肺复苏机与徒手胸外按压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J].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20,33(4):252-254.

[3] 丁佳圣,张涛. 心肺复苏初期徒手胸外按压与机械胸外按压对患者血气指标、预后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8):91-94.

[4] 谢伟山,伍运辉,姜椿法,等. 心肺复苏仪与徒手胸外按压在老年心搏骤停患者复苏中的应用效果[J]. 中外医疗,2019,38(20):80-82.

[5] 吕新民. 心肺复苏机与徒手按压复苏法在超长时间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 中国民康医学,2020,32(14):121-122.